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維吾爾語شىنجاڭ ئۇيغۇر ئاپتونوم رايونى ,拉丁维文Shinjang Uyghur Aptonom Rayoni),通称新疆,简称新,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个自治区,也是中國面积第一大的省级行政区,世界第八大行政區劃。

  2. 2024年5月17日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 維吾爾語 : شىنجاڭ ئۇيغۇر ئاپتونوم رايونى ‎, 拉丁維文 :Shinjang Uyghur Aptonom Rayoni),通稱 新疆 ,簡稱 新 ,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 的一個 自治區 ,也是中國面積第一大的 省級行政區 ,世界第 八大行政區劃 。. 自治區 ...

  3. 北疆喀納斯禾木村江布拉克賽里木湖可可托海巴音布魯克13日 無購物.無自費. 出發日期:08/02~09/20. $59,900 元起. 中國大陸邊境旅遊網,提供大陸新疆旅遊熱門景點最夯旅遊行程,如喀納斯,賽里木湖,那拉提草原,魔鬼城,可可托海,巴音布魯克,禾木村,天山 ...

  4. 2024年5月17日 · www .xinjiang .gov .cn.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维吾尔语 : شىنجاڭ ئۇيغۇر ئاپتونوم رايونى ‎, 拉丁维文 :Shinjang Uyghur Aptonom Rayoni),通称 新疆 ,简称 新 ,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一个 自治区 ,也是中国面积第一大的 省级行政区 ,世界第 八大行政区划 ...

    • 概览
    • 历史沿革
    • 行政区划
    • 地理环境
    • 自然资源
    • 人口
    • 经济
    • 社会事业
    • 交通运输
    • 历史文化

    [xīn jiāng wéi wú ěr zì zhì qū]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语:شىنجاڭ ئۇيغۇر ئاپتونوم رايونى ),简称“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面积166.49万平方千米,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约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六分之一。截至2022年末,自治区常住人口为2587万人。 截至2023年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辖4个地级市、5个地区、5个自治州、12个自治区直辖县级市, 自治区人民政府驻乌鲁木齐市。

    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汉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西汉在乌垒(今轮台县境内)设立西域都护府,标志着新疆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清光绪十年(1884年),清政府正式在新疆设省,并取“故土新归”之意,改称西域为“新疆”, 1949年9月,新疆和平解放。1955年10月1日,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陆地边境线5600多千米,周边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八国接壤,在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是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56个民族, 主要居住有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锡伯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满族、达斡尔族、塔塔尔族、俄罗斯族等民族。

    202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区生产总值19125.91亿元,比上年增长6.8%。

    先秦时期

    近代新疆各地考古资料表明,最晚在六七千年以前,新疆地区已有人类活动。在新石器时代,天山南北各地,诸如哈密的三道岭、七角井、吐鲁番盆地的阿斯塔那、乌鲁木齐县的柴窝堡,以及木垒、奇台、伊犁、库车、巴楚、且末、于阗、皮山等地都已出现人类祖先活动的遗迹,其石器形制、打刻技术以及共存的陶器色彩、花纹与中国甘肃、内蒙、宁夏等地相近。新疆出土距今3000年前的彩陶三角形纹、涡纹、弦纹的绘制和诸如陶豆一类器形,甘肃和内地彩陶艺术已影响到新疆彩陶文化艺术的发展。

