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由高雄農改場負責田間品種選育及產量試驗,臺灣大學教授鍾嘉綾及沈偉強負責抗病基因檢測及人工接菌,引進國際稻米研究中心抗稻熱病基因品系作為父本,與母本「高雄145號」雜交選育,歷經8年育成抗稻熱病新品系「高雄育5508號」,今日命名「臺大高雄1號 ...

  2. line. twitter. 堅持生產好蛋,第33屆神農獎得主陳郁雄開啟斜槓產蛋事業。 撰文/傅士玲 攝影/方翔. 在御品園的牧場裡,每天一到「放風」時間,雞群整齊劃一守候在雞舍閘門旁,爭先恐後等著閘門升起,個個活力充沛蹦蹦跳跳四處啄跳玩耍,尤其看見隧道裡的辣木葉與檀香木葉兩種心愛的點心,拚命振翹飛起互相幫忙啄食樹葉吃個痛快。 「養雞,為的是想吃一顆好蛋! 」這是斜槓蛋農陳郁雄的肺俯之言。 陳郁雄和父親陳忠義都是養雞門外漢,父親從事五金,陳郁雄本業是機械,由於父親生病體力衰弱,遍尋市面好雞蛋不可得,乾脆投入其中當起蛋農。 「看雞放風出去跑跳,感覺好療癒! 」每天的放風時間,陳郁雄總特意守候在雞舍前觀看,看著看著就自顧自笑呵呵,彷彿對待心愛的寵物,還會跟雞說話,「雞其實會認人,叫牠們也會回應。

    • 張承中1
    • 張承中2
    • 張承中3
    • 張承中4
    • 張承中5
  3. 偉顗表示,臺灣林地中的竹林面積約18.3萬公頃、占森林面積8%,推估竹材蘊藏量約15.8億支,但1990年代以後竹產業衰退,現今竹林缺乏經營管理,老竹、新竹混生,且產業規模小,竹製品以內銷為主、外銷有限,又面臨中國及東南亞產品低價競爭;但臺灣

  4. 其他人也問了

  5. 張政雄說,無人機有利於精準農業的施行,應用潛力無窮。 有時農作物初期局部發病,很可能位於田區中央,此時若能利用無人機,更便於前往施藥。 無人植保機適用於大面積的作物,例如水稻、毛豆、花生等,以及人工噴藥難以噴灑的高莖類作物,像是玉米 ...

    • 農會辦理「食農體驗活動」,鼓勵民眾「吃在當地、吃在當季」、總幹事張永成怎麼說
    • 農會與農民化身導覽員,推廣在地「人、文、地、產、景」
    • 耕耘「地產地消」觀念,支持臺灣本地農產品
    • 農業是臺灣的珍貴資產,農會願幫年輕人從農

    全臺灣總共有302家農會,每家農會本身都有家政、四健、與農事推廣等部門,這些部門常常舉辦在地農產品推廣的相關活動。我過去參加活動的經驗發現,大部份都是「內在消費」,也就是在地民眾的參與,我認為這樣模式產生的食農教育效果不佳。此外,所有農產品最好吃的時候,一定要在當地吃,在當季吃。 因此,中華民國農會認為,辦理食農教育體驗活動首先須讓民眾「吃在當地、吃在當季」,並且透過整合資訊與整合行銷,促進外地人來參與及消費,地方的農業才有無限擴展機會。 我們也期待未來農會可以多做「異地行銷」!臺灣實際從事農業的縣市,占不到臺灣人口的1/3,但是大部份的農產品消費是在都會區。所以我們期待藉由中華民國農會此次的整合行銷,把各地方具特色的人、文、地、產、景等資源推廣到都會去,甚至把所有的故事都拉到消費地去行銷。...

