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人焉廋哉是漢語成語,出自《論語·為政》中“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 人焉廋哉? ”意思是一個人如果經過上述三個方面的考察,也就沒有什麼能被隱藏和掩飾的了,那麼就可以給此人下一個比較客觀的評判了。

  2. 人焉廋哉! 出自《論語·為政篇》解釋:看明白他正在做的事,看清楚他過去的所作所為,看仔細他的心安於什麼情況。 這個人還能如何隱藏呢?

  3. 孔子說:“君子合群而不與勾結,小人與勾結而不合群。 孔子說:“唯讀書學習,而不思考問題,就會罔然無知而沒有收穫;只空想而不讀書學習,就會疑惑而不能肯定。

  4.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即農曆八月廿七~ 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即農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漢族,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市南辛鎮),先祖為宋國(今河南商丘)貴族。. 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 孔子集 ...

  5. 字詞:,注音:ㄙㄡ,广部+10畫 共13畫 (次常用字),釋義:[動] 1.隱匿。 《玉篇.广部》:「,隱匿也。 」《論語.為政》:「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

  6.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為:

  7. 人焉廋哉是汉语成语,出自《论语·为政》中“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意思是一个人如果经过上述三个方面的考察,也就没有什么能被隐藏和掩饰的了,那么就可以给此人下一个比较客观的评判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