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4月19日 · 從日常生活檢視認知功能狀態. 該如何辨識出現認知障礙的問題,嚴明芳從日常生活爲實例,舉例趕著要買菜回家煮晚餐給家人,其實也是非常複雜的認知功能的行為,你到過往常去的超市,購物時需記得買的物品擺放位置,這時需要使用大腦工作記憶和線索回憶,同時還需要計畫超市購物路線,最後在多項商品中做出選擇,當認知功能受到影響時,這一連串的決策過程都可能受到影響。 亦或者使用 Uber 訂餐,這同時是一項多工任務,嚴明芳說:「需要同時操作手機App,需要靈活運用腦部功能,從規劃揪團成員,紀錄成員點餐内容,記住特定人士喜好,到預算規劃的過程,需要使用多種功能組合成的拼圖。 」然而當認知功能產生問題時,你可能操作到一半忘記怎麼訂餐、遺忘誰點了什麼餐,造成生活上的負擔。 腦霧也可能產生生心理負面影響.

  2. 2023年6月8日 · 用科學方法來釐清. 「腦霧」是一種常見的長新後遺症,與常見的失症、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等,皆屬於神經系統認知障礙。 楊聰財說,腦霧若短期沒有改善,除了生活品質大幅下降,還可能演變成 焦慮症 ,不可不慎。 目前針對腦霧已有許多自我評測表,但大多都是主觀認知,他建議,還是需要依靠「專注力測驗 CPT」,又稱為「知覺測驗」來釐清,用科學方式佐證才能真正對症下藥。 楊聰財說明,專注力測驗 CPT 是一種透過電腦軟體技術測試,用於評估患者的注意力、反應時間、反應正確率等指標,並可檢測出腦霧的存在。 該測試已經被廣泛應用於診斷和監測腦部疾病,包括精神疾病、認知障礙及腦損傷等。

  3. 2022年6月3日 · 如何不讓排擠效應影響失智症患者. 日期:2022 年 6 月 3 日 作者: 王芊淩. 新冠疫情延燒超過1年,對於社會、家庭、個人健康的傷害,除了檯面可見的確診數、死亡數,更多看不見的是在醫療排擠、就醫習慣改變下,對於長者健康所造成的隱形傷害 ...

  4. 2023年7月10日 · 世界衛生組織公布「失 12 大危險因子」,包括缺乏教育、聽力損失、頭部外傷、 高血壓 、 糖尿病 、飲酒過量、肥胖、缺乏運動、抽菸、憂鬱、社交孤立、空氣汙染。 其中 2020 年刊登於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一項研究顯示,在所有風險因子中,位列第一的為「聽力受損」。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耳蝸與公共衛生中心教授 Frank Lin 與其研究團隊,曾深入追蹤 639 名 36 至 90 歲的民眾超過 10 年,每隔 1 到 2 年接受一次聽力和認知能力測試,研究結果顯示,聽力受損的程度與失智風險程高度相關,具體發現如下: 輕度聽力損失者(26 至 40 分貝),失智症風險增加 1 倍。 中度聽損者(41 至 55 分貝),失智風險增加 3 倍。

  5. 2022年7月29日 · 研究發現,約有五分之一新確診康復者會出現長時間的症狀維持,被認定為長新患者。 為緩解這些不適症狀,同時提升個人免疫力來對抗新冠病毒,精準營養成為新時代防疫顯學。

  6. 2023年9月5日 · 家屬面對失智症會感到害怕,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現階段藥物並沒有辦法阻止病程進展,或是恢復已受損的大腦細胞,但相隔長達二十年之下,終於有新藥 Lecanemab 在 7 月初獲得美國 FDA 批准,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徐文俊坦言:「往後五年將有更多新藥物

  7. 2024年1月2日 · 在面對新肺炎感染時,喉嚨痛成為最典型的症狀之一。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應該如何選擇飲食,以及有哪些方法可以加速喉嚨粘膜的修復呢? 讓醫師來為你解答。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