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3月5日 · 2022-03-05 Cecelia Hsu. 分享文章給你的好友. 俄羅斯在 2 月 24 日正式以武力進攻烏克蘭,烏克蘭總統 弗拉迪米爾・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 於 3 日表示,自從俄羅斯揮軍入侵至今,已有約 9,000 名俄軍死亡;俄羅斯政府則表示,迄今總計 498 名俄軍陣亡、1597 人受傷,這是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自上周對烏克蘭發動攻擊以來,當局首次公布傷亡人數; 《紐約時報》 則引述美國官員根據衛星影像、通訊截獲、社交媒體與實地報導後的數字,推測戰事前 5 日俄烏雙方傷亡旗鼓相當,分別損失約 1,500 人。 俄烏兩方公布的傷亡數字相差甚大。

  2. 2022年2月27日 · 目前北韓和伊朗無法進入 SWIFT 系統。 一國若被排除在 SWIFT 之外,將受到嚴重經濟打擊,但也可能傷害到與俄國貿易密切的國家,形同一把雙面刃 。 此外,若以 SWIFT 作為制裁工具,可能也會鼓勵其他國家開發替代支付系統。

    • 俄羅斯與烏克蘭為何開打?2013 年就埋下了「種子」
    • 烏克蘭亟欲加入北約,成為 2022 俄烏戰爭導火線
    • G7 發聲明譴責,表示將實施更嚴厲的經濟制裁

    就歷史層面來看,現有不少東歐小國都是俄羅斯的「同文同種」,觀察過去普丁曾發表的談話,不難看出他也是這麼認為的。 烏克蘭的首都基輔,就曾是俄羅斯文明的搖籃,有「俄羅斯城市之母」之稱。沙皇時代過後蘇聯成立,此時的烏克蘭不僅仍是蘇聯的一部分,也與蘇聯一同追隨共產主義信仰。 隨著 1991 年蘇聯解體,烏克蘭就此單飛、宣布獨立建國,並開始轉型為民主與市場經濟國家。即便脫離蘇聯,烏克蘭仍與俄羅斯在能源與安全方面保持密切關係。蘇聯解體後,烏克蘭雖然是完全獨立的國家;但內部始終存在向東或向西發展的矛盾,如烏克蘭東部親俄派主張推行俄語教育,維持東正教信仰,但住在中西部的居民,不論在生活方式或是信仰方面都更偏向歐洲。 歷史脈絡、文化差異給了俄羅斯揮軍的理由外,烏克蘭的經濟價值、近年在國際社會的一連串外交手段,...

    要說哪條才是真正導致戰爭的引線,恐怕是因為烏克蘭亟欲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NATO,以下簡稱北約)而導致。 北約成員國包含美國、加拿大、法國、德國等 30 個國家。根據《北大西洋公約》第 5 條規定,凡對北約成員國的任何武裝或軍事侵略行為,都等同於對所有成員國的攻擊。這一條,在常常受到俄羅斯武力恫嚇的烏克蘭眼裡,就如同一塊珍寶。 因此,烏克蘭試圖通過加入北約,獲得西方列強的援助與保護;而對俄羅斯而言,烏克蘭加入北約有助於其持續向東歐擴張,讓西方國家得以「侵門踏戶」,在家門口撒野。 除了烏克蘭,同為前蘇聯成員,卻與俄羅斯交惡的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不斷拉升軍費開支,也成為俄羅斯的心頭大患。俄羅斯也曾要求北...

    隨著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七大工業國組織(Group of Seven,以下簡稱 G7,目前成員為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的領導人也於 24 日召開緊急線上會議,同意就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對前者實施嚴厲的經濟和金融制裁。 G7 在聯合聲明中表示,這場危機對於國際秩序形成嚴重威脅,影響範圍遠遠超出歐洲,並譴責普丁已經將戰爭重新帶到歐洲大陸;G7 表示支持主要能源生產國和消費者之間的穩定,全球能源供應將持續,並展開具有建設性地協調,準備採取行動因應潛在干擾。 資料來源 / ABC Australia、Reuters、The New York Times、中央社、Center for European Policy Analysis、CNN、AFP

  3. 2024年4月24日 · 升息、戰爭導致客戶砍單,只能自認倒楣?. 時碩工業靠 2 招降低大環境衝擊. 「全球變局,非我所控。. 」時碩工業總裁黃亞興在採訪中多次強調。. 非戰之罪,精密機械加工金屬零件業者時碩有親身之痛。. 回顧 2022 年營收寫下 49.86 億元新高,年增 15.8%,2023 年 ...

  4. 2023年7月25日 · 但是很少人知道世界上第一批原子彈受害者既不在日本廣島也不在長崎而是居住美國西部的人民1945 年,有一群人就生活在核彈試驗場的下風處,他們在完全不知情的狀況下,直接暴露於核爆的降塵中。

  5. 2023年10月31日 · 2023 年 10 月 7 日巴勒斯坦伊斯蘭主義團體哈瑪斯突襲以色列立即引發巴以雙方激烈的戰鬥短短幾天內就造成雙方上千人的傷亡同時引爆了全球對於人道主義與反對恐怖攻擊的論戰然而再多的言語都已無法改變在加薩走廊及周邊地區兩方無辜平民百姓家破人亡流離失所的慘痛事實。 若再加上開戰將近兩年的俄烏戰爭,國際間的大型區域衝突幾乎已經成為繼疫情之後,影響全球經濟活動的最大黑天鵝,而身處這樣的動盪之中,我們不能不深思未來的世界究竟還會如何變化。 戰爭的影響將逐漸擴散. 這些國際的衝突與動盪看似對台灣沒有立即的影響,但很可能會深化不同區域及不同結盟關係的仇恨對立,而延伸成經濟危機。

  6. 2024年4月25日 · 一圖看「能源風險」如何影響企業拓點位置. 企業在俄羅斯的去留,成領導者考驗. 在這場戰爭中,企業也面臨是否退出俄羅斯市場的困難抉擇,包含 IKEA、麥當勞、可口可樂等在內的許多大型歐美企業,都已退出俄羅斯市場,但是,也有些企業,尚未退出俄羅斯市場。 耶魯大學就曾整理出「未表態」公司清單,指控他們無視國際對俄羅斯的制裁,當時台灣也有 3 間企業被點名,引起輿論譁然。 《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指出,在戰爭情況下,如果領導者不表態,會毀損公司商譽、陷入公關危機,但是退出市場,又會遇到財務上的衝擊,除了少了當地營收、撤出帶來的成本,如製藥等產業也要顧慮到當地人民的基本生存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