    两汉时期

    中国古史中对于西域地理历史的真实具体记载当始自汉代,同样也在汉代,中央政府在西域各地开始设置地方政府机构。所以,自汉代起,西域便已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至西汉初年,天山南北各地社会经济已有很大发展。 西汉王朝征服西域之大业是从讨伐匈奴开始的。匈奴是秦汉之际在中国北方草原地区活动的一个实力强盛的游牧民族,初弱,后强盛。汉朝对北方地区,包括西域的统一管辖,结束了该地区长期以来诸游牧部落不相统属的分割局面,为后来全国性的统一局面形成创造了条件。 汉武帝刘彻为了打败匈奴,巩固其统治,决定“通西域,以断匈奴右臂,隔绝南羌,月氏”。西汉建元元年(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西汉政权与西域各城郭建立了联系, 共同对付匈奴。汉武帝又命李广利于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三年两伐大宛(在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使西域的许多城国相继臣服于汉。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汉军攻破大宛城(今费尔干纳),汉朝在西域各国中的威望大增。翌年,汉朝在西域的轮台、渠犁等地驻兵屯田,并置使者校尉统领之。 因匈奴内争,其主管西域的日逐王先贤掸率万余众降汉,汉使护鄯善以西使者郑吉迎之,匈奴在西域的统治力量随之瓦解。于是汉廷使护鄯善以西南道诸地的郑吉“并护(车师以西)北道,故号曰都护”。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西汉在乌垒(今轮台县境内)设立西域都护府,标志着新疆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西汉时期,随着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传播,极大地带动促进了西域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西域的农作物胡麻、蚕豆、石榴、大蒜、葡萄、苜蓿等相继传入内地,被誉作“天马”的大宛马、乌孙马、各种毛皮也通过“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进入到中原地区。同时,中原地区的丝绸和丝织品也传入西域并经此西传欧洲。伴随着屯田士兵而传入西域的有先进的生产工具和农业经验,如铁铧、铁锄等铁制农具及代田法,有掘井技术和冶铁技术等。 东汉初立,无暇经营西域。最初欲通过莎车控制西域以达到对抗匈奴的目的,但西域诸国不满莎车王贤的奴役和侵凌,西域诸国皆附匈奴。东汉永平十六年(73年),汉明帝遣将出塞北击匈奴,又遣班超至鄯善、于阗计杀匈奴使,鄯善、于阗遣子入侍,归属于汉。永平十七年(74年),疏勒归汉。该年冬,东汉置西域都护、戊己校尉,恢复了汉对西域的统治。 东汉建初元年(76年),焉耆、龟兹攻没西域都护陈睦,汉章帝放弃经营西域,罢除了戊己校尉与都护。东汉永元三年(91年),汉军在阿尔泰山大败北匈奴,该年冬季,龟兹、姑墨、温宿降附,汉重置西域都护,以班超为都护,治龟兹它乾城,又置西域长史及戊己校尉,永元六年(94年),班超破焉耆,西域50余国悉纳质属汉。 任尚任西域都护时,为政严苛,引发诸国不满。延平元年(106年)秋,西域诸国叛汉。汉廷征还任尚,以段禧为西域都护。永初元年(107年),汉安帝以“西域阻远,数有背叛,吏士屯田,其费无已”为由,罢西域都护,迎还伊吾卢、柳中屯田吏士。汉廷弃西域后,北匈奴复收属西域诸国。延光二年(123年)、永建元年(126年),班勇先后击败匈奴伊蠡王、呼衍王。永建二年(127年),焉耆乞降,西域诸国俱归属汉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

    221年,三国之一的曹魏(220年~265年)政权继承汉制,在西域设“戊己校尉”,治设高昌(吐鲁番),后又置西域长史以对西域各地诸多民族进行管理。西晋(265年~316年)末年,前凉政权(301年~376年)创建者张骏发兵西征,占领高昌地区,设立高昌郡。北魏王朝设置鄯善镇、焉耆镇,加强对西域的治理。 魏晋南北朝(220年~589年)时期,是中国民族大融合时期,各民族迁徙往来频繁,又有许多古代民族进入新疆,如柔然、高车、罶哒、吐谷浑等。柔然,是北方草原古老民族东胡人(中国古族名)后裔,五世纪初兴起于蒙古草原,402年建立了强大政权,同北魏(386年~534年)争夺西域。高车,亦称敕勒、铁勒,最初游牧于贝加尔湖及鄂尔浑河、土拉河流域。487年,高车副伏罗部首领阿伏至罗与其弟穷奇率所属10余万部落(户)西迁,在车师前部(今吐鲁番交河故城)西北建立高车国。罶哒,起于塞北,5世纪末东进塔里木盆地,南攻月氏,建立政权,并越过帕米尔高原,曾一度控制南疆部分地区。吐谷浑源于鲜卑,4世纪初自辽东(泛指辽河以东地区)西迁,逐渐控制了今甘南(甘肃南部地区)、四川和青海地区的氐、羌等民族,建立政权。

