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1年8月15日 · 慈濟醫院骨髓幹細胞中心是亞洲第三、台灣最大的骨髓資料庫,存有約32萬筆資料,至今年6月已供髓給27個國家,幫助1924位血液病患重獲新生,可說是台灣所有血液病患的急救箱。

  2. 追蹤我們. 經理人最實用的管理知識交流和學習平台,提供主管和上班族專業的工作心法及職涯提點,陪伴領導者管理組織、帶領團隊、提升績效。

    • 腦部自動導航,成醫師最佳助手
    • 神經外科權威力挺,白袍醫師二次創業
    • 醫師創業,得要懂失敗

    更重要的是,它能在腦部開刀的過程中,即時顯示「最佳路徑」,提供手術醫師參考。包含接下來手術刀劃過的區域,分別掌管身體的哪些行為、有多少百分比會影響運動能力和記憶,都會透過螢幕顯示。 這台腦部導航機器人並沒有酷炫外表,主機結合機械手臂、螢幕,外觀看來就是一台手術工作站。但動腦部手術本來就不需要花俏。若能讓手術刀精準地從 A 點走到 B 點,減少對其他部位的損害,就最大功用。 「簡單說,腦部動手術,越單純越好。」鈦隼生物科技創辦人兼執行長陳階曉說,身體其他臟器,多少在手術時會有翻動,腦部卻是嚴禁動盪的地方,這也正是機器人發揮功用的好時機。 外界較常聽到的「達文西手臂」和 Brain Navi 設計不太一樣。前者雖然能完成更複雜任務,卻還是跟著醫生操作,靠遙控來動作;腦部導航機器人則類似自駕車提,...

    團隊幕後的靈魂人物林欣榮,除了是腦部導航機器人的發想者,更在醫學界名聲響亮。因為他,是台灣神經外科權威,也是第一位將胚胎幹細胞成功移植在巴金森氏症患者身上的台灣醫師,曾獲得榮獲 2010 年美國神經治療及再生學會最傑出獎;現在,則是花蓮慈濟醫院的院長。 「神經外科醫師在進行手術時,總是希望有更智慧、更精準的設備來輔助。」他舉例,在腦中風細胞移植及巴金森病腦晶片植入手術中,希望能達到 0.01cm 以下的精準度。但是現階段的醫療器材卻只能做到 0.2cm 以上,臨床精準度相差 10 倍至 100 倍。 林欣榮認為,腦部手術得要有新的改變了,不過自己卻不擅長開發醫材、管理公司,因此找上同是醫師,擁有豐富創業經驗的陳階曉來實現夢想。 陳階曉是現任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泌尿科主任,專長不在神經外科...

    「因為爸媽以前做裝潢被倒債,所以我在讀國中時,寒暑假都會去菜市場和夜市幫忙賣衣服,一直賣到大學。」他說,這段期間,讓他比起其他醫師同業多了「被拒絕」的機會,加上以前成績起伏較大,並非順順利利地當上醫生,種種經歷,其實都是創業中必經的考驗。 「我鼓勵醫師創業,但不一定每個人都適合當 CEO,因為 CEO 是很苦的,得到處借錢、借資源;許多醫師卻太順遂,較缺乏這種經驗」陳階曉回憶,Brain Navi 一開始創業時,雖然有想法,可是沒錢請廠商代工機械手臂,加上台灣廠商對醫療機械手臂不太有興趣,一度讓他相當沮喪。 貴人的出現,卻重新點燃了希望。「醫療創業更需要『被點火』!」陳階曉說,中國醫藥大學董事長蔡長海的天使投資,讓鈦隼有了第一桶金,能夠請國外廠商打造機械手臂雛形,否則也不會走到現在發展階段。...

  3. 2019年4月12日 · 2019-04-12. 中西醫雙執照腦神經專科醫師 邱顯學. 本文出自. 買書去. pexels. 中年的你該如何「養生」? 中醫師:不是吃對食物就好,要做到 10 件事. 經理人熱門 八分生活熱門. 分享. 收藏. 多數現代人對養生之道有所誤解,以為「吃對了」就是養生,就如同時下以「有機」或「生機」作為宣傳點。 可惜 中醫所說的「養生」之道並不等於健康飲食。 作息有常、勤於四體. 「養生」在中醫觀點中,是建立在 「趨吉避凶的生活管理」 概念上,以運動員為例,因為消化系統的慣性聽命於中樞神經反射區,如果在退休後沒有刻意阻斷消化系統的慣性,還是三餐加宵夜,外加餐間點心的習慣就不會改變,自然會在退休後快速發胖。 作息有常,簡單來說是指規律的生活型態。

  4. 2011年7月22日 · 慈濟內部有個「慈國際人道援助會」(簡稱「慈濟人援會」),分為食、衣、住、行、資訊、綠能等6組,各有企業家負責研發適用於急難救災的環保產品。

  5. 2022年3月14日 · 2022-03-14. 採訪.撰文 盧廷羲. 侯俊偉 攝影. 門外漢如何拿下全球最高市占? 這張十年計畫表,幫助大瓏企業登上醫療產業龍頭. 經理人熱門 八分生活熱門. 分享. 收藏. 「我這輩子做的工作,是在舊金山的圖書館一個下午決定的。 」大瓏企業董事長劉惠珍 1985 年在美國創業,大學念法律、碩士學行銷,因緣際會闖進陌生領域——醫療器材的電燒刀筆。 37 年過去,大瓏穩坐全球電燒刀筆供應商龍頭,每年 3000 多萬支的使用量,他們提供超過 1/4 產能。 劉惠珍原本是幫父親友人找電腦電線的訂單,發現這條路不好走,改找新的創業題目。 在圖書館的那個下午,她做市場調查:先鎖定進入門檻較高的醫療產業,避開一窩蜂熱潮;找到電燒刀這個產品也會用到電線,就決定投入。

  6. 2022年3月28日 · 「以前都要拜託別人參與,今年需求多到要排隊。 」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Taiwan Institute for Sustainable Energy)秘書長、台灣科技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郭財吉舉例,自己長年帶領團隊研究碳審計、碳排放,協助政府推動減碳方針,如今對於日漸高漲的 ESG 趨勢特別有感。 根據勤業眾信(Deloitte)發布的「2021 氣候檢視報告」,調查全球 13 國、750 位高階主管,超過 80% 的受訪者表示非常關注氣候變遷,近 25% 的公司表態加速永續行動,勢必帶動永續管理人才的需求。 延伸閱讀: ESG 缺工潮來了! 企業為何搶著要「綠領人才」? 有哪些新職位浮上檯面?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