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翁啟惠 (英語: Chi-Huey Wong ,1948年8月3日 — ),前 中央研究院 院長,是出生 臺灣 嘉義縣 的 化學家 ,專長 生物化學 、 有機 及合成化學,他發明的程式化自動合成多醣分子及以 酵素 技術大量合成複雜 多醣體 及 醣蛋白 的研究更是世界首創。 現任 斯克里普斯研究所 化學講座教授、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合聘特聘研究員及 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 會長,亦為 中央研究院院士 、 美國人文與科學學院 院士、 美國國家科學院 院士、美國發明家學院院士、 歐洲分子生物學 外籍院士及 工業技術研究院 院士。 2014年在有關 醣分子 合成及醣 蛋白 的傑出研究獲得 沃爾夫化學獎 [2] 、2015年獲得 英國皇家化學會 羅賓遜獎、2021年再獲得 威爾許化學獎 [3] 。

  2. 翁啟惠 (英語: Chi-Huey Wong ,1948年8月3日 — ),前 中央研究院 院長,是出生 臺灣 嘉義縣 的 化學家 ,專長 生物化學 、 有機 及合成化學,他發明的程式化自動合成多醣分子及以 酵素 技術大量合成複雜 多醣體 及 醣蛋白 的研究更是世界首創。. 現任 ...

  3. 2022年10月19日 · 如果問民眾臺灣有哪些知名的科學家? 」翁啟惠肯定是經常出現的答案翁啟惠是國際知名醣化學家曾擔任兩屆中央研究院院長任期內積極將基礎科學與生醫產業串連起來另一方面翁啟惠也是投身研究 50 年的資深學者與好老師,共培養超過 500 位優秀弟子他同時也是中研院美國國家科學院的院士更獲得沃爾夫化學獎威爾許化學獎四面體化學獎等榮譽。 中研院「研之有物」專訪院內基因體研究中心合聘特聘研究員翁啟惠院士,向讀者介紹他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 圖│研之有物(資料來源|翁啟惠) 熱愛化學:從臺大、中研院到 MIT.

  4. 2022年10月5日 · 翁啟惠指出當時這位化學老師教學作風相當嚴格可是當他在課堂上做化學實驗時卻意外受到這位嚴師的稱讚。 這讓他確認了,自己可能在做實驗方面特別擅長。 也因此當許多高中生看到化學只知道要死背元素週期表時年少的翁啟惠就已逐漸朝向科學實驗精神來切入化學研究。 大學聯考失利,曾經迷惘. 然而翁啟惠在大學聯考時曾意外失利。 主要是家人期待他念醫,拒絕了保送清大的機會。 結果他因為生物科準備不佳,最終考上台大農業化學系。 雖然已是頂大,對家人與自己來說,都不是屬於學霸的最佳選擇。 他大學時期也對農化的課程一直興趣缺缺。 恩師王光燦愛創「窮人實驗」,領他打好實驗底. 訂閱遠見電子報,掌握國內外大事. 此外,王光燦發掘人才眼光獨特,學歷不是重點,更在意實作能耐。

  5. 國際知名化學家翁啟惠因為好奇心,走上冷門又所知不多的醣分子研究之路從他人生的摸索過程可以發現,科學發明到創新應用,不論是顛覆已知挑戰未知,開拓新領域需要堅持與勇氣,每一個階段的挫折也都是轉折資料與影像來源:翁啟惠 整理製表:《科學人雜誌編輯部. 翁啟惠(後排左二)與兄弟感情甚篤。 五哥翁崇惠(前排右一)為前國際貨幣基金學院副院長,現為資深顧問;八弟翁英惠(後排左一)是前樹德科技大學設計學院院長,現為設計應用研究所講座教授。 1948. 8 月3日 出生於台灣省嘉義縣義竹. 鄉,是家裡九個孩子中的老七。 大學農業化學系。 對化學以外的課程不太感興趣,大學時常泡圖書館、看小說,胡思亂想。 在職進修台大生化所碩士班,將兩種毒性最高的蛇毒蛋白進行化學合成,並證明有活性。

  6. 其他人也問了

  7. 如果問民眾臺灣有哪些知名的科學家? 」翁啟惠肯定是經常出現的答案翁啟惠是國際知名醣化學家曾擔任兩屆中央研究院院長任期內積極將基礎科學與生醫產業串連起來另一方面翁啟惠也是投身研究 50 年的資深學者與好老師,共培養超過 500 位優秀弟子他同時也是中研院美國國家科學院的院士更獲得沃爾夫化學獎威爾許化學獎四面體化學獎等榮譽。 中研院「研之有物」專訪院內基因體研究中心合聘特聘研究員翁啟惠院士,向讀者介紹他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 圖│研之有物(資料來源|翁啟惠) 熱愛化學:從臺大、中研院到 MIT.

  8. 首頁. 系所成員. 師資列表. 翁啟惠. 特聘研究講座. 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 電話: 02-2789-9929. 傳真: 02-2789-9927. Email: chwong@gate.sinica.edu.tw. 實驗室網站. 研究興趣. 主要著重於化學生物及新藥研發。 從瞭解致病基因的功能及機制去設計並合成小分子及醣蛋白來進一步研究其與標的物的作用,進而研發出新的檢測方法及新藥。 目前重點放在瞭解醣分子在細胞表面所扮演的角色,醣蛋白合成方法的發展,醣晶片的設計與應用,酵素抑制劑及疫苗的設計與合成。 希望將來能發展新的藥物以供抗癌、抗病毒與抗細菌的研究。 簡歷. 民國1970年臺灣大學學士. 1977年臺灣大學碩士. 1982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化學博士.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