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4月30日 · 憂鬱症是一種與想法無關的生理疾病,而是必須搭配藥物來改善。你知道該如何面對抗憂鬱藥物的副作用?完整介紹7大類藥物,守護你的用藥安全。

  2. 2023年10月31日 · 最常見的抗憂鬱藥物,是稱為「選擇性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SSRIs)」的藥物。. 透過提升、補充體內的血清素,來達到抗憂鬱的功效,也被稱為「血清素藥物」。. 血清素是影響情緒、產生快樂的物質,是目前被認為與憂鬱症最相關的因素之一。. 了解更多血清 ...

  3. 抑鬱藥真的能治療抑鬱症憂鬱症)嗎?它背後有怎樣的科學原理?服用之後又會有甚麼副作用和風險?今天讓我們一起看看不同的抗抑鬱藥(TCA、MAOI、SSRI、SNRI等等)的科普文吧!

  4. 抗憂鬱藥物主要是影響大腦中血清素、正腎上腺素和多巴胺等的神經傳導物質的濃度,進而調節情緒以緩解憂鬱症狀 ,不同藥物針對不同神經傳導物質的調節,副作用較少的抗憂鬱藥物,雖然較安全,但可能憂鬱症治療效果不明顯;相對地,副作用較多的抗憂鬱藥物,雖然會引發身體極度不適的狀況,但能治療重度憂鬱症或焦慮症,常見的抗憂鬱藥物分為以下4大類: 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SSRI): 功效:SSRI主要是透過抑制細胞吸收血清素,增加血清素在神經突觸中的濃度,進而改善憂鬱症狀。 副作用:常見的副作用包括頭痛、失眠、性功能障礙、噁心、腹瀉、焦慮和神經質等。 SSRI常見抗憂鬱藥物:百憂解、克憂果、左洛復、蘭釋、喜普妙等。 血清素-正腎上腺素回收抑制劑(SNRI)

  5. 2024年2月18日 · 抗憂鬱藥 (英語: Anti-depressant ),是一類治療 重度憂鬱症 (MDD)或其它問題如 心境惡劣障礙 、 焦慮症 、 強迫症 、 進食障礙 、 慢性疼痛 、 神經性疼痛 的 藥物 ,在某些情況下也可以用來治療 痛經 、打鼾、 偏頭痛 、 多動症 (ADHD)、 藥物濫用 和 失眠 。 抗憂鬱藥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與其他藥物聯用,但都要遵醫生的處方使用。 主要的抗憂鬱藥有 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 (SSRI)、 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 (SNRI)、 三環類抗憂鬱藥 (TCA)、 單胺氧化酶抑制劑 (MAOI)、 四環類抗憂鬱藥 (TeCA)、 去甲腎上腺素和特異性5-羥色胺能抗憂鬱藥 (NaSSA)。

  6. 憂鬱症的治療方式主要為藥物治療、心理治療(psychotherapy痙攣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療法。醫師診斷憂鬱症後,會依病況不同決定最適合的療法:一般而言,輕度至 中度憂鬱可選用藥物治療或心理治療;重度憂鬱則必須用藥物治療,並依治療

  7. 目前憂鬱症還會搭配心理治療,若真有長期服用後效果不彰或者副作用引起個人身體不適,目前有提供非藥物治療的方式-經台灣衛福部核准的憂鬱症治療-rTMS,又稱重複經顱磁刺激,是針對憂鬱症患者,改善其情緒、調整自律神經活性的一種憂鬱症治療方式。

  8. 2019年7月25日 · 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張家銘說明,抗憂鬱劑分四大類,分別是「三環抗鬱劑(TCA)」、「選擇性 血清素 回收抑制劑(SSRIs)」、「正腎上腺素與血清素回收抑制劑(SNRI)」、「其他」類。 根據健保大數據,去年健保全年支出抗憂鬱劑藥費約13.42億元,約占全年憂鬱症患者醫療給付66.2億元的二成。 去年憂鬱症使用抗憂鬱劑以SSRIs最多,占38.2%;其次是SNRI,達30.7%;最少是 TCA,僅占百分之1.1%。 1.三環抗鬱劑(TCA) →副作用多,目前使用量較少。 目前使用占率最低,是最早出現的抗憂鬱劑,因副作用較多,目前使用量較少。

  9. 憂鬱症的藥物治療|心理指南針:一起面對憂鬱、自律神經失調等身心症狀!. 憂鬱症的治療可簡單分為「生理性治療」及「心理治療」兩大類,這兩種方式並不是彼此排斥的,實務上常可相互搭配;至於怎麼選擇、如何搭配,則需視個案的臨床症狀、疾病嚴重度 ...

  10. 2021年10月19日 · 憂鬱症其實不可怕,稱為「心靈感冒」,只要經精神科醫師評估,藥物治療與心理治療,多數病人可以在一到三個月內相當改善,即早治療便可預防工作、家庭、身體等不良結果。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