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15日 · 京都市 (日語: 京都市 , 日語發音: [kʲoːto] ( ⓘ ) )是位於 日本 京都府 南部的城市,為京都府 府治 ,也是 政令指定都市 之一 [1] 。. 京都市的面積為827.83平方公里,下轄11個 區 ,2020年時有人口1,467,856人 [2] ,是 日本人口第八多的都市 。. 京都市還和 ...

  2. 京都市政財界採取大量措施試挽回危機局面,其主要內容包括實施學區制 [49];創建京都帝國大學(今京都大學),使京都成為西日本高等教育及學術研究的中心 [20]:6;興建琵琶湖疏水 [50] 作為水運路線,並進行水力發電;鋪設日本最早的有軌電車京都市電

    • 歷史
    • 地域
    • 文化
    • 外部連結

    史前時代

    京都府長岡京市雲之宮遺跡於1960年、同地區的鶏冠井(かいで)遺跡於1962年被發掘出土。這兩處遺跡證明了京都府的山城地區(日語:山城地区)在史前時代就出現了文明。

    平安時代以前

    1. 511年 繼體天皇遷都至筒城宮(現在的京田邊市轄區)。 2. 518年 繼體天皇遷都至乙訓宮(現在的長岡京市轄區)。 3. 603年 在這前後開創了廣隆寺(蜂岡寺)。 4. 678年 上賀茂神社成立。 5. 713年 丹後國從丹波國分離出來。 6. 740年 聖武天皇遷都至恭仁京(現在的木津川市)。 7. 784年 桓武天皇遷都至長岡京(現在的向日市)。 8. 794年 定都平安京(即現在的京都市)。

    平安時代-戰國時代

    1. 866年 應天門之變(応天門の変)。 2. 869年 因為瘟疫猖獗當地人在牛頭天王(現八坂神社)舉行御霊會。970年從毎年都舉行從而演變為現在的祇園祭。 3. 1156年 保元之亂。 4. 1159年 平治之亂。在這以後平清盛逐漸掌握政權。 5. 1180年 6月、天皇移駕至福原京。 6. 1183年 源義仲入京、平家逃亡。 7. 1221年 承久之亂、設置六波羅探題。 8. 1333年 建武新政。 9. 1336年 足利尊氏入京。後醍醐天皇逃至吉野、南北朝時代開始。 10. 1338年 足利尊氏被任命為征夷大將軍、室町幕府正式成立。 11. 1392年 南北朝統一。 12. 1467年 應仁之亂。從足利義政時期開始東山文化變得興盛。 13. 1485年 山城國一揆(日語:山城国一揆)出現、當地人成立了自治政權直至1493年。 14. 1568年 織田信長上洛。 15. 1573年 室町幕府滅亡。 16. 1579年 明智光秀平定了丹波國。此前一年修築了龜山城(現龜岡市)、和福智山城(後來的福知山城)即現在的福知山市。 17. 1582年 本能寺之變,山崎之戰(山崎の戦い)...

    都市圈

    1. 京都都市圈 2. 福知山都市圈(日語:福知山都市圈) 3. 舞鶴都市圈(日語:舞鶴都市圈)

    南北問題

    京都府五成五的人口都居住在府廳所在地的京都市,人口集中率僅次於東京都(舊東京府),在所有道府縣中位列第一(如果算入東京都的話,東京都23特別區(舊東京市)為第一位,約有2/3)。 京都府南北細長,位於內陸側的部份,也被稱為「山背」的南部(舊山城國),與面對日本海,被稱作両丹(日語:両丹)的北部(舊丹波國、舊丹後國)的差異很大,形成南部與北部的不同。 南部(中心地:京都市)是京畿,與大津市、舊攝津國(阪神),和奈良縣北部的交流很多。而被稱為北近畿的北部(福知山市、舞鶴市、宮津市等),與舊但馬國(現在兵庫縣北部)、舊若狹國(現在福井縣嶺南地方)交流較多,與京都市較少。[來源請求]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經濟成長中,相對於舊山城國的快速發展,與北陸地方和山陰地方連結的北部,雖位在日本海的要衝,其發展有被輕忽的傾向。近年來,舊丹波國也形成工業區塊,在從山城(久御山町),經由丹波(南丹市)到丹後(京丹後市)的京都縱貫自動車道等的建設完成後,希望能矯正南北差異。另外,約自1965年起,舊丹波國區的龜岡市等南丹地區與京都市連結也增加了,目前一般以船井郡以南,當作南部。

