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月15日 · 据公开信息显示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公司生产的疫苗保护力为79.34%符合世界卫生组织50%的标准疫苗的保护效果如何判定? “抗体阳性率保护力到底是什么南方日报南方+记者采访了公共卫生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王鸣王鸣介绍我国采用的全病毒灭活疫苗是通过化学等方法使新冠病毒失去感染性和复制力同时保留能引起人体免疫应答活性而制备成的疫苗。 灭活疫苗是传统经典的疫苗制备方式,属于成熟、可靠的疫苗研发手段,相对于其它研制技术而言,灭活疫苗研发平台成熟、生产工艺稳定、质量标准可控、保护效果良好、研发速度快,且易于规模化生产,具有国际通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判标准。

  2. +. “某种意义上来说其他疫苗加强针的接种工作更应该加速推进。 撰文 | 十贰. 本周两篇关于不同技术路线新冠疫苗保护力的最新研究分别在预印本平台medRxiv和Elsevier期刊全文数据库上发表前者由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参与评估了mRNA疫苗BNT162b2与灭活疫苗CoronaVac接种后的抗体衰减情况。 而另一篇则针对蒙古的新冠疫情感染情况,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和蒙古相关医疗机构研究人员联合参与,对比了BNT162b2、腺病毒疫苗Vaxzevria、腺病毒疫苗Sputnik V和灭活疫苗Sinopharm接种后的抗体水平。 半年后,BNT162b2仍在50%保护阈值以上.

  3. 2021年9月18日 · 具体数据显示在防止新冠感染重症方面Moderna疫苗能够提供93%的保护效率辉瑞疫苗的保护效率达到88%强生疫苗能够提供71%的保护效率。 “尽管这些真实世界的数据表明疫苗的保护水平存在一些差异但所有FDA批准授权的新冠疫苗都提供了针对新冠住院治疗患者的实质性保护。 ”CDC表示。 Moderna和辉瑞的疫苗都采用了最新的mRNA技术,两家公司最初发表的新冠疫苗有效性数据不相上下,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疫苗的保护效率开始出现差异。 接种两剂辉瑞mRNA疫苗的人群的抗体水平在第二剂疫苗接种的四个月后开始下降。 CDC的研究团队推测,Moderna的疫苗之所以在接种四个月后仍能维持较高的抗体水平,可能与它的配方剂量有关。

  4. 近日,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上海市传染病与生物安全应急响应重点实验室、华山感染张文宏教授团队和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鹏飞教授团队共同合作了一项研究。 文章于 5 月 8 日在Cell Host and Microbe杂志发布揭示了奥密克戎变异株四个主要亚型BA.1BA.1.1BA.2BA.3对疫苗和中和抗体的免疫逃逸特征。 图源:Cell Host and Microbe. 研究人员使用北京生物灭活疫苗(BBIBP-CorV)和智飞生物重组蛋白疫苗 (ZF2001)进行实验。 图源:Cell Host and Microbe. 结果发现,接种 2 针北京生物灭活疫苗后,血清对原始野生型中和滴度 ID50 为 55,但对 4 种 Omicron 突变株都没有中和活性;

  5. 医学界. 2021-10-18 19:09 医学界官方账号.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中和抗体水平是评估新冠疫苗效果的重要指标中和抗体水平随时间推移而降低疫苗保护效力也相应减弱但并不意味疫苗失去作用全球开启新冠疫苗接种已逾9个月疫苗接种显著降低了新冠病毒所致的发病率住院率及死亡率但目前观察到所有新冠疫苗的保护效力随时间推移有一定程度的衰减尤其是面对变异株时衰退相对明显。 中和抗体能够识别并阻止病原体结合到宿主细胞上,从而阻止病原体入侵机体,是疫苗发挥保护效力的主要机制之一,同时也被广泛用于其他疫苗的保护效力的评价。 而对于新冠疫苗,中和抗体水平与保护效力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是否可以用于评价疫苗的保护效力? 如何应对现有新冠疫苗接种后均面临的中和抗体下降的问题?

  6. 疫苗临床试验数据的发布让我们看到不同疫苗的保护力差别很大与此同时随着疫苗接种人群的增加也报告了越来越高的完全接种疫苗后仍然感染COVID-19的病例这些病例称为突破感染在有些国家和地区甚至还非常严重这些现状都让我们反复提出一个问题COVID-19疫苗接种后的血清中和抗体滴度需要达到多少疫苗才能具有保护力今天上线的一篇Nature Med文章极为重要,强烈推荐,因为它首次回答了需要多少抗体、疫苗才有保护力的问题。 这项研究发现只要血清中和活性达到平均康复者血清中和活性的20.2%,即可具有50%以上保护作用。 这项研究还比较了目前全球7种主要疫苗诱导的血清中和活性。 因此,目前所有疫苗都可以达到这一要求。

  7. 2021年9月7日 · 灭活疫苗保护力下降何解陈薇等人腺病毒载体疫苗加强更优. 澎湃新闻. 2021-09-07 20:18 澎湃新闻官方账号. 大规模接种有效的COVID-19疫苗被认为是控制大流行的关键措施。 然而,随着疫情的持续发展,已接种疫苗的保护时间、更具威胁性的病毒变异体等,都对疫情防控提出了新的挑战。 加强免疫是科学界目前讨论的主要解决方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