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9月15日 · 00:00 00:00. 胃發炎是常見胃部疾病,又分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胃發炎症狀如胃痛、胃脹氣,該如何舒緩? 一次看懂胃發炎5大原因,了解胃發炎飲食吃什麼? 避免4類禁忌食物。 2023-09-15. .文 / 謝佳君. .諮詢專家 / 台大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曾屏輝. .責任編輯 / 陳祖晴. .出處 / 康健編輯部.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字級. 收藏. 分享. 胃發炎常見5原因. 造成胃炎的原因很多,主要分成以下幾大類: 刺激性食物: 包括太甜、太辛辣、太油膩、太酸的食物,或是暴飲暴食,都容易造成胃發炎。

  2. 2020年11月27日 · 胰臟癌是難纏的癌症,2019年位居台灣惡性腫瘤死因第7名。 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理事長暨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所長陳立宗表示,胰臟癌發生率在各癌種中並非最高,台灣一年確診胰臟癌病患將近2,500人,但因胰臟癌早期大部分沒有症狀,60%患者初次確診即晚期,癌細胞已擴散到淋巴或轉移到其他器官,「胰臟癌就是因惡化程度高加上高度轉移的特性,造成高死亡率」,由每年新診斷以及死亡病例的比值來看, 每10個胰臟癌患者約9人死亡。 (推薦閱讀: 胰臟癌為什麼難早期發現? 化療藥物進步 及三明治療法 遇到癌王不再死路一條. 胰臟癌分4期,第1期僅侷限於胰臟,第2期侵犯至鄰近組織,第3期擴散到局部淋巴結,第4期已轉移至肝臟或更遠處其他器官。

  3. 2020年7月28日 · 特色內容. 瀏覽數 285,768. 慢性腎臟病怎麼吃? 醫師:低蛋白飲食可延緩腎功能惡化,但熱量不足會有反效果. 慢性腎臟病人在台灣約有200萬名,低蛋白飲食可延緩腎臟功能退化,但要注意吃不飽、熱量攝取不足造成體重下降,更加重腎臟負擔。 2020-07-28. .文 / 林貞岑. .出處 / 康健編輯部.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字級. 收藏. 分享. 根據健保署公布2019年10大最燒錢疾病,慢性腎病位居榜首,一年支出高達513億元,腎臟病防治基金會執行長、衛福部雙和醫院副院長林裕峯說,在台灣,慢性腎病約有200多萬人,「不到1成的人知道自己有腎病,」他說。 低蛋白飲食減少腎臟負擔. 除了檢查及藥物治療,低蛋白飲食是延緩腎功能惡化,以及進入洗腎的關鍵因素。

  4. 2018年11月16日 · 「我是一個重視細節、對自我要求非常嚴格的人。 」鄭隆賓院長剖析自己的性格並正色地解釋:「外科醫生,只要在手術時出現失之毫釐的偏差就可能救不活病人。 」因此,每次進手術室前的刷手步驟,他從不馬虎,手術台上永遠井然有序;經他訓練領軍的後輩,在耳濡目染下也成為一支動作迅速且精準的手術團隊,開刀時只要伸出手,護理人員立刻就能把正確的器械遞給他,無須轉頭或用言語交待,而團隊展現的非凡流暢度,也令美國醫生感到驚豔且直呼「太不思議了! 傳承三:檢討自己的錯誤. 鄭隆賓院長十分重視院內例行的死亡病例與併發症討論會(M&M),希望透過內部檢討,輔助醫生從文獻探討及同儕討論中不斷精進。

  5. 2020年8月23日 · 從6大症狀區別. 鼻咽癌(英文NPC,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是頭頸部癌症中第二常見僅次於口腔癌約佔40%,而且好發於亞洲人種韓國男星金宇彬來自馬來西亞的世界球王李宗偉等都是鼻咽癌患者台灣也是全球最好發的國家之一。 鼻咽癌又常見於40~50歲、男性多於女性。 2020-08-23. .文 / 謝佳君採訪整理. .出處 / Web only.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字級. 收藏. 分享. 光田綜合醫院耳鼻喉科醫師劉耿僚表示,鼻咽癌初期症狀不明顯,且因鼻咽管被腫瘤阻塞,會有類似感冒或過敏性鼻炎的症狀,例如鼻塞、鼻涕倒流、耳朵悶塞感,淋巴結也會腫大。 不過,比較明顯的差異是:

  6. 2008年6月1日 · 2008-06-01. .文 / 朱芷君. .出處 / 康健雜誌. .圖片來源 / 蕭世英. 字級. 收藏. 分享. 手術切除是肝癌治療的首選,但並非所有患者都適合開刀,「約只有一到兩成病人可以切除,」鄭隆賓指出。 而他領軍肝癌團隊之後,能接受手術的肝癌患者提高到30%,死亡率僅1.4%(非切除失敗而是感染肺炎致死),包括不少他院轉介的嚴重病患,「一個腫瘤長到20幾公分的男性,遍訪醫院都被拒絕,轉到這裡動手術,切除一年還活得好好的,」鄭隆賓十分自豪。 已經是康健訂戶? 立即登入. 訂閱加贈多功能烤箱 限時$2,180. 掌握全方位的保健知識. 提供最優惠的課程活動. 不受限閱讀官網全文章. 查看更多 優惠方案.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延伸閱讀. 【最新上線】帶著走的AI小百科!

  7. 2023年7月14日 · 1x. 社交恐懼症是一種常見的心理障礙,導致患者在社交場合中感到極度焦慮和害怕。 從社交恐懼症測驗開始,了解社交恐懼症的症狀、原因和治療方法,成功克服社交恐懼。 2023-07-14. .文 / 游奕凱. .責任編輯 / 陳祖晴. .出處 / 康健編輯部.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字級. 收藏. 分享. 社交恐懼症簡稱社恐,也有人稱其是一種社交障礙。 「社交恐懼」是近年爆紅的詞彙,知名演員梁朝偉便自爆有社交恐懼,動畫《孤獨搖滾》更是將社恐人的心境用詼諧幽默的方式來做詮釋。 社交恐懼症是什麼? 社交恐懼症(英文 social phobia),又可稱為社交焦慮、人群恐懼。 英文全稱為Social anxiety disorder。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