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3月31日 · 資料來源交通部中央氣象局19812010年統計數據) 趕走潮濕,室內設計師教你打造乾爽健康宅. 台灣氣候潮濕不可免,但我們可以透過妥善的居家設計,讓室內環境儘量不受外界影響,住起來更舒適。 曾經久居紐西蘭、澳洲的爾聲室內設計公司負責人林欣璇說,剛從雪梨舉家搬回台灣時,先生的過敏大發作,令她明顯感受到濕氣對健康的衝擊。

  2. 2017年1月11日 · 中央氣象局指出本週末(1315)因大陸冷氣團南下週五週六全台氣溫將開始明顯下降影響到最明顯為週日週一最低溫預計下探13度此外週五六也水氣較多降雨機率提高氣象局提醒民眾應隨身攜帶雨具及保暖衣物避免受涼而感冒

  3. 2022年7月26日 · 關鍵問題是氣溫升高速度在加快,超過了以往任何時期;同時,氣候變暖對地球生態的方方面面造成的衝擊日益顯著。 (圖片來源/BBC News中文) 世界氣象組織(WMO)的數據顯示,地球上現在的氣溫比工業化開始普及之前高了將近1℃。 按照這個趨勢,到2100年全球氣溫將比工業化前水平高3-5℃。 過去22年裡,有20年出現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氣溫,2015-2018是氣溫最高的4年。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聽上去微乎其微,但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指出,如果不採取干預措施,將出現災難性的後果: 海平面上升,一些島嶼和沿海低地將被淹沒;海水溫度和酸度升高;農牧業將面臨挑戰。 (圖片來源/BBC News中文) 溫室效應和全球變暖.

    •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全球資訊網氣象站1
    •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全球資訊網氣象站2
    •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全球資訊網氣象站3
    •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全球資訊網氣象站4
  4. 2016年6月20日 · 1.不要在身上濕答答的狀況下用手機. 在全身濕透的狀況下,還拿著手機講電話,很可能會因為「間接雷擊」而有觸電的風險。 2.不要在打雷的時候在空曠處騎機車. 電流有「尋找出路」的特性,電荷自動會往移動明顯落下,所以在空曠處冒雨騎機車,也很容易遭到雷擊。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3.不要在空曠處或高處撐傘. 傘尖如果是金屬,便具有最容易遭雷劈的兩個特質:「金屬」和「尖」,因為金屬會累積非常多的電荷,加上尖的物體單位面積上可承受的電荷量多。 4.不要前往空曠地帶. 下雷雨時不要前往空曠之處,因為獨立而突出的目標最容易遭到雷擊。 另外,也不要從事水上活動,氣象局指出,水面上的人和船也是突出的物體,容易成為雷擊的目標。

  5. 2022年9月7日 · 中央氣象局指出閃電是雲層之間或雲層與地面之間電荷差異太大所導致的強放電現象由於台灣位處亞熱帶和熱帶的交界夏天晴朗炎熱時常因對流旺盛午後一轉眼烏雲密布閃電雷聲不斷下起雷陣雨幾乎每年都傳出雷擊事件雲層中包含許多粒子水滴冰晶或空氣粒子),這些粒子在雲層中不斷摩擦累積電荷當電荷量超過某個值為了達到電荷正負平衡就會產生帶負電的電子快速流動的現象有時候是在雲層中發生有時候則會在雲層與地面之間移動這種在雲層與地面之間發生的電子流動就是我們一般俗稱的打雷。 近日雷雨不斷,就有民眾擔心,若是開車時,遇到打雷,待在車內安全嗎?

  6. 2018年7月11日 · 所謂的氣象病是指與氣象變化有關因氣溫氣壓濕度等天氣因素改變導致症狀惡化的疾病可概分為兩大類一種是原有的慢性病症狀加重另一種則是雖然身體沒有舊疾卻因自律神經失調出現不適症狀。 與氣象病有關的症狀或疾病包括 暈眩、狹心症 (又稱心絞痛)、低血壓、氣喘、憂鬱症 等。 常聽人說「起風下雨舊傷疼」,因為天氣因素而出現變化的疼痛稱之為「天氣痛」。 假使平常就會疼痛的部位, 天氣變化可能會使得疼痛加劇。 即使沒有舊傷,也可能出現頭痛、肩頸痛、關節疼痛,或是手術後的傷疤疼痛,尤其是當氣壓降低時,往往使得疼痛感更加明顯。 根據日本京都大學的流行病學研究報告顯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關節疼痛、腫脹與大氣壓力的變化也有關聯。 氣象病的原因是「自律神經」失調.

  7. 2024年4月25日 · 中央氣象署表示25日鋒面接近各地易有短暫陣雨或雷雨出現愈晚雨勢愈增加一直到週末天氣都持續受到鋒面影響不過雨勢會逐漸減弱。 雨季來臨,輔大醫院耳鼻喉科主任胡皓淳也提醒,要注意下雨天常見4大呼吸道疾病: 圖片來源 / 胡皓淳醫師 Facebook. 1.感冒和流感. 在雨季,病毒更容易在潮濕的環境中傳播,因此感冒和得流感的風險也會增加。 這些疾病通常伴隨咳嗽、流鼻涕及喉嚨痛等症狀。 想要預防,除了保持良好個人衛生、勤洗手及避免接觸已感染的人群外,及時接種流感疫苗也很重要。 2.氣喘和過敏. 潮濕的環境是黴菌的溫床,黴菌孢子及花粉等過敏原在雨季會變多,進而導致呼吸道發炎和氣喘發作。 胡皓淳建議,過敏患者盡量避免接觸過敏原,並保持室內乾燥清潔,根據醫囑使用適當的抗過敏藥物。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