    区划沿革

    2014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境内设立县级双河市,实行兵团城市“师市合一”模式,归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管理。同年2月26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双河市正式揭牌。双河市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60年来成立的第七座城市。 2015年3月18日,批准可克达拉建市,这是新疆兵团的第八座城市。4月,经国务院批复,吐鲁番地区撤销,设立地级吐鲁番市,新设地级吐鲁番市实行市领导区、县的体制,原吐鲁番市建制(县级)改设为高昌区,鄯善县和托克逊县保持不变。 2016年1月7日,国务院(国函〔2016〕9号)批复撤销哈密地区和县级哈密市,设立地级哈密市。哈密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伊州区建国南路19号。哈密市设立伊州区,以原县级哈密市的行政区域为伊州区的行政区域。伊州区人民政府驻东河区街道广东路2号。哈密市辖原哈密地区的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伊吾县和新设立的伊州区。 2019年12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设立县级胡杨河市,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直辖。胡杨河市人民政府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130团光明东路8号。 2021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批复同意撤销沙湾县,设立县级沙湾市,以原沙湾县的行政区域为沙湾市的行政区域,沙湾市人民政府驻三道河子镇世纪大道南路29号。 经国务院批准,同意设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直辖县级新星市,新星市人民政府驻十三师黄田农场兰新东路57号。 2023年1月20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党中央、国务院批准,设立县级白杨市。白杨市人民政府驻光明路1号。白杨市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直辖,管理方式按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辖4个地级市、5个地区、5个自治州、12个自治区直辖县级市。 自治区人民政府驻乌鲁木齐市。 更新于2023年

    位置境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处东经73°40′~96°18′,北纬34°25′~48°10′之间。中国陆地面积第一大的省级行政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总面积占中国陆地面积六分之一(166.49万平方千米 ),边界线长度占四分之一(5000多千米),其面积比江苏省和浙江省加一起总和的八倍还多4万平方千米。其中,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若羌县为中国占地面积最大的县。

    地形地貌

    山脉与盆地相间排列盆地与高山环抱、喻称“三山夹二盆”。北部阿尔泰山,南部为昆仑山系;天山横亘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分为南北两半,南部是塔里木盆地,北部是准噶尔盆地。习惯上称天山以南为南疆,天山以北为北疆,把哈密、吐鲁番盆地为东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最低点吐鲁番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5米(也是中国的陆地最低点)。最高点乔戈里峰位于克什米尔边境上,海拔8611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北纬46度16.8分,东经86度40.2分)是陆地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地方,距离最近的海岸线有2648千米(直线距离)。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尔吉斯边境横贯着天山山脉。吐尔尕特口岸(海拔3752米)位于边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有阿尔泰山,南部有昆仑山、阿尔金山和天山。天山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象征,横贯中部,形成南部的塔里木盆地和北部的准噶尔盆地。

    气候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四周有高山阻隔,海洋气流不易到达,形成明显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温差较大,日照时间充足(年日照时间达2500~3500小时),降水量少,气候干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年平均降水量为150毫米左右,但各地降水量相差很大,南疆的气温高于北疆,北疆的降水量高于南疆。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准噶尔盆地为零下20℃以下,该盆地北缘的富蕴县绝对最低气温曾达到零下50.15℃,是全国最冷的地区之一。最热月(7月),在号称“火洲”的吐鲁番平均气温为33℃以上,绝对最高气温曾达至49.6℃,居全国之冠。由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部分地区春夏和秋冬之交日温差极大,故历来有“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之说。

    水资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三大山脉的积雪、冰川孕育汇集为500多条河流,分布于天山南北的盆地,其中较大的有塔里木河(中国最大的内陆河)、伊犁河、额尔齐斯河(流入北冰洋)、玛纳斯河、乌伦古河、开都河等20多条。许多河流的两岸,都有无数的绿洲,颇富“十里桃花万杨柳”的塞外风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许多自然景观优美的湖泊,总面积达9700平方千米,占全疆总面积的0.6%以上,其中著名的十大湖泊是:博斯腾湖、艾比湖、布伦托海、阿雅格库里湖、赛里木湖、阿其格库勒湖、鲸鱼湖、吉力湖、阿克萨依湖、艾西曼湖。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大冰川,共计1.86万余条,总面积2.4万多平方千米,占全国冰川面积的42%,冰储量2.58亿立方米,冰川融水约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表水资源总量的1/3 ,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天然“固体水库”。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水资源极为丰富,人均占有量居全国前列。大沙漠占全国沙漠面积的2/3,其中塔里木盆地中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面积为33.67万平方千米,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为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仅次于阿拉伯半岛上的鲁卜哈利沙漠。准噶尔盆地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面积48000平方千米,为中国第二大沙漠。

    森林资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中国西部干旱地区主要的天然林区,森林广布于山区、平原,面积占西北地区森林总面积的近1/3。天山和阿尔泰山区覆盖着葱郁的原始森林,多为主干挺直的西伯利亚落叶松和雪岭云杉、针叶柏等建筑良材。这些山地针叶林的木材蓄积量占全疆木材总蓄积量的97%以上。塔里木河、玛纳斯河等河流两岸,是平原阔叶林的分布地区。在塔里木河流域,丛生着世界著名的珍贵树种胡杨林和灰杨林,它们既是用途广泛的用材林,也是大漠深处的防风林。新疆主要造林树种有白杨、柳树、榆树、白蜡、槭树、槐树、白松、沙枣、桑树和各种果树等60多种。

