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去年8月開始全臺降雨情況不佳曾文水庫目前有效蓄水容量比降至12%面對即將來臨的水稻抽穗期用水需求增屆時供水調度將是一大考驗

  2. twitter. 俯瞰曾文水庫。 (圖片來源/行政院新聞局;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文/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企劃組助理員 陳芳儀. 曾文水庫是臺灣大規模綜合水利建設更是政府首次發行糧食實物債券籌募款項克服各項艱鉅工程至1973年10月竣工曾文水庫發揮灌溉防洪公共給水與水力發電效益至今年屆滿50年就讓我們一起探索這座多功能水庫從籌劃興建到完工啟用的歷程。 人類歷史文明發展與水資源開發息息相關,臺灣位於颱風及季風帶,雨量多但豐枯不均,故近代水資源開發多以能蓄豐濟枯的水庫建設為主。 日治時期,利用曾文溪支流興建嘉南大圳,但嘉南大圳對曾文溪水資源利用率不及25%,無法全面供給灌溉,大大限制嘉南平原農業發展潛力。

  3. 近日梅雨鋒面為全臺各地帶來顯著降雨但許多水庫蓄水量僅上升1%至2%截至今31日上午包括寶山寶二鯉魚潭德基白河曾文等水庫蓄水量都還不滿10%降雨是否有助舒緩農業水情?. 農委會農田水利署表示觀察主要水庫集水區都有降雨 ...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0年大圳的源頭──烏山頭水庫即將迎來完工90年的紀念原先只預計使用50年的水庫如何透過保養與加固持續服役」,是一大問題,「跟我們同時間蓋的大壩都退役了只有我們還在。 」陳站長既驕傲又擔憂。 近年來的極端氣候也讓他面色凝重他說:「每一次下雨都要當成今年最後一次的雨水所以不管怎樣都要把水庫蓄滿。 」暗示應變的空間極度限縮,從上到下,嘉南大圳的相關人員都面對更大的挑戰。 嘉南大圳從興建以來,要解決的就只有「供水」這個問題──目標看似簡單,卻遠比人們想像的要複雜得多。 以下讓我們從隆田水利站出發,先來看看以「供水」為目標的嘉南大圳的一年吧! 用水評估流程。 春季:一期稻作開始灌溉.

    • 明鄭時期:水利設施萌芽
    • 清領時期:民辦官督
    • 日治時期(1895~1945):逐步中央管理化
    • 戰後(1945~至今):組織定位經多次變革
    • 參考資料

    臺灣農田灌溉的開端可溯回元朝時期,當時以簡易引流灌溉,並沒有水利設施的建造。到了荷蘭治臺(1622~1661年),首次出現水利建設,如「井」、「陂」等,臺南、臺中都出現了攔水堰,也有木製的引水設施。明鄭治臺時期(1662~1682年)以現今臺南、高雄為開墾中心,建造了不少埤圳(古作「陂圳」),灌溉區域雖仍有限,但已比荷治時期增加許多。

    1683年後,清朝治臺,移臺人口漸多,耕作需求增加,刺激開墾用水需求量,民間人士開始獨資或合資興建水利設施,設施也由私人經營。如臺北「瑠公圳」、彰化「八堡圳」等都建於此時期。 農田水利事業因規模擴大,逐步出現管理雛形,官方則擁有用水分配、設施興建的裁定權,通常以「諭告」或「命令」執行,也會發給經營者「埤照」或「圳照」。 此時期管理方式,可謂「民辦官督」。

    日本管理臺灣後,原本私人擁有的水利事業逐步公共化。日本盤點全臺埤圳,1901年把跟公共利害有關的私人水利設施,根據「臺灣公共埤圳規則」指定為「公共埤圳」,登錄監管,記載這些公共埤圳的水源、經過路線、管理人姓名等等。此時被指定為公共埤圳的圳路,若要廢止或變更,都須經行政官廳同意。 1903年,總督府進一步修改「臺灣公共埤圳規則」,公共埤圳的利害關係人經行政官廳認可,得成立「組合」,且可以收水租。 根據「臺灣公共埤圳規則」第四條之三,「公共埤圳組合為法人,以管理人代表之。」 這項規則確立了水利會的法人地位,但儘管如此,日本政府仍高度掌握臺灣埤圳,「臺灣公共埤圳規則」第六條規定:「認為必要時,公共埤圳之水租費用,可由行政官廳徵收,再付給權利人。」 東華大學歷史系副教授陳鴻圖在其編撰的《臺灣水利史》...

    1946年國民政府來臺後,將38個「水利組合」改組為39個「農田水利協會」,屬性調整為人民團體,會長由評議委員選出,而評議委員則是由會員選出,官方的色彩逐漸消退。另將15個「水害預防組合」更名為「防汛協會」。 2年後,1948年「農田水利協會」與「防汛協會」合併,成為40個「水利委員會」,由於組織定位不明,既非公務機關,也非公法人,調解用水糾紛常有困難。 1956年,40個「水利委員會」改組成為26個「農田水利會」。同時修訂「水利法」,頒訂「臺灣省農田水利會組織規程」,認定農田水利會為具有「公法人」身分的「地方水利自治團體」,並在1965年頒布「農田水利會組織通則」頒布,作為農田水利會的營運管理與監督依據。 值得注意的是,70年代由於農田水利會管理不彰,加上中美斷交、退出聯合國等,國民政府面...

    《臺灣水利史》 ,五南出版社出版,作者陳鴻圖
    《臺灣灌溉史》,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出版
  6. 農業部為強化農業節水從2022年一期作起在全臺6個水庫灌區實施水資源競用區水資源競爭使用區大區輪作以兩年一輪輪值灌區一期作得不種植水稻選擇做生產環境維護或轉旱作可獲節水獎勵農糧署署長胡忠一今日出席2023臺灣花卉品種推介會時表示全球氣候變遷旱澇不均情形愈來愈嚴重把水做最有效利用是全球重要課題農糧署過去幾年推動大區輪作」,確實可以節省20%水資源成績不可抹滅其次不種稻輪值旱作也能讓土地休養生息有助減少作物病蟲害

  7. 南部水情拉警報 曾文烏山頭水庫蓄水率僅3成 嘉南地區明年一期作停灌. 曾文烏山頭水庫蓄水率只剩3成嘉南地區雙期作田1.9萬公頃明年一期作停灌。. (圖片提供/農水署). 臺灣今年雖曾發布3個颱風警報,但均未登陸,造成嘉南地區下半年整體降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