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司儀 (英語: Master of ceremonies, emcee 或 MC )是指 國家 、 宗教 、 民俗 、 舞台 、大會等典禮的場合,負責 禮儀 儀式 進行程序的主持人,中國古代又稱為「贊禮」。 司儀的襄助稱為「襄儀」,又稱為「禮生」,負責配合司儀的口令進行引導動作。 舞台 上的司儀. 現在,一般也有將 電視台 、 公眾活動 (英語:Event management) 、 節目 和 宴會 主持人 、 新聞發佈會 主播 、 廣播電台 播音員 、 馬戲團報幕人 (英語:Ringmaster (circus)) 、 拍賣會 拍賣師 、 會議 主席 稱為司儀,是 MC 的關聯詞語—— microphone controller 。 辭源 [ 編輯]

  2. 2024年5月22日 · 中華民國總統是中華民國的國家元首,設立於1948年,繼承國民政府主席的職能。 依據《中華民國憲法》規定,中華民國總統對外代表中華民國,可行使締結條約及宣戰、媾和之權;對內得依法公布法律、發布命令,宣布戒嚴,行使大赦、特赦、減刑及復權之權,任免文、武官員以及授與榮典。

  3. 5 天前 · 202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即中華民國第十六任總統總統選舉,於2024年(民國113年)1月13日(星期六)舉行,與第11屆立法委員選舉在同日舉行,為中華民國第8次正、副總統公民直選,採用普通、直接、平等、無記名、單記、相對多數投票制度。 第14、15任總統蔡英文將於2024年5月20日任期屆滿,因 ...

  4. 就職典禮主視覺 中華民國第十六任總統、副總統就職典禮於2024年(民國113年)5月20日在臺北 總統府舉行,民主進步黨籍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及副總統當選人蕭美琴於當日上午宣誓就職。賴清德、蕭美琴在司法院院長 許宗力的監誓下宣誓完畢後,由立法院院長 韓國瑜授予中華民國總統之印、中華民國 ...

    • 地理位置
    • 歷史沿革
    • 建築設計
    • 廳舍使用單位

    總統府位於臺北市中正區建國里重慶南路一段122號,坐西朝東,由東側的重慶南路一段、西側的博愛路、南側的貴陽街一段,北側的寶慶路所圍繞,因正門坐落於凱達格蘭大道的西側端點,故地址常被誤認為「凱達格蘭大道1號」,但實際上「凱達格蘭大道1號」是臺北賓館,此外建築的後端為長沙街一段的東側端點,大眾運輸方面臨近臺北捷運淡水信義線(淡水線)臺大醫院站。

    設計

    甲午戰爭尾聲,在臺政權大致穩固底定的日本政府將臨時總督府設在清代的福建臺灣承宣布政使司衙門及欽差行臺內,直到第五任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總督的時候,才有興建永久廳舍的計劃。經過審慎規劃後,總督府於1907年懸賞5萬元日幣公開徵圖,並限定參賽者資格為日本本土的建築家。 徵圖初選階段,主辦單位從多位參加競圖的日本建築師當中選出一至七名:分別為鈴木吉兵衛、长野宇平治、片岡安(日语:片岡安)、森山松之助、松井清足、櫻井小太郎(日语:桜井小太郎)及福井房一,每位均獲得獎金1,000元。 評審團包含辰野金吾、中村達太郎(日语:中村達太郎)、塚本靖(日语:塚本靖)、伊東忠太、妻木賴黄等等知名建築技師,本來屬意採用初選首獎得主鈴木吉兵衛的作品,不過經多日審慎考量,評審團發現首獎作品中的尖塔、陡屋頂、具兩層老虎窗的紅磚建築樣式有抄襲海牙和平宮嫌疑,因此於1909年公佈的中選名單中採用了第二名长野宇平治(師從辰野金吾)的作品,而其樣式與當年正在建造中的東京車站相當接近。 雖說如此,到最後定稿階段,修改成現今高塔、壯闊莊嚴建築模樣的真正設計者是初選獲得第四名的森山松之助,將設計圖局部修改後,工程才開始動...

    建造修復

    總督府於1912年6月1日正式開工,1915年6月主體大致完成並舉行上棟典禮,經過幾年施工後,終於在1919年3月告竣,總工程費達281萬日圓。當時總督府的敞廳內設置有兩尊銅像,前敞廳為總督府民政長官後藤新平長官,後敞廳為總督兒玉源太郎總督。隨後,這座當時全臺灣最高的建築物就一直是日本統治臺灣的重要象徵,因此在二次大戰期間,這棟建築物成為美軍轟炸台灣的主要目標物之一。雖然日方將總督府百般偽裝及防範,最後還是在1945年戰爭末期的臺北大空襲中遭到美軍擊中,導致正面部分結構被炸毀。 二戰後,中華民國政府接收臺灣,1946年各界為慶祝甫領導對日抗戰勝利的時任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六十大壽,捐款修復此建築,直至1948年底才修復,並更名為「介壽館」,但與原始設計有所不同。該館常與蔣中正肖像搭配,成為新臺幣正反兩面之圖像,法規中也會以介壽館來稱呼總統府建物。 臺灣省政府於1947年成立後,該建築在臺北市都市計畫圖被標示為「省府大廈」,但省政府的實際辦公廳舍為原臺北市役所(即今行政院大廈)。1948年在此舉辦臺灣省博覽會。 隨著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遷往臺北市,12月9日行政院會議決議:「總統府...

    現今的總督府廳舍建於1912年至1919年,主要建築師為森山松之助與长野宇平治。正面寬約140公尺、側面寬約85公尺,中央塔高60公尺,總佔地為2,100坪,建築物的中央塔、角塔、衛塔等大片立面的1:2:3:2:1的節奏和粗面砌築基座與柱式主出入口,整棟建築物中充滿廊柱、山牆、拱廊及圓拱窗,被視為臺灣日治時期的代表性建築。 作為日治時期的行政機關所在地,該建築呈現著受到歐洲歷史主義下影響的新文藝復興建築風格,具有強烈歐洲十九世紀歷史主義與功能的影響。整座建築由四條長形長翼圍繞,呈現封閉式的矩形結構體,其中央貫穿主軸中翼,將矩形建築圍成兩個中庭,正面主樓中央則設立一座高達67公尺的樓塔,成為當時臺灣地區最高且顯著的建築物之一。總督府廳舍作為行政機關,同時代表殖民統治者的權威,建築師因而融合西方...

    在臺灣日治時期啟用時做為臺灣總督府辦公廳舍之用。除了上述的1945年中到1948年底的修復期間之外,不管是名稱是總督府,還是總統府,自1919年落成以來,現為總統府的這棟建築都一直是台灣的最高權力中心。以下是總統府的歷任使用主人:

  5. 楊寶楨(1989年12月17日 — ),中華民國政治人物。 現為基隆市政府政策推廣大使 [2],曾任台灣民眾黨發言人、台灣民眾黨立法院黨團副主任 [3]、今周刊記者及研究員、非凡新聞台記者及主持人、Hit FM聯播網《嗆新聞》節目主持人。 國立政治大學歐洲語文學系德文組、企業管理學系雙學士畢業 [4]。

  6. 4 天前 · 陳建仁,KHS [5],KSG [6] (1951年6月6日 — ),中華民國流行病學家及政治人物,現任中華文化總會副會長,曾任中華民國副總統和行政院院長。在擔任中華民國副總統任內曾兼任總統府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與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召集人。 陳建仁生於高雄縣 旗山鎮,其父為中國國民黨白派大老及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