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從辣妹比基尼變成月琴阿嬤與古調後墾丁時代走向藝文生態風. 半島歌謠祭能夠蛻變創新,背後的「恆春新住民」功不可沒,這次籌辦歌謠祭的里山生態有限公司,就是由一群屏東科技大學畢業生創立。. 里山生態有限公司執行長林志遠就讀屏科大時,就跟著 ...

  2. 20211201. 全身發熱、滿臉脹紅、嘴唇超腫,再怎麼被折磨得眼淚鼻涕直流,成癮者仍視為上天堂的快活。 凡是雞排、滷味、炒麵等小吃都堅守「加派」,川菜、麻辣鍋等激辛料理更是越越愛。 有別於酸甜苦鹹這些舌尖上的味覺,是一種疼痛,越刺激不適,卻越讓人欲罷不能。 不只小、中、大的程度差異,每種辛料都能刷新對的感受──蒜頭的辛香開胃、山葵的直衝腦門、薑的溫和暖身……,且彼此能夠包容疊加,造就更上一層樓的辛辣配方。 烤肉配蕗蕎是原住民日常、生魚片加哇沙米為日本定番、吃麻辣鍋彷彿到四川一遊,有的料理擁有讓人瞬間抵達發源地的魔力,也有更多辣味隨移民遷徙融入在地料理,成為跨越國界的味覺記憶。 讓我們化身辛香獵人穿梭異國,走上痴辛嗜的朝聖之路。

  3. 20211203. 經典辣醬的研發靈感來自葡式烤雞的辣味佐料,將它做成義式蛤蜊、調酒shot,光看就散發濃濃的異國風情。 文字/李香誼 攝影/羅正傑. 2015年,Anita Chiu與加拿大籍丈夫Patrick Coulter從臺中移居到臺東,隨即開啟辣醬研製事業。 臺東的緯度與墨西哥、加勒比海區等辣椒傳統產地相近,日光充足、冬天溫暖、土壤養分多,這些風土條件賦予辣椒得天獨厚的成長環境,栽培出的辣椒肉多、香氣足。 夫妻倆結合本地原料與西式工法,開啟異國風味辣醬與在地料理的美好遇見。 紅蘿蔔切塊,加點海鹽,打碎。 接著點火開爐,Anita示範起水牛城雞翅醬的製作。 紅蘿蔔炒到汁收乾,再倒入打碎的洋蔥,「蘿蔔和洋蔥就是增加辣醬的甜味和濃稠度,同時降低酸味」。

  4. 20211201. 文字/李怡欣、廖詠恩 插畫/Huang Chia Yi. 就像臺中的小吃店不能沒有東泉,地方信徒也有各自擁戴的火辣配方──從羊肉爐的黃金搭檔豆瓣醬、中帶甜的中南部辣椒醬,吃到醬香開胃的剝皮辣椒、原住民的米酒泡小辣椒,還有店家自製的油或蒜蓉辣椒醬……等著嗜份子跟著辣椒遊臺灣。 【眷村鄉愁賞】豆瓣醬. 高雄岡山羊肉歷史悠久,吃羊肉爐蘸豆瓣醬,卻是戰後才興起的吃法。 豆瓣醬源自四川郫縣,是川菜的靈魂醬料之一。 日本政府二戰期間在岡山設立空軍基地,戰後國民政府亦將空軍官校遷移至岡山,並設立空軍眷村。 由於軍眷多為四川人,對家鄉味念念不忘,便在眷村釀起一缸缸豆瓣醬。 由黃豆、蠶豆、辣椒日晒夜露三個月到半年發酵而成的豆瓣醬,吃的是箇中鄉愁。

  5. 文字/廖詠恩 攝影/王志元. 辣椒原產於中南美洲,15世紀末經由登陸美洲的哥倫布傳入歐洲,進而遍植世界各國,自此人們的味覺經驗裡多了一抹熱辣的刺痛,如今許多經典料理都少不了這一味──韓式泡菜、日本山葵、緬甸魚湯麵、印度咖哩,來自四個國家 ...

  6. 七〇年代,她的阿嬤王楊秀琴和四個子女在土地公廟前榕樹下、俗稱樹仔跤(tshiū-ákha)的墟市開張第一代豬肉攤。 直到市場蓋好,地下室有攤位空出,他們不嫌位置差,搬進最陰暗的邊角。 起初一天只賣一頭豬、二頭豬……慢慢培養出一群嘴刁的客人,目前每天可以賣四到六頭豬,過年甚至高達一天十二頭,媒體封為「全臺灣生意最好的豬肉攤」。 王怡瑄指出「點肉成金」的關鍵,就是育種技術。 「我們把桃園豬、梅山豬和杜洛克配種,黑豬肉很甜,油脂豐富,目前改良到肥而不膩,這是整個家族的努力。 」大伯王文通負責養豬,二伯王春富支援廚餘飼料運送,她爸爸王春來則守在清水市場,媳婦和晚輩就輪流幫忙。 王怡瑄與父親王春來,其井井有條的黑豬牧場,以桃園豬為養殖大宗。 黑豬王水餃皮薄餡實,令人垂涎欲滴。 鏗鏘的高美豬鳴.

  7. 20210716. 文字/黃伊康 插畫/大裘米. 前陣子社群媒體上流傳著挑食賓果圖片,我當時心中冷笑:「哼,這有什麼難的。 」若要細數我挑食的食物,真的不勝枚舉,蔥、薑、蒜苗、辣椒、香菜、芹菜……許多辛香料都不吃,若加入料理也絕對會挑掉,還有蚵仔、海膽、羊肉也在我的挑食名單中,不光如此,就水果也能挑,鳳梨、香蕉、奇異果。 更遑論一般大眾普遍挑食的前幾名,例如青椒、甜椒、苦瓜、秋葵……都是我避之唯恐不及的食材。 但身為專業的飯店餐飲公關,有試菜、餐敘等許多接觸各式各樣美食的機會,有一回,飯店推出超澎湃「海鮮拼盤」組合,上面盡是生蠔、淡菜、花蟹、炙烤鮪魚肚、海膽……聽到這邊許多人都垂涎三尺了吧!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