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17日 · 朱高正 (1954年10月6日—2021年10月22日), 臺灣 雲林縣 北港鎮 人,政治活動家,社會活動家,易學家,教授,中國傳統文化支持保護者, 臺灣民主化 早期政治人物之一,民進黨創黨元老之一,台灣前 立法委員 ,有「台灣第一民主戰艦」之稱。. 台灣大學 ...

  2. 朱高正 (1954年10月6日—2021年10月22日), 臺灣 雲林縣 北港鎮 人,政治活動家,社會活動家,易學家,教授,中國傳統文化支持保護者, 臺灣民主化 早期政治人物之一,民進黨創黨元老之一,台灣前 立法委員 ,有「台灣第一民主戰艦」之稱。. 台灣大 ...

  3. 2024年3月17日 · 朱高正 (1954年10月6日—2021年10月22日), 台湾 云林县 北港镇 人,政治活动家,社会活动家,易学家,教授,中国传统文化支持保护者, 台湾民主化 早期政治人物之一,民进党创党元老之一,台湾前 立法委员 ,有“台湾第一民主战舰”之称。. 台湾 ...

  4. 其他人也問了

  5. 5 天前 · 條目. 討論. 臺灣正體. 工具. 郭正亮 (1961年6月24日 — ), 台灣 政治學者及政治人物,其 政治光譜 由 綠 變 藍 。 大學和碩士畢業於 國立台灣大學 ,之後又取得 耶魯大學 政治學博士學位,現為 中國文化大學 國際企業管理學系副教授、 美麗島電子報 副董事長和媒體評論人,曾參與撰寫《 臺灣前途決議文 》。 郭正亮曾任 中華民國羽球協會 理事長、 行政院體委會 副主委,第5-6屆和第9屆 民主進步黨 籍 中華民國立法院 立法委員。 2023年5月19日,郭正亮自行宣布退出 民主進步黨 ,以無黨籍身份參與政治評論工作。 生平 [ 編輯] 早年 [ 編輯] 郭正亮出生於 高雄 小港 ,家庭來自 臺南 麻豆 。

    • 世子時期
    • 太子時期
    • 帝王時期

    朱高熾年幼端重沉靜,善於言辭,且擅長射箭,喜愛與儒臣講論。洪武二十八年閏九月壬午(1395年11月4日),他被冊封為燕世子,後守衛北平,由於心性較爲溫良,體諒官員、士卒,深受祖父明太祖朱元璋喜愛。 靖難之役中,燕王朱棣起兵,朱高熾則鎮守北平,期間以一萬兵力,阻擋李景隆率領的五十萬中央軍圍攻。由於朱高熾身型肥胖而且有腳病,不良於行,不曾隨父親朱棣征戰,且性格相對較爲溫和,向來不獲父親寵愛。反而常隨朱棣征戰的次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均受朱棣喜愛,而朱高煦則更因屢有戰功,於是出言詆毀朱高熾以奪嫡。當時,建文帝施離間計,下「賜世子書」;朱高燧的人馬得知此事,向朱棣建言「世子勾結朝廷」,沒想到朱高熾不予啟封,直接呈上朱棣,方破此計。朱棣即位後,改北平為北京,仍命朱高熾居守。

    朱棣成功奪位為帝後,是為明成祖。永樂元年春正月丙戌,群臣上表請立皇太子,不允;三月戊寅朔,文武百官復上表,請立皇太子,敕「姑緩之」。成祖本想立自己喜愛的次子朱高煦為太子,但礙於長子朱高熾的世子地位是明太祖確立,而且朱高熾並無過失,又得一眾文官支持,最後於永樂二年四月甲戌(1404年5月12日),朱高熾被召入南京應天府,被立為皇太子。明成祖屢次北伐,均命其擔任監國,負責國事。當時全國經戰爭影響,水旱饑荒嚴重,他派遣官員賑災撫恤,仁政受到贊許。然而,失落太子地位的朱高煦心有不甘,聯同弟朱高燧及其他黨羽加緊離間明成祖與朱高熾的關係。明成祖問太子是否知悉有人離間,朱高熾則答稱不知情,「知盡子職而已」。 永樂十年,朱棣北伐歸還,朱高熾遣使誤期,加上書奏失辭,太子一系官員,如黃淮等人均下詔獄。次年,朱高...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明成祖在北征班師途中崩於榆木川。當時京師諸衛軍皆隨行,只有趙府三護衛留京師,隨駕北征諸臣浮議籍籍,大學士楊榮、金幼孜等人顧慮趙府護衛聞訊發動政變,遂秘不發喪。楊榮與少監海壽持遺詔馳奔京師。朱高熾遣皇太孫朱瞻基出居庸關迎駕。同年八月己酉,皇太孫至鵰鶚堡,入於軍中,遂發喪。八月丁巳(1424年9月7日),朱高熾繼帝位,大赦天下,並取次年年號為洪熙。明仁宗登基後,褒獎直言,虛懷納諫,減輕刑法。朱高熾與子朱瞻基在政治用人、行政處理上,均為後世所稱善,史稱「仁宣之治」。 經濟方面,他下令中止鄭和下西洋,並取消官方在雲南、交阯的採辦活動、打算將首都遷回南京,以節省國家財政支出。政治方面,他恢復夏原吉、吳中官職,恢復三公、三孤等官職,命楊榮為太常寺卿,金幼孜為戶部侍郎,兼大...

  6. 朱高煦 (1380年12月30日—1426年10月6日),乃 明成祖 朱棣 第二子,先由 明太祖 封为 高阳王 , 靖難之役 多有戰功,后由 明成祖 封为 漢王 。 明宣宗 初年 謀反 失敗,废为庶人。 软禁期间,還對宣宗 大不敬 。 宣宗一怒之下,將其 炮烙 而死。 维基文库 中的相关原始文献: 朱高煦的詩. 簡介. 为明成祖嫡次子,生母为仁孝文皇后徐氏。 洪武 二十八年(1395年)封 高陽王 。 明成祖長子 朱高熾 体肥,腰腹经数围而累赘,不为成祖所喜。 朱高煦身长七尺餘,有膂力,善骑射,颇类成祖,在 靖难 时立有战功,多次营救成祖于危难之中,成祖曾许诺事成后立他为 太子 。 靖难成功后,欲立他為太子,但最後衡量過各方利害後,仍立長子 朱高熾 為太子,而封朱高煦為 漢王 [1] 。

  7. 鄭南榕 ( 臺灣話 : Tēnn Lâm-iông [1] ,1947年9月12日—1989年4月7日), 臺灣 社會運動倡議者、 時事評論者 ,也是臺灣政治雜誌出版者及 持不同政見者 ,主張爭取全面 言論自由 、支持 臺灣民主化 且致力推動 臺灣獨立運動 。. 鄭南榕的父親鄭木森為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