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12月7日 · 走入位在台北市的一間小公寓,裡頭擠了7位台灣人權促進會 (台權會)工作人員,1991年次的王曦,年紀最輕,也是唯一的九零後,台灣大學法律系與人類學系雙主修,課堂的啟發,再加上謀職當下的機緣,她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就跟人權連在一塊兒。. 台權會法務 ...

  2. 2022年6月22日 · 認知作戰. 時間:2022-06-22 14:01. 新聞引據:採訪. 撰稿編輯:王照坤. 面對中共假新聞與假訊息對台的認知作戰,台灣必須以事實快速反制中共的資訊操作 (Pixabay) 當前國家安全的威脅不只來自軍事武器,「認知作戰」與「資訊操縱」也正在影響著台灣,行政院 ...

  3. 2019年1月11日 · 國家報告. 人權公約. 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 時間:2019-01-11 16:22. 新聞引據:採訪. 撰稿編輯歐陽夢萍. 蔡英文總統今天 (11日)今天出席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議時表示目前聯合國九大核心人權公約中台灣已就其中5項公約提出國家報告並接受審查未來其餘4個公約也會陸續跟進。 (圖:中央社) 蔡英文總統今天 (11日)今天出席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議時表示,台灣願意遵循國際義務,積極落實人權的保障,目前聯合國九大核心人權公約中,台灣已就其中5項公約提出國家報告並接受審查,未來其餘4個公約也會陸續跟進。 由副總統陳建仁擔任召集人的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11日下午召開第五屆第一次會議,蔡英文總統特地出席致詞。

  4. 2019年4月8日 · 言論自由. 鄭南榕. 時間:2019-04-08 15:16. 新聞引據:採訪. 撰稿編輯:劉品希. 現今台灣社會享有高度言論自由,這已像空氣般的自然,但過去在戒嚴時期,言論自由可不等於人權,即便解嚴後,「思想叛亂罪」仍緊緊束縛著人民,直到刑法第100條修正後,言論自由才真正被解放。 在那個風聲鶴唳的年代,許多用筆桿、用行動努力衝破體制,造就了今日的台灣。 肉體可以射穿 靈魂不能上銬. 『 (原音)蔡英文下台! 蔡英文下台! 』『 (原音)我要講,馬英九是爛梨子! 馬英九下台! 』『 (原音)我真的很希望有一天,我們的國家可以被當成一個真正獨立的個體來看待,這是我身為一個台灣最大的願望。 』『 (原音)尤其我們大陸的姊妹們,我們來台灣已經有幾十萬了,我們都是希望支持和平統一。

  5. 2019年4月8日 · 言論自由. 鄭南榕事件30週年. 時間:2019-04-08 15:15. 新聞引據:採訪. 撰稿編輯:王韋婷. 談起台灣的言論自由發展,1970到80年代黨外雜誌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當年黨外雜誌倡議國會改選、解除戒嚴,種種「禁忌」言論雖屢遭警備總部查禁,但黨外雜誌一本接一本開辦,在社會引起迴響,最後也催生了台灣的民主化進程。 黨外雜誌評時政 巧妙比喻政局. 1970到1980年代起黨外運動開始發展,黨外刊物也應運而生,其中又以「台灣政論」、「八十年代」和「美麗島」雜誌最具代表性。 黨外雜誌由當時的知識份子、海外歸國菁英領軍,撰寫文章評論時政,主要議題包括國會改選、解除戒嚴、台灣國家地位等。

  6. 2019年5月9日 · 5個開路英雄,因鑿山火藥爆炸,山岩崩塌,逃避不及慘遭活理斃命。本案發生時間係昨天上午11時40分,5個死者名單為賴基運(36歲、廣東),管國財(31歲、廣東),許水木(23歲、福建),白真(26歲、北平),周保富(38歲、江西)。

  7. 2020年11月12日 · 兩岸三地都有切不斷的情感,專欄作家徐全是怎麼看待身份認同的問題呢? 本周節目中,在主持人和徐全輕鬆的對談間,卻回避不了這個嚴肅的主軸。 當人的身份認同上產生衝突外部也會有同類的衝突。 徐全在兩岸三地都生活過,過去在中國的親朋戚友認為他太靠近台灣,而香港跟台灣則又會因為他的出身而有所保留。 在兩岸之間關係越發緊張,相信徐全在生活中更能明顯感受到。 在兩岸三地之間,面對各種價值觀和意識形態產生的衝突,他怎麼面對呢? 而徐全最近推出的新書《歷雨迎鋒:國軍抗戰紀念碑考》,他又是為了什麼而寫這本書呢? 歡迎你收聽本周的節目,一起聽聽他怎麼說。 相關留言. 在中國出生,移民定居在香港,又成為台灣女婿。 兩岸三地都有切不斷的情感,專欄作家徐全是怎麼看待身份認同的問題呢?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