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10日 · 食源性疾病俗稱為食物中毒是由於食用受污染的食物或飲水引起的疾病其中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和寄生蟲或其毒素是食物中毒最常見的原因食物中毒的常見症狀為: 噁心:噁心可能會因為腸胃蠕動變得緩慢而加劇。

  2. 2020年10月14日 · 所謂的食物中毒就是吃下大量引發中毒的致病菌造成身體不適如上吐下瀉甚至脫水休克致病菌大量繁殖需具備溫度水分和營養3大要件多數食物本身含有水分營養要避免食物中毒關鍵在溫度至於隔夜便當到底可以放多久

    • 食材買回立刻處理。不少人有「買菜回家先休息再處理」的習慣,實踐大學食品營養系講師徐近平提醒,食材買回最好立刻處理。
    • 經常洗手。煮飯的雙手,也是夾帶細菌的溫床。接觸食材或調味料前,最好先洗淨雙手,且每次洗手至少維持20秒。而生、熟食交互感染是國內食物中毒的主因之一。
    • 一次處理一道菜。避免生熟食交互感染,另一做法是一次處理一道菜。「一道菜放一個盤子,」謝定宏副處長提到,先清洗魚,然後切薑絲和配料擺在魚上,一道菜一個盤,烹調時一道道按順序放,既方便又能減少交叉污染的危險。
    • 食物一定要煮熟。加熱不足,是國內食物中毒的另一主因。國內曾經發生喜宴辦桌的紅蟳米糕引發食物中毒,原因是蒸籠堆得太高,氣體循環不良,最上層的紅蟳根本沒有蒸熟。
  3. 2015年5月4日 · 台灣隨著生機飲食的推廣生吃芽菜的人口日增不僅許多癌症病人把芽菜當做可以救命的高能量食物即便一般沙拉吧三明治中也時常可見但是出乎一般人意料外的是健康的芽菜居然隱藏食物中毒的疑慮

  4. 2016年12月2日 · 台灣癌症基金會營養師鄭欣宜澄清,「這個觀念並不正確。 」造成食品中毒的主要原因除了食物在室溫下放置過久冷藏及加熱處理不足外還包括生食與熟食交互污染烹調人員衛生習慣不良調理食品的器具或設備未清洗乾淨以及水源被污染等因素。 「但只要處理妥當,還是可以放心吃」,雙和醫院營養師薛安栗指出,食物不只是放隔夜要注意,放隔餐就要注意衛生問題,夏天不要將食物放置室溫下超過2小時,冬天不要放超過3小時,吃不完的食物確實冷藏保存、食用前確實加熱至70~85℃,食物中常見的沙門氏桿菌、病原性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致病細菌,都可以被消滅殆盡。 謠言破解1/隔夜水:隔夜水仍可安心飲用,但須注意盛裝容器.

  5. 2015年12月28日 · 預防腸炎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應注意下列要項: 1. 清洗︰ 用自來水充分清洗海鮮,可去除90%以上菌體。 2. 加熱︰ 腸炎弧菌不耐熱,攝氏60 度加熱5 分鐘,或攝氏80 度加熱1 分鐘,可殺死該菌。 3. 冷藏︰ 腸炎弧菌對低溫非常敏感,在攝氏10 度以下,不生長,且易死亡,而在0 度以下,則迅速死亡,冷藏不但可防止該菌繁殖,更可殺死該菌。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4. 熟食︰ 避免生食,如果一定要生食才能滿足口腹之慾,則可浸泡醋中後再吃。 根據實驗,腸炎弧菌在0.5%醋酸溶液中,1 ∼ 3 分鐘即可致死。 5. 避免二次污染︰ 生、熟食所用的刀具、砧板、容器應分開放置,切勿混合使用,用後應立即徹底清洗乾淨。 延伸閱讀. 【最新上線】帶著走的AI小百科!

  6. 2020年2月27日 · AA人生. 健康焦點. 健康問答. 健康檢測. 課程活動. 嚴選商品. 特色內容. 瀏覽數 403,278. 吃木薯中毒身亡 專家:留意2原則. 有些食物外皮帶有毒性若未經過處理可能因此誤食喪命。 不久前有新聞報導指出,中國大陸一名爺爺因孫子肚子餓不斷催促準備食物,就先拿木薯給孫子充飢,未料一時疏忽忘記先將木薯去皮,烹煮時間也不夠久,導致孫子吃下後中毒身亡。 2020-02-27. .文 / 吳孟瑤. .出處 / Web only.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字級. 收藏. 分享. 在台灣,過去也曾發生木薯中毒的案例,2011年一位六旬老翁,料理自己種植的木薯,但未徹底加熱,連吃3天後,出現噁心、嘔吐、頭暈等症狀,幸好及時察覺,自行就醫,才保住一命。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