    生物资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野生动物丰富,北疆和南疆各有不同的野生动物。全省野生动物共500多种,北疆的兽类有雪豹、紫貂、棕熊、河狸、水獭、旱獭、松鼠、雪兔、北山羊、猞猁等,鸟类有天鹅、雷鸟、雪鸡、啄木鸟等,爬行类有花蛇、草原蝰、游蛇等。南疆则兽类动物有骆驼、藏羚羊、野牦牛、野马、塔里木兔、鼠兔、高原兔、丛林猫、草原斑猫等,爬行类有沙蟒、蜥蜴等。

    数量

    2011年5月5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公布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普查数据,全区常住人口为21813334人,乌鲁木齐市常住人口为3110280人,克拉玛依市人口39万,吐鲁番市63万人,阿克苏地区全区239万,喀什地区400万,阿勒泰地区64万,和田地区182万,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48万,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118万,伊犁哈萨克自治州500万,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53万,昌吉回族自治州160万,石河子市80万,阿拉尔市29万,图木舒克市11万,五家渠市11万。人口中,汉族人口8746148人,占总人口的40.1%,各少数民族人口13067186人,占总人口的59.9%;男性人口为11190228人,占51.30%;女性人口为10623106人,占48.70%。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7.24下降为105.34;0~14岁人口为4530645人,占20.77%;15~64岁人口为15932420人,占73.04%;65岁及以上人口为1350269人,占6.19%;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2319950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2526385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7873675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6560438人。 2019年末,全区常住人口2523.2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6.46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308.79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1.87%,比上年末提高0.96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20.54万人,出生率8.14‰;死亡人口11.23万人,死亡率为4.45‰;自然增长率为3.69‰。 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中全区常住人口2585.23万人。 202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常住人口2589万人, 出生人口16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0.56‰。 截至2022年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常住人口2587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498万人。城镇化率为57.89%,比上年末提高0.63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16.9万人,出生率6.53‰;死亡人口14.9万人,死亡率为5.76‰;自然增长率为0.77‰。 2023年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常住人口259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539万人。城镇化率为59.24%,比上年末提高1.35个百分点。

    民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共有56个民族成份,其中世居民族有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塔吉克族、锡伯族、满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达斡尔族、塔塔尔族13个。超过100万人口的有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和回族4个民族,超过10万人口的有柯尔克孜族、蒙古族2个民族。

    综述

    201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区生产总值(GDP)13597.11亿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81.75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4795.50亿元,增长3.7%;第三产业增加值7019.86亿元,增长8.1%。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3.1%,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5.3%,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1.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4280元,比上年增长4.5%。 202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308.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3666个贫困村全部退出。 202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5983.65亿元,比上年增长7.0%,两年平均增长5.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56.06亿元,比上年增长7.9%;第二产业增加值5967.36亿元,增长6.7%;第三产业增加值7660.23亿元,增长6.9%。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4.7%,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7.4%,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7.9%。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1725元,比上年增长6.3%。 202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7741.34亿元, 比上年增长3.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09.27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7271.08亿元,增长4.8%;第三产业增加值7960.99亿元,增长1.5%。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4.1%,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1.0%,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4.9%。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8552元,比上年增长3.3%。分区域看,南疆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35.61亿元,比上年增长3.6%;北疆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010.18亿元,增长2.6%;东疆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95.55亿元,增长7.2%。南疆、北疆、东疆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区比重分别为30.1%、62.0%、7.9%。 2023年,新疆地区生产总值(GDP)19125.91亿元,比上年增长6.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42.24亿元,比上年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7710.27亿元,增长7.2%;第三产业增加值8673.40亿元,增长6.6%。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4.3%,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3%,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5.4%。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3774元,比上年增长6.6%。分区域看,南疆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44.13亿元,比上年增长6.1%;北疆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811.01亿元,增长6.6%;东疆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70.77亿元,增长10.4%。南疆、北疆、东疆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区比重分别为30.0%、61.8%、8.2%。 [106] 202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1.8%。 202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比上年上涨12.3%。从用途看,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2.7%,生活资料价格上涨6.0%;从轻重工业看,轻工业价格上涨6.6%,重工业价格上涨13.1%;从最终产品看,初级产品上涨22.6%,中间产品上涨9.9%,最终产品上涨13.4%;从行业看,石油相关行业上涨28.5%,煤炭相关行业上涨27.5%,有色相关行业上涨3.9%,钢铁相关行业下降11.6%。 202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年上涨14.6%。九大类原材料购进价格“8升1降”,其中:燃料、动力类上涨24.4%,黑色金属材料类下降9.2%,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上涨7.0%,化工原料类上涨14.6%,纺织原料类上涨14.1%,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类上涨8.0%,木材及纸浆类上涨1.8%,其他工业原材料及半成品类上涨3.8%,农副产品类上涨12.9%。农产品生产者价格下降0.4%,其中:农业产品上涨4.6%,林业产品上涨6.2%,饲养动物及其产品下降5.1%,渔业产品下降5.8%。 202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7.6%。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下降8.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7.9%,第三产业投资下降7.2%。民间投资下降6.0%,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8.6%,民生投资下降11.5%。 2024年1月30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艾尔肯·吐尼亚孜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说,2023年,新疆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3573.3亿元、增速位居全国第二,引进区外到位资金增长16.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48.3%。 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12.4%。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9.0%,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2.3%,第三产业投资下降3.3%。民间投资增长7.7%,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7.4%。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168.53亿元,比上年增长0.8%。其中:住宅投资823.05亿元,下降0.6%;办公楼投资14.90亿元,下降3.3%;商业营业用房投资212.96亿元,下降1.7%。全年开工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4.10万套,公租房1.34万套;开工改造城镇棚户区4.96万套,城镇老旧小区1152个。

