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22日 · 連震東 (1904年4月23日—1986年12月1日), 字 定一 , 中華民國 政治人物, 臺南廳 ( 臺南市 中西區 )人,作家 連橫 之子,中華民國前 副總統 連戰 之父。 親近 CC派 。 曾任 內政部 部長、首任 臺北縣縣長 、 國民大會 代表、 行政院 政務委員、 總統府國策顧問 、 總統府資政 、等職。 生平 [ 編輯] 戰前 [ 編輯] 1904年生於 臺南廳 ,就學時獲 林熊徵 資助就讀日本 慶應義塾大學 經濟科,1929年畢業 [1] 。 回到台灣加入《 昭和新報 》。 1931年4月,連震東年二十八。 十日,父連橫草致黨國元老、同盟會老友 張繼 (溥泉)書,全文云:「溥泉先生執事:申江一晤,悵惘而歸,隔海迢遙,久缺牋候。 今者南北統一,偃武修文,黨國前途,發揚蹈厲。

  2. 連震東 (1904年4月23日—1986年12月1日), 字 定一 , 中華民國 政治人物, 臺南廳 ( 臺南市 中西區 )人,作家 連橫 之子,中華民國前 副總統 連戰 之父。 親近 CC派 。 曾任 内政部 部長、首任 臺北縣縣長 、 國民大會 代表、 行政院 政務委員、 總統府國策顧問 、 總統府資政 、等職。 生平. 戰前. 1904年生於 臺南廳 ,就學時獲 林熊徵 資助就讀日本 庆应义塾大学 經濟科,1929年畢業 [1] 。 回到台灣加入《 昭和新報 》。 1931年4月,連震東年二十八。 十日,父連横草致黨國元老、同盟會老友 張繼 (溥泉)書,全文云:「溥泉先生執事:申江一晤,悵惘而歸,隔海迢遙,久缺牋候。 今者南北統一,偃武修文,黨國前途,發揚蹈厲。 屬在下風,能不欣慰!

  3. 3 天前 · 工具. 連戰 (1936年8月27日 — ), 字 永平 , 中華民國 政治人物, 中國國民黨 籍, 臺南廳 ( 臺南市 中西區 )人,出生幼長於 西安市 ,祖父為臺灣歷史學家 連橫 ,父親為 連震東 。 連戰曾任 國立臺灣大學 政治系主任、 交通部部長 、 外交部 部長、駐 薩爾瓦多 大使、 臺灣省政府主席 、 行政院院長 、 副總統 與 中國國民黨主席 等職,是第二位台籍人士出任國民黨主席。 曾經在 2000年 和 2004年 兩次代表國民黨參選 總統 ,都敗給 民主進步黨 的 陳水扁 。 從政之前為 國際政治 專長的學者出身,曾於 美國 威斯康辛大學 政治系、美國 康乃狄克大學 政治學系任教。 連戰曾多次訪問 中國大陸 ,被中國大陸視為 海峽兩岸 重要的溝通橋梁人物。

  4. 2024年2月7日 · 財團法人連震東先生文教基金會連雅堂先生教育基金會今天舉辦臺灣通史原文白話文)」新書發表會久未公開露面88歲的前國民黨主席連戰在連方瑀陪同下戴口罩坐輪椅到現場連戰長女連惠心次女 連詠心 ,長子、國民黨副主席 連勝文 等人都到場陪同。...

  5. 連戰先生介紹. 連戰先生臺灣省臺南市人民國二十五年八月二十七日出生於陝西省西安市民國三十四年臺灣光復後其父連震東先生攜家眷回到闊別十五年的家鄉在安定而日趨繁榮的社會中連戰先生因嚮往政治學的浩瀚領域於民國四十二年考取國立臺灣大學政治系民國四十八年赴美芝加哥大學繼續深造在兩年內以全A成績取得國際公法與外交學碩士。 民國五十四年,榮獲芝加哥大學政治學博士。 同年與方瑀女士結婚。 民國五十七年,為響應政府學人歸國服務號召,返國出任臺灣大學政治系客座教授,次年,接掌政治系及政治研究所主任。 民國六十四年,奉派為駐薩爾瓦多共和國全權大使。 民國六十五年,出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青年工作會主任,六十七年擢升為中央委員會副秘書長,同年並出任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主任委員。

  6. 其他人也問了

  7. 連震東先生在西安十三年歷經八年抗戰艱苦備嘗他除了在西京籌備委員會任職以外並於民國三十年至三十三年在西安戰幹團任少將教官教授軍需班學員的會計學民國卅三年抗戰勝利臺灣光復先生奉命返臺接收出任首屆臺北縣長旋奉調長官公署參事負責籌設臺灣省參議會省參會成立任秘書長。 冬,當選為制憲國大代表。 卅六年當選第一屆國大代表,卅八年任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土地處長兼臺灣省地方自治綱要起草委員,對推行地方自治及土地改革著有貢獻。 卅九年奉先總統 蔣公遴派為中央改造委員會委員,兼中華日報社長,旋改任董事長。 四十二年二月任中央黨部第五組主任,四月奉派為省府委員兼建設廳長。

  8. 連震東 (1904年4月23日-1986年12月1日), 字 定一 , 中華民國 政治人物, 臺灣 臺南市 中西區 人,作家 連橫 之子,中華民國前 副總統 連戰 之父。 親近 CC派 。 曾任 內政部 部長、首任 臺北縣縣長 、 國民大會 代表、 行政院 政務委員、 總統府國策顧問 、 總統府資政 、等職。 目次. 1 生平. 1.1. 1.2. 2. 3. 4.1 仁濟院. 4.2 購買農地爭議. 4.3 海埔新生地案. 4.4 遺產稅. 5 參考文獻. 生平. 戰前. 1904年生於 臺南廳 ,1929年畢業於日本 慶應義塾大學 經濟科,回到台灣加入《昭和新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