    文化遺產

    世界文化遺產 1. 古都京都的文化財 國寶美術工藝品(都道府縣裡繼東京排名第二) 1. 185件 國寶建築物(都道府縣裡繼奈良排名第二、52件73棟) 1. 宇治上神社- 拜殿、本殿 2. 賀茂御祖神社(東本殿、西本殿)2棟 3. 賀茂別雷神社(本殿、權殿)2棟 4. 海住山寺- 五重塔 5. 觀智院 - 客殿 6. 教王護國寺- 金堂、五重塔、大師堂、蓮花門 7. 光明寺 - 二王門 8. 廣隆寺- 桂宮院本堂 9. 高山寺- 石水院(五所堂) 10. 三寶院 - 唐門、表書院 11. 慈照寺- 銀閣、東求堂 12. 淨瑠璃寺- 三重塔、本堂 13. 仁和寺- 金堂 14. 清水寺- 本堂 15. 大仙院(日語:大仙院)- 本堂 16. 大德寺- 唐門、方丈及玄關(兩棟) 17. 大報恩寺- 本堂(千本釋迦堂) 18. 醍醐寺- 金堂、五重塔、清瀧宮拜殿、藥師堂 19. 知恩院- 三門、本堂(御影堂) 20. 東福寺- 三門 21. 南禪寺- 方丈 22. 二條城- 二之丸御殿(6棟) 23. 平等院- 鳳凰堂(含翼樓、尾樓4棟) 24. 法界寺(日語:法界寺)- 阿彌陀堂 2...

    典藏展覽

    1. 京都國立博物館

    體育

    1. 京都不死鳥 2. 京都馬拉松(日語:京都マラソン) 3. 京瓷桑加體育場 4. 西京極綜合運動公園(日語:京都市西京極総合運動公園)

    (日語)京都府官方網站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簡體中文)京都府官方網站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繁體中文)(簡體中文)日本京都府旅遊官方網站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OpenStreetMap上有關京都府的地理資訊
  3. 其他人也問了

  4. 京都 (日語: 京都 ⓘ /きょうと Kyōto )是位於 日本 近畿地方 的 都市 ,約等同於今日 京都市 的 市中心 區域。 其歷史起於8世紀建立的「 平安京 」,於794年起被定為 日本首都 ,此後發展成為日本中古及近世重要的政治與文化中心,至 1869年 遷都東京 為止。 歷經千年的發展,京都與 東京 並列為現今日本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櫥窗。 在 平安時代 之前, 飛鳥京 (日語:飛鳥京) 和 恭仁京 等故都稱為京都,平安京則是在平安時代後才定為都城,曾同時被稱為「京」或「京都」。 此後,曾依次被稱為「京之都」( きょうのみやこ )、「京」( きょう )。 京都最後成為平安京的固有名稱被沿用下來。

  5. 歷史. 京都市街圖,元禄九年 (1696年) 京都自 桓武天皇 時期,從 長岡京 遷到 平安京 以後開始發展。 為了擺脫南都奈良一帶寺院勢力的影響,784年,長岡京的建設者 藤原種繼 遭到反對勢力的暗殺。 京都也是天智系為了擺脫天武系而建設起來的都城(794年)。 平安京是按照中國隋唐時代的京都格局設計出來的城市,隋唐洛阳城北有 邙山 ,南有 龍门山 ,東南方向 洛水 贯都。 京都的四周被山所圍,東臨 鴨川 ,西有 桂川 逶迤向南流過,內部模仿 長安 設計成長方形。 現在的「千本路」即相當於當時的「朱雀大路」,而位於京城正北的是 船岡山 。 隨著平安律令逐漸式微,京都變成以 鴨川 和大內裏御所為中心的都市,在經濟上有所發展。

  6. 地理. 河川: 鴨川 、 堀川 、高瀨川、西高瀨川. 人口. 歷史. 現在的中京區範圍在令制國時代屬於 山城國 葛野郡 及 愛宕郡 ,1868年廢止 江戶幕府 後,隸屬於新設立的 京都府 ;1879年京都府實施 郡区町村編制法 (日语:郡区町村編制法) 時,京都府下設置 上京區 和 下京區 。 1889年日本實施 市制 ,上京區和 下京區 合設為 京都市 ,但上京區和下京區的行政區劃仍被保留。 1929年,上京區 丸太町通 以南的區域與下京區 四条通 以北的區域被分出設立現在的中京區。 1985年後,人口一度跌破10万人,近年來由于 人口回流市中心 (日语:都心回帰) ,在2005年的日本人口普查中該區的人口再次突破10萬人。 交通.

  7. 京都(日语: 京都 / きょうと Kyōto )是位於日本 近畿地方的都市,約等同於今日京都市的市中心區域。 其歷史起於8世紀建立的「 平安京 」,於794年起被定為 日本首都 ,此後發展成為日本中古及近世重要的政治與文化中心,至 1869年 遷都東京 為止。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