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7月28日 · 中醫治療氣喘、過敏性鼻炎與異位性皮膚炎等過敏性疾病的方法包括:中藥、針灸、外敷藥物治療……等。. 其中『三伏貼』療法,是最近幾年最常被應用的方法,建議選一年四季陽光最強的時節『三伏天』民國110年的『三伏貼』日期為國曆初伏7/21 (星期三 ...

  2. 若患者已經使用了內服全身性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而發炎的症狀仍舊控制不下來時,中藥的使用,就必須更細膩地調整,一方面苦寒/寒涼藥物要迅速加重,以幫助西藥來抑制發炎,一方面也要少少的加入如乾薑、附子、肉桂等熱的藥物,以恢復被傷害的身體

  3. 中醫師王玫君. 服務院所. 文章內容. “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 自古以來民間有“生薑治百病”之說。. 薑味性溫,氣味輕、無毒,四季不缺,生拌、鹽炒、做湯均可,也是餐中不可缺少的調味料。. 中醫認為,薑能益脾開胃,止嘔,溫經散寒 ...

  4. 即將邁入冬季,天氣逐漸寒冷,許多人開始感受到自己或周遭的人開始出現打噴嚏、流鼻水、咳嗽等症狀。. 在秋冬相交之際,除了是流行性感冒的好發時期,也是過敏性鼻炎、氣喘、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症狀加劇的時間。. 除了運用西藥治療外,傳統有「冷在 ...

  5. 服務院所. 行政院衛生署台南醫院 新化分院中醫科主任. 文章內容. 臺灣地處亞熱帶,四面環海,氣候溫暖潮濕,罹患過敏性疾病者為數甚多。. 過敏體質的人約佔總人口的20%,過敏與遺傳有很大的關係,當父母一方有過敏性體質時,下一代罹患過敏性疾病 ...

  6. 「天灸」是中醫外治法的一種,運用對皮膚有刺激性的中藥,敷貼於特定的穴位,使皮膚充血潮紅。三伏貼利用一年天氣最熱的時令,以溫走竄藥物敷貼於穴位,達到溫陽利氣、消除體內寒邪,以減少及預防冬病發生,較安全且副作用少。

  7. 東漢.傷寒論中,太陽病發熱,無論是用桂枝湯或麻黃湯,都是屬於辛溫解表的藥物。 一直到金朝的劉河間,才提倡用「辛涼、甘寒解表」之法來治熱病。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