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11月7日 · 天氣逐漸轉涼,每年立冬更是滋補養氣的最佳時節,中醫師曾建榮教你善用黃耆、當歸等藥材入膳,強健養生。. 每年十一月上旬是立冬的節氣,所謂「 立冬 應 補冬 」,由於溫室效應,季節更替錯亂,夏季高熱和冬天酷寒一年比一年嚴重。. 除了抵禦外在環境 ...

  2. 2017年11月14日 · 1. 選擇適當的鍋具 :鍋具建議挑選陶瓷或不鏽鋼材質,不建議使用鐵、銅、鋁、錫等金屬材質。 2. 使用適當的烹煮方式 :烹煮前,先洗淨藥材,用冷水浸泡30分鐘後,水加至一定量,大火煮至沸騰再轉小火慢熬,過程中勿開鍋蓋,以免揮發油成分散失; 3. 生鮮肉品先汆燙 :生鮮肉品的食材,如雞、鴨等,應先汆燙後,再與藥材共煮。 4. 購買合格藥材 :遵守「購買中藥材時請至合格的中藥販賣場所」原則,購買正確且合乎衛生標準規範的藥材。 當然,若有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慢性病或感冒等疾病,或目前在服用藥品者,應先詢問醫藥專業人員後再進補藥膳,避免造成身體負擔。

  3. 2015年1月22日 · 「秋氣通於肺」,秋高氣爽,天乾物燥,人體內部火氣旺盛,再加上冷空氣不斷來襲和溫度變化頻繁,人體適應不過來,就很容易引起肺氣失調。 一旦肺氣失調,損傷津液,就會出現喉嚨痛、咳嗽、咽喉紅腫等上呼吸道疾病。 所以, 秋季飲食需要護陰以防止秋燥,以養肺為先。 酸味有收斂肺氣的作用,辛味食物則會發散肺氣,秋季宜收不宜散,所以秋季飲食要少辛多酸。

  4. 2020年5月5日 · 2020-05-05 16:21. +A -A. 加入收藏. 台灣夏天溽熱難耐,益氣養陰、清熱斂汗的生脈飲成為身體解暑、散熱的好良方,但其實生脈飲一年四季都能用,除了暑熱患者,氣陰兩虛的慢性疾病患者也能用來調理身體。 義守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教授施純全表示,悶熱的天氣容易造成人體急性發作「氣虛陰傷」,產生短氣懶言、疲倦乏力、口乾舌燥等症狀,由於氣陰兩虛者脈象較虛弱,生脈飲顧名思義有恢復脈象的意思;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主治醫師吳柏鋒表示,氣不足,代謝就欠佳,生脈飲能補氣滋陰,達到「益氣生津、斂陰止汗」的功效。 中暑症狀消退前 先別喝生脈飲. 生脈飲藥方單純,只有人參、麥冬、五味子等三味藥。

  5. 2020年3月4日 · 泰安醫院營養師李錦秋說明保健營養品是常態性保養最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固定一個不會忘記吃的時間最重要。 其次,將保健品分成空腹和隨餐兩類,比如分早上空腹和晚餐後兩次服用,脂溶性或需要有油脂才好吸收的保健品則隨餐吃。 空腹或睡前吃都可以. 睡前其實很適合補充保健營養品。 李錦秋指出,睡眠期間身體仍需代謝,補充低劑量的維生素B 群、鈣、鎂等,身體合成荷爾蒙會比較順利,也可安定神經、穩定睡眠品質。 鈣. 低劑量分次吃的吸收效率較佳;若需改善睡眠品質,則建議睡前吃。 需要注意的是,腸道吸收鈣質的能力,一次大約只有500 毫克,因此單次補充高劑量的鈣的吸收率並不好。 若一天需補充1000 ∼1200 毫克的鈣,最好分為早、中、晚三次,或是早、晚兩次補充,以維持血中的鈣濃度及吸收率。 葡萄糖胺:

  6. 2020年2月3日 · 華人健康網. 幸福熟齡. 達志. 2020-02-03 15:34. +A -A. 加入收藏. 近來網路廣為流傳「用麻油炒菜,能有效補充木質素,有利抗氧化、防癌、降低膽固醇」的說法,讓不少婆婆媽媽趨之若鶩。 但以麻油入菜,真的能發揮這麼厲害的保健作用嗎? 就請專業營養學教授,教我們芝麻到底要怎麼料理,才能吃出高CP值吧! 吃芝麻健康好處多,中西方觀點報你知. 芝麻醬、芝麻糊、麻油……,華人以芝麻入菜的文化歷史相當悠久。 不過,芝麻到底有何神奇好處,能讓個頭小小的芝麻,千百年來始終備受民眾青睞呢?

  7. 2017年12月21日 · 建議鍋物中出現根莖類、冬粉,白飯就盡量少吃,湯底清淡為佳,如果已經有豆腐、豆皮,肉類就點了2個人一起吃比較好,最後加總熱量可掌握在800大卡上下,與平日正餐熱量相差不遠,走進火鍋店也能吃得心暖又心安。. 文/張越評. 火鍋中所常見的根莖類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