    第一产业

    1983年,结束了吃调进粮的历史,1984年粮食自给有余,1985开始粮食外调。2006年,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长了近10倍,为中国西北地区年调出粮食最多的省区;肉类产量增长了30倍;棉花产量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为中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以环塔里木盆地为重要基地的林果园艺业快速发展,总面积已超过1000万亩,哈密瓜、葡萄、香梨等“名特优”产品享誉国内外;蔬菜面积由9.25千公顷增加到186.82千公顷,主要城市冬季鲜菜自给率达到70%;有87种食品获中国绿色食品中心认证的绿色食品标志;农产品商品率达63%以上。 农业生产总值由1949年的5.86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883.54亿元。 202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粮食种植面积2433.90千公顷,比上年增加62.23千公顷。其中:小麦种植面积1153.60千公顷,增加18.35千公顷;玉米种植面积1145.56千公顷,增加35.30千公顷。棉花种植面积2496.89千公顷,减少9.18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16.82千公顷,增加3.64千公顷。甜菜种植面积53.40千公顷,增加5.81千公顷。 202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粮食产量(含薯类)1813.50万吨,比上年增加77.72万吨,增产4.5%。其中:夏粮产量655.17万吨,增产2.2%;秋粮产量1158.33万吨,增产5.8%。谷物产量中,小麦产量653.49万吨,比上年增产2.1%;玉米产量1080.51万吨,增产6.7%。 202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棉花产量539.06万吨,比上年增产5.1%。油料产量37.23万吨,增产7.6%。甜菜产量399.14万吨,增产15.2%。 202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特色林果产量1815.60万吨,比上年增产1.5%。其中:园林水果产量1212.64万吨,增产1.5%;坚果产量142.99万吨,增产9.9%;果用瓜产量459.97万吨,减产0.8%。 202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猪牛羊禽肉产量190.94万吨,比上年增长4.3%。其中:猪肉产量57.01万吨,增长14.4%,牛肉产量49.37万吨,增长1.8%,羊肉产量60.72万吨,增长0.5%;禽肉产量23.83万吨,下降1.9%。禽蛋产量38.22万吨,下降6.8%。牛奶产量222.58万吨,增长5.2%。年末猪牛羊存栏5985.65万头(只),比上年末增长6.5%。其中:生猪存栏469.53万头,增长7.7%;牛存栏690.91万头,增长12.1%;羊存栏4825.21万只,增长5.6%。猪牛羊出栏4431.39万头(只),比上年下降1.6%。其中:生猪出栏734.74万头,增长10.4%;牛出栏292.64万头,增长1.2%;羊出栏3404.02万只,下降4.0%。 202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产品产量17.30万吨,比上年增长1.4%。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15.95万吨,增长2.9%;捕捞水产品产量1.35万吨,下降12.8%。 2023年12月11日,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2023年粮食产量数据的公告》,202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粮食播种面积2824.8公顷,总产量2119.2万吨,单位面积产量7502.1公斤/公顷。 202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粮食种植面积2824.77千公顷,比上年增加390.87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38.14千公顷,增加21.32千公顷。甜菜种植面积61.55千公顷,增加8.15千公顷。全年粮食产量(含薯类)2119.16万吨,比上年增加305.67万吨,增产16.9%。谷物产量中,小麦产量702.84万吨,比上年增产7.6%;玉米产量1321.42万吨,增产22.3%。油料产量43.32万吨,增产16.3%。甜菜产量499.63万吨,增产25.2%。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208.95万吨,比上年增长9.4%。其中:猪肉产量64.39万吨,增长12.9%;牛肉产量58.38万吨,增长18.2%;羊肉产量62.78万吨,增长3.4%;禽肉产量23.40万吨,下降1.8%。禽蛋产量39.86万吨,增长4.3%。牛奶产量232.83万吨,增长4.6%。年末猪牛羊存栏5842.29万头(只),比上年末下降2.4%。其中:生猪存栏502.30万头,增长7.0%;牛存栏815.63万头,增长18.1%;羊存栏4524.36万只,下降6.2%。猪牛羊出栏4709.65万头(只),比上年增长6.3%。其中:生猪出栏825.62万头,增长12.4%;牛出栏340.84万头,增长16.5%;羊出栏3543.19万只,增长4.1%。全年水产品产量18.39万吨,比上年增长6.3%。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16.73万吨,增长4.9%;捕捞水产品产量1.67万吨,增长23.3%。

