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水產試驗所利用水下攝影機,可即時分析水下養殖魚群影像,並研發水下聲學的感測技術,以協助養殖戶及時掌握養殖魚群的數量與大小的變化,提升養殖經營管理效益。

  2. 水試所研發的水下殘餌監控系統,包括:水面水下影像監視器,以及軟體,透過網路,將餌料投餵及魚類攝食情形直接傳到船上及陸上辦公室,岸上人員即時掌握魚吃餌料情形,可據以調整投餵量,估計每口箱網每年可省下20萬元的餌料支出。

  3. 水下攝影系統是藉由可見光與紅外線的技術,全天候監測蝦隻的動態,並可結合AI辨識及自動噴餌設備,當影像辨識到投餌區的餌料密度低於15%或其他設定數值,便可遠端控制或由系統啟動噴餌設施,一方面可降低餌料造成的水質污染、另一方面則可精準掌握

  4. 魚體長辨識技術升級 誤差只有3公釐不只快、更準確. 農委會投入智慧農業邁入第3年,水產試驗所與工業技術研究院組成的智慧化養殖技術研發團隊又有新成果,水中養殖魚體的量測系統從2D的辨識能力提升至3D,克服不同水深可能量出不同體長的問題,並且將體 ...

  5. 吃魚也要知道魚,不認識的魚,讓AI告訴你!水產試驗所與中央大學團隊開發全臺第一套辨識魚類的影像辨識系統,從形狀、色彩及紋理等45個特徵建立40種魚類的「身份」,掃描圖片或是拍照即可辨識,辨識率達8成以上。

  6. 無人機在40公尺的高空,影像解析度可以細膩至2公分等級,所拍攝的影像除了可見光之外,亦可運用物體對不同波段的光譜有著不同的反射特性,便能以無人機作為多光譜感測儀器的載具,獲取多光譜影像,如近紅外光影像

  7. 大數據應用分析:同時提供雲端平臺系統、遠端監控系統、漁場管理系統、影像分析系統。 為了使硬體設備發揮最大效能以及符合邊際學習運算的資料處理,「水管家」採用了英特爾(intel)的運算核心,讓整體的分析與處理速度能發揮到極致。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