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3月22日 · 陪伴相當長情動輒2300集的台語八點檔不會突然拋棄你徐巧芯笑著說,「它可以陪你一整年就不會有悵然若失的感覺不用重新去投入一個地方它不會給你壓力因為你這集有看沒看23集看一次也是一樣

  2. 2020年1月12日 · 徐巧芯說加入國民黨是因為認同國民黨的執政精神,「但現在國民黨對歷史的詮釋對中國的態度沒有像早期那麼清楚所以很多民眾會混淆尤其對年輕人來講是很大的威脅

  3. 2022年10月18日 · VRVirtual Reality,虛擬實境) 興起不過短短數年全球創作者都仍在試探這個新興媒材的極限及可能性導演陳芯宜卻以連續兩部VR作品留給未來的殘影無法離開的人》,從個人喪親的傷痛記憶延展到白色恐怖的歷史傷痕透過VR探索了人類千百年來最跨不過的死亡那一關陳芯宜的VR新作無法離開的人》,9月在威尼斯影展勇奪最佳VR體驗獎」,台灣觀眾終於可以在 高雄電影節 親自體驗這部作品(至10月30日止)。 該片受國家人權博物館委託,透過VR讓觀眾身歷其境地穿越時空,體會白色恐怖受難者當年無法言說的心情。 然而,《無法離開的人》片中對於死亡題材的大膽探索,卻必須從2018年她的第一部VR《留給未來的殘影》談起。 弟弟去世之後,「我的一腳已經踩在死亡那邊等我自己了」

    • 徐巧芯的父母1
    • 徐巧芯的父母2
    • 徐巧芯的父母3
    • 徐巧芯的父母4
    • 徐巧芯的父母5
  4. 她在澳洲廣播公司開了名為我們辦得到》(We've Got This!)的Podcast節目採訪聾啞身心障礙有慢性病或罕見疾病的父母他們的育兒故事最後集結成無障礙父母25個身心障礙父母的育兒故事》 一書。 本文選自其中一位母親菈法辛格爾頓諾頓Lefa Singleton-Norton)的故事(以其第一人稱視角撰寫),經麥田出版授權刊登,文章標題與文內小標經《報導者》編輯所改寫。 接受「依賴他人」是人性的一部分. 我在30歲生下我的第一胎。 我在20幾歲的後半段面對自己成為身心障礙者的事實,同時也渴望當個母親。 當我幼小無助的孩子躺在我的懷中,我想到,我對於成為身心障礙者感到內心掙扎的原因之一──必須依賴他人──其實本來就是人類生命經驗的一部分。

  5. 2019年12月30日 · 本書作者茱蒂絲.斯泰西 (Judith Stacey)為紐約大學社會與文化分析學系與社會學系教授。 一男一女彼此相愛、用婚戒「套牢」對方、孕育下一代,似乎是主流社會對幸福人生唯一想像。 然而,斯泰西透過橫跨三大洲民族誌描寫,讓讀者明白,幸福家庭樣貌從來不是一個模子印出來。 「家庭多樣性」從古至今一直都是常態,反而是強調「正常家庭」這個意識形態本身,更容易助長歧視、傷人信念與政策。 洛杉磯性愛活躍男同志充滿愛,南非一夫多妻家庭有情有義,雲南摩梭族兩千年來早早實踐了紀登斯提出「純粹關係」。 如果以翻轉我們先前理解程度,作為學術研究貢獻度指標,美國社會學家茱蒂絲.斯泰西《解套:愛情、婚姻與家庭價值,西好萊塢到中國西部》,絕對是部令人驚喜力作。

  6. 2016年6月26日 · 兒少保護體系中寄養家庭是溫暖的中繼站孩子可能來自暴力家庭有對吸毒父母⋯⋯但他們來到這裡停靠為的是找回身心健康後再出發第一次見到張巧存是在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的北台中家扶中心門口。 她一手牽著女孩(化名婕婕)、一手抱著男孩(化名棣棣),還揹著帶嬰幼兒出門必備的大包。 甫進基金會三樓遊戲輔導室,棣棣以為要和張巧存分離,嚎啕大哭,白嫩的小臉脹得通紅,滿是眼淚和鼻水。 張巧存一面溫柔幫棣棣擦淚,一面張羅婕婕的畫紙,「以前很少要帶孩子做復健的,沒有。 最近需要做治療的很多。 」張巧存說起她擔任11年寄養家庭媽媽的經驗,發現孩子身心狀況越來越複雜。 在家扶中心社工群眼中,張巧存包容力高,也有勇氣帶難纏個案,4歲婕婕就是一例。 婕婕心臟開過刀,發燒時會喘。

  7. 2018年1月14日 · 一條記憶父親的棒球線. 2001年父親節前夕,曾文誠寫下 ,追憶他與父親短暫且片段相處時光。 「我和父親見面次數,數來一共不超過10次。 」記憶中,父親曾從高雄北上到基隆去看他,父子倆人曾在大操場上接棒球,當時曾文誠從沒想到要問,為什麼父親能教他如何把球投快? 為什麼能和他傳接球? 也沒多去想,教他做棒球比賽記錄的父親,怎麼會懂這些? 上了高中後,有回和父親一起到台北市立棒球場看球賽,看到父親與方水泉(華興棒球祖師爺)如老友般聊天,也不以為意,那是父親最後一次北上來看他。 東吳大學中文系畢業時,曾文誠的父親已過世,他進入學長開貿易公司上班,起薪不錯,年年有國外員工旅遊,「這位學長公司直到現在都經營得不錯。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