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計算方法. 全球恐怖主義指數評分方式. 全球 恐怖主義 指數評分方式以獨特的評分方式來考慮任何一年因恐怖事件而造成的影響。 各國家年度總分包含4種因素 [5] : 任一年 恐怖事件 的數量。 任一年因恐怖事件造成死亡的總人數。 任一年因恐怖事件造成受傷的總人數。 任一年因恐怖事件造成財產損失的總額。 此外,每種因素加權值不盡相同,主要反映出該國家在五年間的恐怖主義行為,隨著時間流逝而讓心理造成揮之不去的影響。 下表中的加權值為經由 全球和平指數 專案委員會(GPI Expert Panel)的諮詢決定出來 [5] : 其中, 死亡 為4個因素當中加權值為最大。

  2. 工具. 2016年全球恐怖主義指數地圖. 全球恐怖主義指數 (英語: Global Terrorism Index )為依據世界各國 恐怖活動 的程度來排定其排名。. 該指數結合了許多影響超過10年時間的 恐怖主義 行動,藉由研究者和決策者提供的一系列數據來加以分析,之後建立指數地圖 ...

    • 語源
    • 定義
    • 貶義
    • 種類
    • 動機
    • 民主與國內恐怖主義
    • 參見

    英語的「恐怖」(Terror)一詞來自拉丁語動詞「terrere」,即「懼怕」的意思。在公元前105年,「terror cimbricus」一詞是當辛布里戰士逼近羅馬時用以形容羅馬的緊急狀態和忙亂的狀況。法國大革命時期雅各賓派援引此例實施恐怖統治。在雅各賓派失勢後,「恐怖分子」一詞成為了貶義。雖然恐怖統治是由政府施行的,但現代的「恐怖主義」通常是指私人團體對無辜者的濫殺,以吸引媒體注意。這可追溯至謝爾蓋·涅恰也夫,他自稱為「恐怖分子」,他在1869年成立了俄羅斯恐怖組織「民意黨」,這一組織和其繼承者、社會革命黨戰鬥隊(此外還包括大量的無政府主義者)策劃了大量的刺殺、爆炸行動,目標是沙俄的將軍、大臣、省長乃至沙皇本身,「恐怖分子」一詞在沙俄知識分子階層之中也就成為褒義詞,即便在十月革命之後,持...

    恐怖主義的定義(英語:Definitions of terrorism)一直引起爭議,各種法律體制和政府機構在他們的國家法規當中對恐怖主義採用不同的定義。國際社會對恐怖主義罪行定義一致性的進程一直停滯不前,這是基於「恐怖主義」一詞含有政治和情感意味。安格斯·馬丁就這一點向澳洲議會說明「國際社會一直未能就恐怖主義建立一套可被接納、全盤的定義。在1970至1980年代,聯合國曾經試圖對此作出定義,但成員國對民族解放和民族自決所引起的衝突而使用暴力的情況上有分歧,最終不了了之。」 這些分歧使聯合國不能訂立包含單一、全面、具法律約束力的恐怖主義定義在內的《關於國際恐怖主義的全面公約草案》。不過,國際社會己採納了一系列的部級公約,列明各種恐怖活動的定義及就此立法管制。自1994年,聯合國大會再三以這樣...

    「恐怖主義」及「恐怖份子」二詞帶有強烈的負面意思,常用作政治標籤,以譴責實施暴力或暴力威脅的行為者不道德、恣意妄為和不當,又可用以譴責某類群體。被反對者標籤為「恐怖份子」的人們甚少自視為恐怖份子,他們通常以其他的詞彙或與其狀況關聯的詞語形容自身,如分離分子、自由鬥士、解放者、革命分子、民團、好戰分子、準軍事部隊、游擊隊、武裝起義、愛國者或在各種語言和文化當中其他相似的詞語。聖戰、聖戰者、費達因(Fedayeen,「敢死隊」)來自阿拉伯語。衝突雙方都以「恐怖份子」來形容對方是頗尋常的。 關於特定的恐怖活動如殺害平民在特定的情況下是否可不被視為罪惡,哲學家提出了不同的觀點。學者大衛·羅丁指出,事實上「破壞非戰鬥人員豁免條約的害處,被認為大於恐怖活動追求的正面影響」,但功利主義哲學家可設想到不能以...

    在1975年初,美國國家司法研究所就刑事司法準則與目標成立國家諮詢委員會,在委員會寫作的五冊著作當中,其中一冊名為《動亂與恐怖主義》,由動亂與恐怖主義的特別工作組所著,他們將恐怖主義的種類分為六類。 1. 內亂-干擾和平、安全及社會正常運作的集體暴力行為。 2. 政治恐怖主義-為了追求政治目的而計劃在社會製造恐慌的暴力犯罪行為。 3. 非政治恐怖主義-不以政治目的為前提的恐怖主義,顯示出「其有意的製造高度恐慌,最終為了爭取個人或集體利益,但沒有政治上的意圖」。 4. 類恐怖主義-暴力犯罪行為的附屬品,其形式及表達方式類似真正的恐怖主義,但缺乏其要素。它的主要目的並非要引起恐慌,但類恐怖主義利用恐怖份子的形式及技巧以達成相似的結果。例如在逃的重罪犯脅持人質就是類恐怖主義,模式與恐怖主義類同,但...

