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9月26日 · 財政部日前提出的稅改方案希望縮短個人綜所稅和營所稅的差距個人綜所稅5%~45% → 5%~40%. 公司營所稅:17%調高至20%,不過同時也將未分配盈餘由10%調降至5%. 但這樣做真的可以解決避稅問題嗎? 魔鬼藏在細節裡,「 未分配盈餘 」可能是關鍵! 除了利用營所稅節稅外,阿達也分享了投資心得:「如果偽裝成『外資』投資股票,可以省下大筆股利所得稅。 為了解決「假外資」投資問題,此次稅改方案也試圖縮小內外資差距: 個人股利所得稅:取消 兩稅合一制 ,提出甲、乙兩種方案。 外資股利所得稅:20%調高到21%. 股利所得的甲乙兩案到底是什麼? 甲案:將股利中的37%扣除後,剩下的併入綜所稅依累進稅率課稅。 乙案有兩種計稅方式,供股東二擇一:

  2.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 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5月結束了意味著綜合所得稅申報期間已截止也是人們對所得最為敏感的時候你知道你的所得和其他人差多少嗎

  3. 2017年9月26日 · 為什麼要平衡綜所稅及營所稅呢?「綜所稅指的是針對個人一年內綜合所得所課的稅包含薪資股利利息租賃與權利金財產交易所得等多數人的所得是以薪資所得為主一般被視為受薪階級最主要的稅負 累進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17年1月17日 · UBI有一個很大的前提,且是許多人都忽略的關鍵。 根據該組織對可行性的解釋,它建立在取消大部分既有的福利支出之上,其中包括「 社會基金、額外給付、津貼及養老金 」等。 《 經濟學人 》替OECD國家評估了實施UBI的財政狀況,在不加稅的前提下,將「非醫療轉移支付」改以UBI來發放,呈現出7個歐洲國家(註一)有足以承擔每人每年1萬美元以上的基本收入方案結果。 不過,這些國家的普遍特徵是── 偏高的租稅負擔率 。 而瑞士在此評估中只能承擔每人每年7,700美元的基本收入方案。 儘管在公投前,瑞士 NEOPOLIS的調查研究 顯示,有64%的歐洲人支持基本收入制,僅有4%的民眾表態通過後會選擇不再工作。

  6. 2017年9月26日 · 股利所得100萬股利淨額83萬抵扣稅額17萬元) 應納稅額: 40萬(100萬x40%) 扣抵稅額: 17萬 應補稅額: 23萬(40萬-17萬) (算法參考自: 中華民國財稅基金會). 台灣於1998年開始實施兩稅合一制,目的為「提高投資意願」,不過中研院《賦稅建議 ...

  7. 2016年7月24日 · 負所得稅就是有條件的 基本收入保障 ,目標就是保障生活基本需求,同時取代食物券、低收入補助、老人年金等所有福利。 負所得稅隨著收入增加而遞減願意工作的人手頭將因此更寬鬆同時可避免窮人依賴成習。 倡議者主張,此法能達成「消除貧窮、降低行政成本、不干擾市場機制⋯⋯」等多贏目標。 然而在當時的保守年代,無論基本收入或負所得稅制,輿論均一面倒地反對,認定將因此削弱工作意願、鼓勵懶人寄生,終而傷害國家經濟。 為了了解基本收入保障對於勞動市場的真正影響,美、加兩國自 1968 年起,陸續注資展開大型社會實驗,研究結果相當程度地推翻了既定成見,可惜已經錯過推行時機,直到貧富差距惡化撕裂社會的今日,塵封多年的研究才重獲重視。

  8. 2018年5月24日 · 這份資料 是第一次能探勘台灣各產業薪資中位數情況,透過這份資料,即能知道低薪分布在哪些產業,哪些產業薪資則停滯不前。 根據財政部的薪資報告,台灣2015年平均月薪為4.78萬元,中位數薪資則為3.51萬元,若與主計總處公布的2015年薪資數據相比,平均月薪差距不大,但是薪資中位數,財政部資料比主計總處約少了5,000元。 數字出入的原因,在於兩者採用的統計方法及樣本不同。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