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1年4月13日 · 「撓坏」是七股居民對黑面琵鷺的稱呼,傳神地形容黑面琵鷺像飯匙般的大嘴喙,在水面上左右搖擺覓食的動作。 這首童謠,則是描述這群黑面舞者,每年十一、二月從遙遠的中國東北與南北韓,飛來台灣躲避嚴冬,隔年三、四月再振翅北返的歷程。 賞鳥亭外的漁塭,水面波光粼粼,數十隻黑面琵鷺正頂著強風,縮著頭單腳佇立休息,伴隨著陣陣朗誦的童謠,成為七股特有的漁村風情畫。 轉型成國際賞鳥勝地. 自從二 二年,台鹽結束在七股的鹽場後,當地長達三百三十八年的製鹽產業,正式走入歷史。 這兒不再有星羅棋布的鹽田景像,但是每年冬季固定到訪的候鳥──黑面琵鷺,成為七股的新代名詞,每年吸引數十萬人次的國內外觀光客前來一睹芳姿。 廣告. 從沒落鹽鄉一躍成為國際賞鳥勝地,七股的蛻變,背後有辛酸的轉折歷程。

  2. 2001年7月15日 · 「咱這污染少、魚塭多,收成後不要的下等魚流出來,就變成候鳥的大餐,」站在黑面琵鷺保育區旁,朝扛著釣竿的路過鄉民問兩句,他信口就能應答出,這稀有的候鳥流連七股的因緣。 從台十七線轉入鹽山,整座白色結晶的堆積,亦雪亦山的風貌,牽引遊人視覺的想像。 「這裡從清朝就開始曬鹽,以前都是人工一擔一擔挑,看收成加工錢,所以最怕收成時候下雨,」鹽場邊上成列的小販,老闆一面切切弄弄各式小吃,一面對遊人說著,藏在美麗鹽山背後,鹽民們苦心的累積。 竹筏划入潟湖心口,一框框蚵架東東西西,定置漁網的竹竿高高低低;垂釣的漁人、覓食的鷺鷥,融在同一幕天寬地闊裡。 潟湖 七股人的命脈.

  3. 1997年7月1日 · 但是這將牽涉到國際保育鳥種黑面琵鷺棲息地的破壞,台灣沿海生態環境的進一步惡化,以及南部水資源的重新分配與爭奪戰,影響甚廣。 大量補貼值得嗎?

  4. 2001年7月15日 · 一千六百公頃的潟湖,是台灣最大的海岸溼地。連全球罕見的黑面琵鷺也獨愛七股。

  5. 2018年6月20日 · 鰲鼓濕地森林園區可見瀕臨絕種的黑面琵鷺。 中高海拔山鳥之旅: 阿里山風景區海拔2100公尺,是中高海拔山鳥熱門點;沿著台18線則可抵達2610公尺塔塔加遊客中心,常有帝雉出沒。

    • 黑面琵鷺遷移的路徑和目地1
    • 黑面琵鷺遷移的路徑和目地2
    • 黑面琵鷺遷移的路徑和目地3
    • 黑面琵鷺遷移的路徑和目地4
    • 黑面琵鷺遷移的路徑和目地5
  6. 2019年5月24日 · 此行我帶了台灣賞鳥介紹摺頁,也製作了黑面琵鷺相關資料分送,並且在亞洲區的分組會議中,由同行的劉小如老師提出了撰寫黑面琵鷺保育行動綱領(action plan)的提議,回應了全球對於台灣黑面琵鷺的關切。

  7. 2011年4月19日 · 黑面琵鷺在台灣渡冬地點,數量最多的是台南縣七股鄉和鄰近的曾文溪口。 七股鄉頂山村去年更出現了兩隻黑面琵鷺,整年都沒有飛回南北韓交界的棲息地。 根據二 五年全球黑面琵鷺普查,黑面琵鷺族群數,目前是一四七五隻,而今年在台灣調查到的數量,也有七百五十七隻。 廣告. 「目前還有很多問題等待克服,比如在單一地點的黑面琵鷺太多,一發生傳染病就會大肆感染,」台南縣黑面琵鷺保育學會的解說員徐燕鈞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