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2月17日 · 日前在Netflix上架的紀錄片Tinder詐騙王》,說的正是一位訛稱為鑽石王子的情聖」,如何憑其精湛詐騙技巧從多名女性手中騙取共千萬美元犯罪紀錄片Tinder詐騙王》(The Tinder Swindler)在本月初上架,隨即引起關注。 紀錄片由3名女士在鏡頭前闡述被一名自稱Simon Leviev的男子騙情騙財的經過。 Simon Leviev(原名Shimon Hayut)假扮以色列鑽石公司創辦人「鑽石大王」Lev Leviev的兒子,以「鑽石王子」的身份在交友App Tinder上等待「受害者」上釣。 Simon假扮以色列鑽石公司創辦人的兒子,以「鑽石王子」的身份在Tinder上欺騙女性。 (Netflix劇照)

  2. 2020年10月27日 · 投資騙案手法層出不窮繼社交媒體及即時通訊群組的股票谷近日台灣更有詐騙集徒假裝成女網友並自稱在香港從事金融業透過交友應用程式結識男網友說服他們投資港股據台灣傳媒報道台北市一名男子誤信女網友的投資貼士後投資350萬元新台幣約94萬港元買入推薦港股最後股價大跌股票只剩下4萬元新台幣約1萬港元價值共損失340多萬元新台幣逾92萬港元)。 【誤信「股票谷」買入推介股突暴跌九成: 按此 】 台男誤信「貼士」投資港股 損失逾92萬港元. 據台灣傳媒報道,一名在銀行業上班的38歲林姓男子,透過交友應用程式結識一名自稱在香港從事金融業的女網友。 起初二人以男女交往形式互動,過程中,該名女網友不時分享自己投資港股的經驗,並提供投資獲利的截圖證明。

  3. 2021年2月10日 · 去年一名男鋼琴老師在男同志交友平台結識「紅酒公司老闆」,繼而成為情侶。 騙徒誘騙受害人透過手機應用程式參與一個投資項目,一個月內共轉帳1,347萬元。 當受害人一度想取回款項但對方稱受害人有違規操作需存入460萬才可解凍。 「殺豬盤」三大套路. 「殺豬盤」騙案涉款驚人,警方早前公布「殺豬盤」的操作方法。 「搵豬」 :利用「型男美女」相片開設帳號,包裝成「高富帥」,並尋找感情寂寞的人下手。 「養豬」 :對受害人噓寒問暖並成為戀人,再哄騙受害人透過虛假投資手機應用程式,進行「低風險高回報」。 「殺豬」 :當受害人進行大額投資後,若想取回款項,騙徒便以多個藉口拒絕並封鎖受害人。 點擊圖片放大. 如果市民想避免同類型的事件發生,又有甚麼自保方法? 警方六大防騙貼士: 1.

  4. 2023年3月10日 · 1. 認為他人較自己更容易受騙. 部分消費者會認為自己對詐騙訊息有足夠的警覺所以更傾向擔心朋友或家人不慎遇到潛在詐騙情況包括收到要求驗證帳戶的電子郵件或短訊銀行帳戶透支查問及網上購物網站有關贏得禮品卡或產品的通知。 當中,「獨家優惠」是最容易被詐騙得逞的標題,而「點擊此處」和「限時優惠」也是「大熱之選」。 2. 誤判資訊真實性. 大部分消費者只會一些能夠輕易偽造的細節,例如公司名稱與標誌等等,來辨別資訊真偽。 事實上,消費者應該花多一點心思,例如檢查帳戶號碼、與公司的連繫等等難以偽裝的細節來識辨詐騙,保護自己免受詐騙傷害 。 3. 忽略明顯資訊細節. 建議消費者可以確認資訊是否來自可靠的電子郵件地址,或是檢查電子郵件是否有錯字,從而減低陷入騙局的風險。

  5. 2021年1月4日 · 【炒股騙局】炒股群組誘導股民高位買「莊家」股. 誤交騙徒當網友. 有些騙徒會用吸引眼球的個人頭像及高學歷和專業人士的個人資料,在網上廣結朋友。 騙徒會私訊表示想「交朋友」,施展「美人計」或大打溫情牌,讓受害人相信騙徒是網絡上的好友,再訛稱有專家股票貼士、內幕消息等,哄騙受害人在高位接貨。 騙徒很多時都會催促受害人在短時間內作出投資決定,並要求受害人買入股份後提供截圖,因為騙徒需要把截圖轉發給幕後主腦賺取佣金。 獨立思考勿盲目信人. 要遠離投資騙局,首先自己要有獨立思考能力,不要輕信網上專家意見或網上資訊做投資。 即使是由親友推介的投資機會,也不要盲目誤信。 騙徒或會冒充持牌人士身份向網友推介股票。

  6. 2024年2月5日 · 保安局最新數據顯示自2023年初至十月香港詐騙案件數量增長驚人高達33,923宗較2022年同期大增52.1% [1]。 全球資訊公司及香港信貸資料服務機構環聯的調查亦顯示,約四份三香港消費者曾為詐騙目標,當中13%更成為受害人 [2]。 數碼詐騙的潛在禍害甚深,消費者非但不宜掉以輕心,更應主動管控風險,減輕詐騙可能帶來的損失。 騙徒手法層出不窮 借不同機會伺機牟利. 騙徒手法層出不窮,消費者一不小心便會讓他們有機可乘,透過不同途徑從中取利。 例如不法份子可利用外洩或盜取的個人資料,向金融機構申請信貸產品,使消費者白白承擔不屬於自己的債務。

  7. 2024年4月22日 · 詐騙事件時有發生有市民曾反映收到自稱積金局或積金易平台公司的代表來電約談介紹強積金產品或文件亦有訛稱是強積金受託人或中介人游說計劃成員作出虛假法定聲明申請提早提取強積金並在過程中要求計劃成員提供強積金帳戶及個人資料其實這些都是騙徒常見的詐騙手段他們的手法亦趨向數碼化。 向業界發通函 呼籲參與《詐騙約章2.0》 積金局一直以保障強積金計劃成員的利益為首要任務,絕不姑息任何損害打工仔女退休權益的詐騙行為。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