    中華民國農會去年開始舉辦小朋友的夏令營活動,主要是希望從小就讓他們了解食農教育。當小朋友還很小的時候去接觸農業,他們對整個農業的價值才會有所認識,才會知道珍惜食物。 因為去年活動得到很大的迴響,今年「食農體驗,幸福實現」的食農體驗經典路線活動,規劃讓消費者基於使用者付費的觀念,支付部份相關費用,辦理農會同樣也負擔部份經費,讓大家來了解食農教育的意義,也認識各農會所在地區的人、文、地、產、景。 我們希望透過整合行銷策略,改變各地方農會辦理活動的思維模式,從過去傻傻地做、不懂得如何呈現出自家農會的特色,轉變成有能力呈現出農會與所屬地區的地方特色。 現在一個值得留意的趨勢是,很多民眾參加活動的動機,不只是單純想來吃某個食材,而是希望來聽故事,希望能接觸當地的人、文、地、產、景等各個面向。因此我們的...

    對在地農民來說,參與這些食農教育體驗活動,就像鄉下人辦桌一樣,是用很歡喜的心情,不計代價、不計成本地來招待大家。我們希望民眾能對農業、農村以及農民,慢慢地滋生一種感情。當這種情感連結建立之後,民眾會把農民當成自己人,農民的苦和辛酸,大家就能感同身受。如此,我相信慢慢地「地產地消」的觀念就能建立。 以日本的「地產地消」運動和韓國「身土不二」運動為例,即使國外進口的農產品價位較低,日韓消費者對於自己國家所生產的農產品,總是能不計代價地優先購買,這對農民而言是非常大的鼓勵。 目前國人每人每年食用的稻米差不多是40~45公斤,每1公斤的稻米如果多10元,1個人1年僅多花費450元,就足以支撐臺灣的糧食自主率,也能讓臺灣農民得到驕傲,農民就能感覺受到國人對他的尊重。如果國人都能有這種支持臺灣農業的心態...

    當我們的食農教育宣導成功,消費者普遍具備「地產地消」觀念後,臺灣農業未來會更蓬勃發展。其實臺灣的年輕人還沒意識到,農業是未來臺灣珍貴的資源和資產,因為什麼東西都會增加,但是農地不可能再增加,比別人更早進入農業領域的人未來有機會獲益更多。最重要的是,未來最偉大的人類就是糧食供應者,農民將能獲得很大的尊重。如果年輕人願意投入農業,在技術和工作模式上有所改變,從事農業其實相當具有前景。 我們最近看到由豐年社所辦理的「高職農校策略聯盟」,推動高職農校與農產業結合,這個計畫對鼓勵臺灣年輕人投入農業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面,因為要讓年輕人從心底接受農業,一定要從教育著手。這幾年,我們觀察到農校的教育其實跟實務有落差,我們期待農校教育能加入「業師」的安排,讓真正的農業師傅來帶領學生操作,結合學理和實務,如此才能...

  6. 中藥尬咖啡,讓走進中藥行變成一件新潮的事. 文字/王叡婷 攝影/劉泳男. 元益蔘藥行創立於1984年,開業即將邁入40個年頭,至今已由第二代的張修豪、張惠雯、張博勛三兄妹接棒,如何延續逐漸凋零的老行業,熱愛咖啡的他們也為傳統中藥注入新生命,發展 ...

  7. 農委會農業試驗所透過技術轉移方式協助設立國內第一家香菇菌種公司,並建立水簾設施香菇栽培技術,藉以克服氣候暖化對香菇產量的影響。 (圖片提供/農試所) 香菇太空包在水簾立體化設施內的養菌情形。 (圖片提供/農試所) 香菇太空包在水簾立體化設施內的出菇情形。 (圖片提供/農試所) 農業部也新成立動物保護司,臺灣的寵物犬與貓口數量,每年以10%的成長速度增加,未來寵物將進行分級分類管理,第一類就是「毛小孩」犬、貓,亦即「伴侶動物」,從出生到死亡包含食衣住行育樂的供給與需求。 人類有內政部管理戶口名簿、身分證(ID)、出入境、出生、父母親、配偶乃至下一代,農業部預計在今年底推出寵物虛擬ID,且虛擬、實體同步並行,寵物飼主、寵物的上一代是誰、從哪裡來都一清二楚。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