    第二产业

    改革开放前,全区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速度为11.7%;改革开放后,年均增长11.8%。已建成工业企业5万多个,形成了以矿产资源开发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导力量,包括石油天然气开采、石油化工、钢铁、煤炭、电力、纺织、建材、化工、医药、制糖、造纸、皮革、卷烟、食品等门类基本齐全、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工业体系,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工业总产值由1949年的0.98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2894.88亿元。部分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如2006年,天然气和原油产量分别为164亿立方米、2475万吨,居全国第一位和第三位;成品糖53.79万吨,居全国第四位。 202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全部工业增加值6022.82亿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1%。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5.6%,股份制企业增长5.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31.8%,私营企业增长7.5%。分规模看,大型企业增长5.8%,中型企业增长9.8%,小微型企业增长7.7%。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12.7%,制造业增长2.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9.9%。 202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规模以上十个主要行业“8升2降”,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8%,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8.7%,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长6.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3.1%,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30.9%,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7.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1.1%,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增长1.0%,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8.8%,纺织业下降15.1%。 在统计的380种工业产品中,171种产品产量实现增长,增长面为45.0%。通过管道输送到疆外的天然气651.01亿立方米。疆电外送1215.88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4.9%。 202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2462.30亿元,比上年增长31.3%。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利润1182.00亿元,增长39.7%;股份制企业2115.86亿元,增长23.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310.55亿元,增长128.6%。分门类看,采矿业利润1009.36亿元,增长111.1%;制造业1202.17亿元,增长0.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250.77亿元,增长22.8%。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75.13元,比上年减少1.09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14.0%,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5.4%,比上年末下降1.9个百分点。 202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筑业增加值1355.67亿元,比上年增长0.2%。全区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利润63.89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其中:国有控股企业47.72亿元,增长20.9%。 202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全部工业增加值6434.74亿元,比上年增长6.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4%。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长5.5%;股份制企业增长7.5%;私营企业增长10.7%。分规模看,大型企业增长1.9%,中型企业增长6.9%,小型企业增长14.9%。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6.2%,制造业增长6.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8.9%。全年规模以上十个主要行业“9升1降”,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9%,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8.9%,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长6.4%,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4.7%,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16.3%,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1.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5.1%,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增长2.7%,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6.3%,纺织业增长23.2%。在统计的380种工业产品中,249种产品产量实现增长,增长面为65.6%。原油产量3270.09万吨,比上年增长1.8%;原煤产量4.59亿吨,增长11.1%;发电量5130.66亿千瓦时,增长7.0%。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1720.69亿元,比上年下降30.3%。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利润861.73亿元,下降27.9%;股份制企业1572.75亿元,下降26.3%;私营企业利润415.15亿元,下降25.9%。分门类看,采矿业利润774.64亿元,比上年下降23.4%;制造业597.84亿元,下降48.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348.21亿元,增长17.0%。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79.77元,比上年增加4.52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9.8%,比上年下降4.2个百分点。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7.4%,比上年末增加2.0个百分点。

