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11月15日 · 入圍第59屆金馬獎項:最佳新導演(柯震東)、最佳男配角(朱軒洋)、最佳視覺效果(嚴振欽)、最佳剪輯(解孟儒、李蕙) 在高中畢業的這一夜,三個少年在補習班天台續攤,他們喝光了一箱啤酒,即將各奔前程的他們決定交換最黑暗的祕密。

    • 朱軒洋刺青1
    • 朱軒洋刺青2
    • 朱軒洋刺青3
    • 朱軒洋刺青4
    • 朱軒洋刺青5
  2. 不只是刺青:圖騰下的救贖與寄託. 有一次,李耀鳴經營的刺青店裡來了一位女士。. 她比劃出一個指甲大小,詢問刺這樣一塊大概需要多少錢。. 「2,000塊吧。. 被問及想刺什麼部位,女士說要單獨進房間裡談。. 兩人走進去,她脫下衣服,李耀鳴被驚到了 ...

  3. 2019年5月29日 · 《胡同101像》是文革後中國的第一本個人專題性攝影集,序言講了關於一條胡同的美麗傳說,構思和編排方式,來自他在北京廣告公司拍攝電視專題片的經驗,鏡頭選擇避免攝影類型學,圖像編排注重翻閱者的意識與流動。 胡同原本充滿人聲而熱鬧,他卻刻意排除了鏡頭中所有的人,到了最後,第101張拍攝雜院裡的三代一家人時,他採用了他們以肅穆眼神望向鏡頭的肖像照片。 《胡同101像》後來由日本的新潮社和平凡社先後出了日本版。 作為一件整體的作品,《胡同101像》或有預先的架構設計、觀念性思考;相對地,天安門事件中的攝影,徐勇都是對現場的紀錄。 但與在場的西方攝影記者不同,他是本地人,他必須承認情感立場對自己觀看和拍攝的影響。

    • 朱軒洋刺青1
    • 朱軒洋刺青2
    • 朱軒洋刺青3
    • 朱軒洋刺青4
    • 朱軒洋刺青5
  4. 2017年,《報導者》出版了一系列 《廢墟裡的少年》 的深度報導,試圖帶讀者從少年童工的視角出發,讓台灣社會意識到,台灣竟有2萬多名12~18歲的少年少女,因為家庭失能,主要照顧者因藥酒癮、貧病、入獄服刑或長期失業,而讓孩子們被迫提早走入成人世界、進入勞動市場,支撐自己甚至家人的生計。 這些高風險家庭的少年們,承接的是荒蕪的廢墟:有需要照顧的殘疾長輩,經常缺席的父母親,家裡高築的債務,以及無法抽離的情緒黑洞。 我們於田野穿梭,見證了許多少年少女的「家」,牆上掛的是年輕父親的遺照,抽屜裡是母親自獄中寄來的家書,沙發與牆角厚積的蜘蛛網和塵埃,深刻感受了那種物理的廢墟狀態、心理的被拋棄感、疏離的社會境況。 這一系列報導,經過改寫與擴編,隔年出版為 《廢墟少年》 一書。

    • 朱軒洋刺青1
    • 朱軒洋刺青2
    • 朱軒洋刺青3
    • 朱軒洋刺青4
  5. 2022年8月27日 · 在這裡,有人舉辦名為「刺青 拉松」的活動,只要捐款給前線軍 ,就能免費刺青。 許多民眾響應捐款,刺上汽油彈、坦克、或是開戰的日期,作為持續抵抗與記憶的象徵。

  6. 2002年12月7日台中發生「后豐大橋案」,女教師陳琪瑄墜橋身亡,在場的男友王淇政及協助送醫的友人洪世緯起初未被認定有嫌疑,一年多後卻因為關鍵證人翻供而遭殺人罪起訴,並在2009年分別遭判15年、12年6月有期徒刑定讞。 由於此案缺乏科學證據、證人供詞疑點重重,除了台灣冤獄平反協會投入救援、屢次提起再審,連檢察官都為兩人聲請再審,兩任檢察總長也為此案提起非常上訴,監察院更提出兩份調查報告;但再審聲請共遭駁回11次,直到2018年2月7日,最高法院罕見地自為裁定准予再審,也一併宣告停止刑罰執行,兩人才暫時重獲自由。 此案開啟再審後,台中高分院已在2019年、2021年二度宣判無罪,但檢方在2022年2月又提上訴,如今等待最高法院的判決──究竟會發回更審,或是駁回檢方上訴,讓整起案件無罪定讞?

  7. 這著實呼應了為什麼「調侃原住民族」的言論,可能是挑撥社會創傷等級的攻擊行為。 因為這個保障的立意,早已長期被台灣主流社會所扭曲。 過去筆者當記者跑政治新聞時,許多官員在國會殿堂或者是市議會的議事廳,接受原住民籍的民意代表質詢時,被問道:「您知道為什麼我們叫做原住民族嗎? 」這類的問題,經常得到的答覆會有「原住民是台灣原本的主人」、「若說台灣是母親的話,原住民就是長子」云云,詞藻富含深意,幾乎沒有官員會回答「原住民,只是我中華民國的其中一種弱勢團體」。 有趣的是,「主人說」與「長子說」似乎只存在政府官僚面對質詢與媒體採訪的話語中,是一種政治正確的制式答案,口惠而不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