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6月7日 · 博客. 發布時間: 2023/06/07 14:01. 最後更新: 2023/07/27 10:03. 分享:. 全歐出現紀錄性的嚴重乾旱澳洲出現水災印度在4月錄得紀錄性高溫以及全球各地發生森林大火還有淹沒巴基斯坦三分之一土地的雨季洪水摧毀當地農業並使800萬人流離失所 ...

  2. 2024年4月8日 · 電力公用事業是用水量最高的企業用戶之一旱災導致水力發電廠的發電量持續低於最佳水平水庫儲水量亦長期遠低於歷史水平。 營運能力下降、短暫關閉,連同維持供應的替代方法都對盈利造成負面影響。 我們發現歐洲的一些大型公用事業公司均面臨水資源壓力風險,意味其未來營運及盈利將面臨衝擊。 再保險及保險業舉步為艱. 颶風、水災和山火導致保險公司需要向客戶提供巨額賠償,它們一般會向再保險公司投保自然災害險。 不幸的是,極端天氣事件激增促使再保險公司提高保費,甚至退出若干承保範圍,部分保險公司亦隨之仿效,令再保險成本急劇上升。 與自然災害相關的損失增加將導致全球再保險市場發生巨變,平均受保損失在過去五年已上升一倍。

  3. 2022年5月11日 · 首先是地理問題,根據城市轉型聯盟數據,就居於低窪沿海地區的城市人口數量而言,在全球前十大名單中,亞洲國家就佔去其八,分別有中國、印度、孟加拉、印尼、日本、越南、泰國和菲律賓。 氣候暖化將導致海平面上升,並引致洪水和風暴等惡劣天氣,對這些沿海地區構成嚴重威脅,例如破壞城市基建設施並帶來經濟損失,甚至造成人命傷亡。 另一處境是城市化。 環顧全球,亞洲的城市化比例雖然不算高,但城市人口卻佔全球整體的逾半。 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指出隨着亞洲經濟持續蓬勃發展,城市化的步伐只會有增無減。 因此,亞洲城市實有必要改善規劃,以減少對環境、經濟和民生所造成的打擊。

  4. 2022年9月5日 · 過渡至循環經濟是減緩氣候變化的關鍵,主因是資源及廢物的低效使用引致溫室氣體過度排放,單是固體廢物管理每年便產生約16億噸的碳排放,相當於有3.5億輛汽車在路上行駛。 這個問題如不及早解決,只會愈演愈烈。 到2050年,廢物產量預計將增加三倍以上,這將加劇廢物對環境及社會的影響。 堆填區是人造甲烷氣體的第三大來源,亦是氣候變化的主要成因,對環境健康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 不作為的代價非常沉重,相反,及早行動將會帶來莫大裨益。 到2030 年,循環經濟可望貢獻4.5萬億美元的額外經濟產出,到2050年將貢獻達25萬億美元 – 創造新的收入來源並降低成本。 世界經濟論壇估計,到2025年,回收、再利用及再製造每年有助釋放1萬億美元的浪費資源,並在全球減少1億噸廢物。

  5. 2021年10月13日 · 內房債務危機持續發酵,加深市場對內房的不安情緒。在聯儲局部加息、債務危機處處的情況下,債券投資者應何去何從?《ET財智TALK》請來惠理基金固定收益投資首席投資總監葉浩華,為大家分析債券市場前景。

  6. 2017年10月18日 · 政府現時手上土地,料短中長期合共提供六十萬個住宅單位,但是與政府《2030+》概念藍圖估算2030年後的一百萬個新需求,仍欠四十萬個單位。 官方未見力大爭取民意支持開拓土地. 當然,高官開口談及土地不足,可以視為爭取公眾開發土地的策略。 如果民意支持,新界東北、大嶼山、維港以外填海其實有足夠土地供中長線發展。 但不論是涉及具體供應的「首置上車」,抑或中長線土地供應的「2030+」;港府爭取支持之時,卻予人從未認真出力的感覺(作為對比,近期港府推行高鐵一地兩檢可說出盡全力)。 港府一方面拋出「短中長期土地供應都不足」的數據,卻未見大力爭取民意支持開發土地。 另一方面,特首又表明房屋政策以置業主導;希望置業的業主增加對香港歸屬感;又予人政府不會大力打壓樓市。

  7. 2020年7月16日 · 4個電子錢包繳付帳單方法一覽. 新冠肺炎疫情再度肆虐,政府呼籲市民盡量減少外出、留在家中,減低受感染的風險。 以往不少人會到便利店繳交政府帳單而疫情之下不想外出可改用電子錢包付款! 【延伸閱讀】 【交水費嚇人水費單見水費暴升3個方法向水務署提出水費爭議. PayMe( Android / iOS ) PayMe用戶只需更新至最新版本,即可使用有關支付功能。 PayMe目前支援支付水務署、香港電燈、政府一般繳款單、稅務局及差餉物業估價署的帳單。 用戶支付指定政府帳單時,打開PayMe並掃描帳單上的二維碼,確認金額後點按「付款」,即可完成支付流程。 AlipayHK( Android / iOS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