    科学技术

    202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级科技新立项项目3583个,其中: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41个,自治区重点研发专项153个,自治区创新条件(人才、基地)建设专项2134个,自治区科技成果转化示范专项998个。年末拥有县以上部门属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96个,其中:自然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85个,科技信息与文献机构5个,社会与人文科学领域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6个。重点实验室111个,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5个。已挂牌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6个。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368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个,其中:国家级3个,自治区级16个。星创天地60个,其中:国家级28个。众创空间71个,其中:国家级33个。科技企业孵化器31个,其中:国家级12个。 202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获得专利授权20528件,其中: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711件。年末有效专利70159件,其中:有效发明专利7429件。登记技术合同2023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32.08亿元。其中:技术交易额29.65亿元。 202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级科技新立项项目1581项,其中: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25项,自治区重点研发专项101项,自治区创新条件(人才、基地)建设专项739项,自治区科技成果转化示范专项548项。年末拥有县以上部门属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98个,其中:自然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87个,科技信息与文献机构5个,社会与人文科学领域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6个。重点实验室141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已挂牌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0个。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911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个,其中:国家级4个,自治区级16个。星创天地76个,其中:国家级28个。众创空间83个,其中:国家级31个。科技企业孵化器37个,其中:国家级12个。全年获得专利授权19124件,其中:获得发明专利授权2398件。年末有效专利87109件,其中:有效发明专利9281件。登记技术合同5471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73.73亿元。其中:技术交易额58.31亿元。

    教育事业

    202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研究生教育招生1.58万人,在学研究生4.33万人,毕业生0.97万人。普通本专科招生19.35万人,在校生61.14万人,毕业生12.76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8.52万人,在校生24.41万人,毕业生7.93万人。普通高中招生19.12万人,在校生52.97万人,毕业生16.79万人。初中招生40.66万人,在校生117.80万人,毕业生34.80万人。普通小学招生46.21万人,在校生299.77万人,毕业生40.48万人。特殊教育招生0.07万人,在校生0.54万人,毕业生0.08万人。 202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研究生教育招生1.68万人,在学研究生4.75万人,毕业生1.18万人。普通本专科招生19.90万人,在校生63.30万人,毕业生16.36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9.03万人,在校生24.86万人,毕业生7.64万人。普通高中招生21.15万人,在校生57.44万人,毕业生16.50万人。初中招生43.51万人,在校生124.11万人,毕业生37.34万人。普通小学招生37.65万人,在校生294.14万人,毕业生43.43万人。特殊教育招生0.08万人,在校生0.56万人,毕业生0.09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99.99%,初中阶段适龄少年入学率99.94%。

    文化事业

    新疆拥有新疆卫视,兵团卫视等电视台8座;广播电视台88座;卫星收转站55.44万座;电视发射台及转播台911座;共播出电视节目198套;制作电视节目8.50万小时;并开通5种语言电视频道和全天滚动播放,电视人口覆盖率扩大到95.29%,完成了自治区“天山一颗星、地下一片网”的全疆电视联网目标。全疆有线电视用户达到208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188万户。 新疆拥有广播电台6座;中短波发射台及转播台53座;中短波发射功率达到2819千瓦;节目159套,制作广播节目达到27.09万小时,分别用维吾尔、汉、哈萨克、柯尔克孜、蒙古5种语言广播;广播人口覆盖率达94.9%。收听不到广播的盲点地区正在迅速消失。 新疆用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族、锡伯6种文字出版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约3000种。其中,用6种文字出版的报纸128种,期刊208种。新闻出版从业人员近4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60%,少数民族专业人员占专业人员总数的63%。新疆有县以上新华书店98家,新华书店发行网点205个,书刊批发市场1个,书刊批发单位140家,零售书店达1830家,年发行书刊约2.3亿册。 2022年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系统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26个,博物馆78个,公共图书馆110个,文化馆117个。年末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2%,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3%。全年规模以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45.93亿元,比上年下降43.4%。

    综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祖国西北部边陲,地域辽阔,交通问题长期以来都是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通过50多年的建设已初步形成了以公路为基础,铁路为骨干,包括民用航空、输油气管道等四种运输方式相配合,内联区内各地(州、市)和县、外联国内西、中、东部地区以及周边国家的综合运输网络。截至2005年底,全疆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8.95万千米,其中高速公路541千米,一级公路883千米。首府乌鲁木齐到各地(州)首府都已实现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连接,全疆85个县(市)全部通柏油路。全疆铁路营运里程3009千米。

    机场

    1985年新疆航空公司成立。2002年新疆航空公司并入中国南方航空公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25座民航机场,为中国拥有民航机场数量最多的省份 。

