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1月13日 · 22. 從2023年走向2024年,中東的和解與衝突都與一個國家相關:伊朗。 首先是和解。 2023年3月,沙特伊朗在北京宣布復交,這個動作對兩國而言意義不同:對沙特來說,是被動接受了伊朗擴張的既成事實;對伊朗而言,則是確認了「阿拉伯之春」十年博弈的地緣勝利。 因此兩國確定復交後,中東就出現了一系列局勢變動:沙特逐步緩和與敘利亞的互動,也進一步推動也門的停火談判,因為這兩大地帶基本上都已被伊朗滲入,無心戀戰的沙特也不想再作糾纏,只能忍痛斷尾求生、認賠殺出,換取和平發展「2030願景」(Saudi Vision 2030)的空間與時間。 接著便是衝突。

  2. 2018年8月2日 · 霍爾木茲海峽是位於伊朗與阿曼穆桑代姆省(Musandam Governorate)之間的海峽,它連接波斯灣和阿曼灣,也是唯一一個進入波斯灣的水道。 在海峽最窄的位置,闊度約為33.8公里。 霍爾木茲海峽的地理位置,讓它從古時起,就是水上貿易的重要通道,13世紀、著名大旅遊家馬可波羅(Marco Polo)也曾在遊記中,提到過「霍爾木茲島」(位於海峽上、隸屬伊朗的島嶼)。 到了今時今日,全球有20%的石油出口都會經過霍爾木茲海峽,這些石油大多從沙特阿拉伯、伊朗、阿聯酋、科威特、伊拉克等產油國,出口到亞太、歐洲、北美等地。 這裏也是卡塔爾出口天然氣的主要通道。

  3. 2023年10月17日 · 從拜登的最新表態來看,美國看似無條件支持以色列,其實非常不願以巴衝突升級成區域戰爭。 由此回望東地中海的航母戰鬥群部署,美國雖然有意支持以色列,卻也明顯是要藉此震懾伊朗,以免德黑蘭過度介入擴大戰事。 2023年10月16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與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進入以色列國防部的大樓。 (Reuters) 而中國的止戰力道便沒有美國這般迂迴。 10月14日,中國政府中東問題特使翟雋表示,自己將在16日這周訪問中東地區有關國家,目標是停火止戰、保護平民、緩和局勢、推動和談。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也在15日同伊朗外長阿卜杜拉希揚(Hossein Amir-Abdollahian)通電話,討論以巴問題。

  4. 2019年6月30日 · 伊朗不但地理位置重要,更有深厚的波斯文化,絕非只是什葉派伊斯蘭國家那麼簡單,而波斯文化至今仍然影響着中亞,甚至阿拉伯地區。 撰文:楊映波

  5. 2024年4月19日 · 從地理位置看,伊朗核設施分布於該國內陸縱深地區,納坦茲與以色列的直線距離超過1600公里,超出以色列空軍的作戰半徑,因此以色列近年主要是嘗試用其他手段破壞納坦茲的離心機運轉。 有學者在社交媒體X轉發影片,稱相信是伊朗中部城市伊斯法罕被以色列的導彈擊中的影片。 他指防空系統投入運作,以及Shadi Salami空軍基地附近防空警報大作: 根據中國領事服務網,伊斯法罕是伊朗第三大城市,位於伊朗中部地區,系伊斯法罕省省會,人口約225萬(2023年統計),海拔1590米。 該城歷史悠久,始建於阿契美尼德王朝時期,多個王朝在此建都,風景優美,擁有11世紀至19世紀各種伊斯蘭風格建築。 2006年當選為「伊斯蘭世界文化之都」、「伊朗文明與文化之都」,是伊朗著名旅遊勝地。

  6. 2020年1月23日 · 至近日,中東地區東端的伊朗再次成為風眼——美軍擊殺伊朗「第二號人物」,以至伊朗誤擊烏克蘭客機,差點再引爆一場中東戰爭。 過去兩年在美國特朗普政府的「極限施壓」下,伊朗民間已在醞釀動盪,如今更爆發「反美」、「反政府」雙重示威 ...

  7. 2023年3月11日 · 綜上所述,推動沙特與伊朗復交的關鍵根源,其實更多是中國崛起後,美國撤出中東、轉向印太的時代趨勢,而非所謂「中國斡旋」;但兩國分明已在伊拉克等國家溝通了大部分復交準備工作,最後卻選在中國「一錘定音」,如此關鍵一步才真正耐人尋味。 從中東的區域趨勢來看,沙特與伊朗的復交其實未必需要中國刻意促成,但兩國最後刻意選在北京跑完最後一里路,並公開感謝中國支持,折射的是超出中東的國際政治邏輯,那便是在中美博弈下的三方各取所需:沙特與伊朗皆有意賣中國「面子」,中國則希望耕耘更有空間的中東外交環境、塑造與美國截然不同的大國風範與形象,同時回擊近期來自美國的輿論攻勢。 首先從沙特的視角來看,其希望展現中沙親好,來營造多極化的大國互動。 如今的中東秩序由兩股力量所建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