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苯巴比妥 相關

    廣告

搜尋結果

  1. 一、在IPM的框架下考量 生物農藥的存在是與化學藥劑合作,成為有害生物綜合防治的主角,未來生物農藥需考慮能與化學農藥有較佳的相容性。依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生物科技系農藥團隊所研發的三個生物農藥——貝萊斯桿菌BF、液化澱粉桿菌BACY與A1,研發測試過程除了對嘉磷塞除草劑無法共用外,這 ...

  2.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開發「改良式硫黃溶液」,只要加水稀釋500倍即可使用,使用更容易。臺中場試驗施用豌豆、花胡瓜、洋香瓜等蔬菜類作物上,可有效降低白粉病感染達50%以上,是友善環境耕作及擔心農藥殘留的連續採收作物病蟲害管理的好選擇。

  3. 生物除草劑是指利用微生物活體、微生物毒素或植物成分開發藥劑,微生物活體主要應用於防治單一特定雜草,然而當農地雜草種類超過5~10種以上,則須從微生物毒素或植物成分研發著手,可以篩選抑制特定雜草生長的化合物,例如開發防治闊葉型雜草的選擇性除草劑。 為了力拚10年內化學農藥減半,農委會也啟動各項配套措施,積極向農民們宣達。 一物剋一物:微生物除草劑. 1960年代起,歐美各國即開始進行微生物除草劑相關研究,研發初期多以微生物活體為主,用於防治單一特定雜草。 易引起雜草嚴重病害者,如炭疽病、枯萎病、葉斑病等病原菌較具應用潛力,然而某些真菌性病原雖可侵染,卻不一定會造成雜草發病,只有病原菌殺傷力強過雜草防禦機制時,此菌株才具有開發微生物除草劑的潛力,因此病原菌的侵染速度及致病強度為首要考量。

  4. 食藥署今預告修正42種進口農作物的派滅芬農藥殘留容許量,不過,防檢局表示,日前有廠商申請派滅芬使用於十字花科(黑斑病)及印度棗(白粉病),並不在42種作物名單中,防檢局已審議通過,今年2月已請食藥署訂定殘留容許標準,未來是否新增作物品項及訂出殘留容許量,尚待食藥署決定。 此次「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修正也有刪除農藥殘留容許量的項目,歐殺松、滅賜松、大克蟎、滅紋等。

  5. 農委會上週預告陶斯松為禁用農藥並自115年1月1日生效,最快4月15日可正式公告,全球已有38個國家執行禁限用管理措施,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盤點使用陶斯松作為殺蟲劑的農作物,在有替代防治方法的前提下,決定分階段禁止陶斯松的輸入及製造、加工分裝、出販賣及使用。屏東科技大學植物 ...

  6. 多元防治小撇步,有效阻止薊馬危害. 正因如此,薊馬防治更顯重要。. 在整體的防治方法上,可包括耕作、化學、生物防治及物理防治等。. 其中,針對薊馬在作物上族群增長迅速特性,以化學藥劑可快速控制薊馬發生。. 像是薊馬寄主植物繁多,其在栽培作物 ...

  7. 農傳媒. 20201018. 夜盜蟲是夜盜蛾、斜紋夜盜蛾、甜菜夜蛾等夜盜蛾類的幼蟲, 將遭到危害的植株基部稍微挖起,可發現捲成圓形的夜盜蟲。 食心蟲則是菜心螟等螟蛾類幼蟲,而切根蟲則主要是指黃地老虎的幼蟲,不過金龜子的幼蟲也會被稱為切根蟲。 內容提供/瑞昇出版 文/小川幸夫. 說到對於蔬菜葉片或果實造成食害的蝶蛾幼蟲,雖然也有紋白蝶及金鳳蝶的幼蟲、菜葉蜂的幼蟲、蔬菜象鼻蟲的幼蟲等例外,但其實大部分都是蛾類的幼蟲。 從春天至秋天,蛾類、螟蛾類、捲葉蛾類、小菜蛾類、尺蠖蛾類、天蛾類,名字多到列舉不完的各式各樣的蛾類幼蟲,會在每周交替出現於田間,將蔬菜啃食殆盡。 其中最為惡劣、會對於田間帶來嚴重危害,也可以說是三大極惡蝶蛾幼蟲的,莫屬夜盜蟲(夜盜蛾的幼蟲)、食心蟲(菜心螟等幼蟲)以及切根蟲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