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本篇介紹【收澀藥】:凡具有收歛固脫,可用以治療氣血精津,耗散滑脫之症的藥物稱之收澀藥. 十五大類中藥藥性解析. 中藥藥性分為15大類:1.解表藥 2.清熱藥 3.袪寒藥 4.瀉下藥 5.袪濕藥 6.袪風 藥 7.止咳化痰藥 8.消導藥 9.理氣藥 10.理血藥 11.補養藥 12.收澀藥 13.安神. 藥 14.平肝熄風藥 15.其他及新增品項. --------------------------------------------------------------------------- 十二、收澀藥. 凡具有收歛固脫,可用以治療氣血精津,耗散滑脫之症的藥物稱之收澀藥。 臨床上可分為四類: 1.固表歛汗 --常用藥物如:浮小麥 。

  2. 含杏蘇散、清燥救肺湯、瓊玉膏、清燥養營湯、通幽湯、濟川煎、五仁丸。 【潤燥劑】: 凡能清泄外感燥邪、生津養液,以滋潤臟腑之方劑。

  3. 功效:袪痰止喘,袪風散寒。 Dr.Yang複方科學中藥. (7)備註: 本方用於呼吸困難為主訴,痰比較少,兼有氣鬱之支氣管喘息。 一般以腹力弱,而下部不甚緊張,僅稍有胸協苦滿,喀痰不多,呼吸困難,而兼有神經症者為目標。 方中麻黃能發汗去風寒,治喘咳;杏仁去胸內水毒,並與麻黃協力,治風痰喘咳; 陳皮順氣消痰,乃鎮咳袪痰劑;厚朴亦為袪痰劑,降氣逆,並治喘;蘇葉發表袪風寒,並與厚朴共同下氣;柴胡去表裏之熱,遂胸協之邪;甘草則調和諸藥,並緩和急迫。 PS: 「本資料由楊麗姝醫師提供,轉載請註明出處。 http://www.doctoryang.info. 本文的引用網址 http://www.doctoryang.info/health_detail.php?id=2420.

  4. 八、袪風劑. 撰文/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楊麗姝醫師. 功效:袪風痰,清頭目。 本文的引用網址 http://www.doctoryang.info/health_detail.php?id=2397. 本文的作者: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楊麗姝醫師. 本文章及圖片皆為版權所有,歡迎轉載,但請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需註明作者來源出處,如有違反,將應自行負法律責任。 2009-02-11 |瀏覽4618|回覆0 |.

  5. (7)備註: 本方為治療表虛外感自汗的常用方。表虛不能衛外,則津液不 固而自汗,衛氣不固,則肌表空疏,易於傷風。 方中重用黃氏 補氣固表為主藥﹔輔以白朮健脾,助黃氏以固表止汗,防風疏 風走表,助黃氏氣固表以御風,兩藥合用,使黃氏得防風,即不慮其固邪,防風得黃氏,亦不慮其散表。

  6. 428【半夏天麻白朮湯】 - Dr. Yang 楊麗姝中醫網路醫院. 428【半夏天麻白朮湯】. 十四、袪痰劑. 撰文/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楊麗姝醫師. 功效:補脾燥濕、化痰熄風。. Dr.Yang複方科學中藥. 半夏天麻白朮湯. (1) 出典:. 脾胃論.

  7. 本篇介紹 【解表藥】 : 一、 解表藥. 凡能發汗解散表邪的藥物,稱之解表藥.解表藥多具有辛味,辛能發散故能解表.主要用於邪在肌表,必須外散使從汗解之表証,以及某些傳染病的初期.「其在皮者,汗而發之」正是此之治療原則。 解表藥 又可依其藥性區分為 辛溫解表 及 辛涼解表 二種: (1)麻黃,桂枝,紫蘇葉,荊芥,防風,羌活,辛夷,蒼耳子等均屬 辛溫解表藥. (2)薄荷,蟬蛻,桑葉,菊花,蔓荊子,葛根,柴胡,升麻則屬 辛涼解表藥. 常見【解表藥】如下: PS :「本藥物表格由楊麗姝醫師提供,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文的引用網址 http://www.doctoryang.info/health_detail.php?id=2028. 本文的作者: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楊麗姝醫師.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