    铁路

    2014年11月16日,兰新高铁(乌鲁木齐南至哈密段)将开通运营,标志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正式进入高铁时代。动车开通后初期运行时速200千米,乌鲁木齐到哈密的运行时间由原来的5小时缩短至3小时左右。

    名称由来

    新疆古称西域,西域一词特指新疆地域范围从古代一直延续至清朝中期乾隆帝统治时期。 清军入关以前,所统辖的疆域仅限于中国东北地区。入关后,迅速统一了中国大部。但在个别地区,它的统治也是经过了多年反复之后才最终确立的。清朝前期的几代皇帝,都视统一全中国为己任。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清政府在中国的控制区域不断扩大和巩固。到了乾隆皇帝(1736~1796年)时,清政府的政令终于可以施行于全中国的每一个角落。乾隆皇帝将最后由自己所确立的清政府统治的地区称为新疆。清政府平定准噶尔部的叛乱之后,将古称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也称为新疆新疆这个名称,有另外一层意思。继公元1878年左宗棠自阿古柏手中收复了新疆之后,1882年沙俄侵略者也被迫归还了伊犁地区。于是,左宗棠力主在天山南北建省。他在给清朝皇帝的奏折中称新疆是“他族逼处,故土新归”。 于是以新疆为省名就有了一层新的意义。即新疆自古是中国固有的领土,但因为是新从阿古柏和沙俄手中收复的失地,故以新疆定为省名,有“故土新归”之意。 1884年新疆建省,正式定名新疆省。从口头传统上已经成为特指西域地区名词“新疆”一词正式成为特指中国西域地区的专用名词,沿用至今。

    彩陶文化

    原始社会时期。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和《穆天子传》中,有关周穆王西巡昆仑会见西王母的故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考古发掘出土的大量陶器,其中不少彩陶的图案纹饰与中原内地同期出土的陶器图案纹饰相同或相近似。距今3000年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出土的彩陶三角形纹、涡纹、弦纹的绘制和诸如陶豆一类器形,说明甘肃和内地彩陶艺术已影响到新疆彩陶文化的发展。 1995年10月至11月,民丰尼雅遗址3号棺出土色彩斑斓的锦被上织着“王侯合昏,千秋万岁宜子孙”的小篆汉字和纹样;8号棺木出土的一只色彩艳丽的锦袋上有篆书文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揭示了汉、晋时期尼雅与中原王朝密切的政治和经济关系。唐代诗人岑参、骆宾王、洪亮吉等撰写的雄浑的大漠、壮丽的山川、奇特的气象、悲壮的征战奇观等奇妙绝伦的诗篇,脍炙人口,久传不衰,称为中国文学史上的“边塞诗”。

    宗教文化

    随着佛教由印度沿丝绸之路传入西域乃至中国内地。佛教文化成为当时西域的最重要的内容。龟兹佛学家、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来到内地讲译佛经、著述佛学经文。东晋高僧经西域赴印度取经,著有《佛国记》。回鹘文《弥勒会见记》是中国最早的诞生在西域的戏剧文学剧本。龟兹乐、高昌乐、疏勒乐等在隋唐时期乐曲中占有重要地位。除乐曲外,琵琶、箜篌、鼓、角等西域传统乐器也传入内地,成了唐代以及后世音乐演奏中的主要乐器。西域舞蹈如:胡腾舞、胡旋舞、拓枝舞等传入中原宫廷乃至民间。 宋元明清时期。喀拉汗王朝(9世纪末~1211)时期,随着伊斯兰教传入西域并逐渐扩展,伊斯兰文化对西域文化的影响愈来愈大。著名突厥族学者玉系甫·哈斯·哈吉甫编著了反映当时社会及精神文化生活的诗体百科全书《福乐智慧》,著名维吾尔族学者马赫穆德·喀什噶里著有突厥语工具书《突厥语大词典》维吾尔族诗人玉素甫阿吉著有爱情叙事长诗《艾里甫与赛乃姆》。蒙元时期有著名文学家马祖常;著名散曲作家贯云石;著名农学家鲁明善著有《农桑衣食撮要》。明代旅行家陈诚著有《西域行程记》、《西域番国志》等。

  5. 2022年6月23日 · 新疆再教育營文件美國校園槍擊中國經濟和本周更多重要故事 2022年5月28日 聯合國人權高專17年來首訪中國,被質疑恐成北京「共謀」

  6. 2021年5月14日 · 維吾爾維權團體的一項新研究顯示自2014年起中國在新疆地區的鎮壓行動中監禁或拘留了至少630名伊瑪目imam和其他穆斯林宗教人士

  7. 其他人也問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