    攻擊「合作者」是用以恫嚇人民,削弱人民跟國家的合作關係。愛爾蘭、肯亞、阿爾利亞、賽普勒斯及美國的獨立戰爭都採用過這個方法。 攻擊知名度高的象徵目標是用以撼動目標國家的反恐活動,使其人民趨向兩極化。基地組織在2001年9月用這些方法襲擊美國。這種襲擊也用以吸引國際的注意力以爭取支持,如1970年的道森機場劫機事件及1975年荷蘭的南摩鹿加人質劫持事件。 俱樂部模型認為會發展出恐怖主義的原因之一,是由於特定宗教互助組織掌握過多重要資源,為了避免太多人想來瓜分這個資源,必須透過激進化來排除只享受資源卻不付出的人。

    民主政治與國內恐怖主義的關係非常複雜,有人認為恐怖主義在中度政治自由的國家最普遍,而在高度政治自由的國家最不普遍。不過,有研究發現自殺式的恐怖份子卻是例外,有證據顯示這種恐怖主義的自殺行動會以有一定程度政治自由的國家為對象。另外,有研究亦指1980年代至1990年代對恐怖份子的忍讓增加了這種自殺式襲擊的頻率。 非民主政治國家的恐怖主義包括西班牙弗朗西斯科·佛朗哥時期的埃塔、秘魯阿爾韋托·藤森時期的光明之路、土耳其軍人執政時期的庫爾德工人黨及南非種族隔離時期的非洲人國民大會。 民主國家擁護公民自由,比起其他政權採納更高的道德標準,在這種國家裡發生恐怖活動會使之陷入兩難:維持其公民自由但可被認為無力應對這種問題;限制公民自由但違背其支持公民自由的主張。因此,前任中央情報局主任邁克爾·海登認為本土...

    伊凡四世(1530年-1584年):莫斯科大公(1533年至1584年在位),1547年以沙皇之名實行恐怖主義。
    國家恐怖主義(目前美國將伊朗、朝鮮、敘利亞及古巴列為支持恐怖主義的國家。)
  3. 這是一個頗具爭議的詞彙,因為如何定義 恐怖主義 本身在學術上及政治上就充滿爭議,宣告某個國家涉及國家恐怖主義也涉及到 國際政治 上的各種 外交 判斷。 定義 [ 編輯] 「國家恐怖主義」並沒有一個學術上或在國際上得到公認的官方定義。 許多學者認為,由政府官方執行的行動可以被稱作「國家恐怖主義」。 比如說,使用「恐怖主義」來表示主要目的為引起恐慌的暴力行動。 聯合國 曾在頒布的《關於「反人類和平安全犯罪」》的草案法典中,提出有關國際恐怖主義的定義。

  4. 主要症狀. 臉紅恐懼症 - 在公眾場合會感到臉紅,而使別人感到訝異。 表情恐懼症 - 十分在意自己的表情. 笑顔恐懼症 - 不能在人前自然地笑,臉頰會抽搐。 視線恐懼症 - 會在乎自己的視線與他人的接觸。 對他人視線恐懼症 - 擔心別人的視線而造成恐懼心理。 例1:面對正在談話的對象時,會感到不能很自然地說話。 例2:在團體中被大家看著的時候會在意而無法冷靜。 與別人意見不合時總覺得被對方看著。 對自己視線恐懼症 - 被自己的視線所困擾。 (例:巴士電車的車廂內等等) 正視別人恐懼症 - 覺得自己的視線是不是會讓對方感到不愉快,不敢正視對方。 脇見恐懼症 - 越意識到不能看向一邊,就會朝那邊看。 看向女性的腳、在考試時很在意旁邊的人等等。

  5. 序言. 相關條目. 痛苦指數 (英語: Misery index ),一種總體經濟指標,於1970年代由 亞瑟·奧肯 發表,代表令人不快的經濟狀況,等於 通貨膨脹 與 失業 率之總和。 其公式為:痛苦指數 = 通貨膨脹百分比 + 失業率百分比,表示一般大眾對相同昇幅的通貨膨脹率與失業率感受到相同程度的不愉快。 現代經濟學家不同意以完全負面的「痛苦」一詞來形容上述通貨膨脹機轉的負面衝擊。 實際上,經濟學家中有許多認為公眾對溫和通貨膨脹的成見是來自其相互影響:群眾只記得在高通貨膨脹時期相關的經濟困難狀況。 以現代經濟學家的觀點來說,溫和的通貨膨脹是較不重要的經濟問題,可由對抗 滯脹 (stagflation)(可能由 貨幣主義 所刺激)來作部分中止。 相關條目 [ 編輯] 通貨膨脹.

  6. 恐慌症 (panic disorder,中國大陸作 驚恐障礙 ),是一種 焦慮症 ,特徵為沒有預兆地一再 恐慌發作 [1] 。 恐慌發作是突然的短期強烈 恐懼 ,可能包含 心悸 、流汗、手顫抖、 呼吸困難 、麻痺感、或是有非常嚴重的事即將發生的感覺 [1] [2] 。 症狀的強度在會在幾分鐘內達到最高峰 [2] 。 可能會對恐慌復發有著揮之不去的憂慮,並試圖避開過去曾恐慌發作的地方 [1] 。 恐慌症的成因至今未明 [3] ,並且常發生於同一家族的成員之中 [3] 。 其風險因子包含 抽菸 、 精神壓力 (英語:Psychological stress) 以及曾遭受 兒童虐待 的歷史 [2]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