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擠出潤滑劑,單包裝潤滑劑的外包裝若非滅菌過,要先用酒精棉片消毒外包裝再開封。 (四) 以無菌操作技術置放導尿管. 依照醫院作業流程,選擇使用清水、清潔劑或消毒劑等,執行大、小陰唇至尿道口之清潔。 鋪放無菌洞巾。 以單手將大、小陰唇向二側分開(直到導尿管插入後才可將此手放開),使用消毒執行小陰唇至尿道口之清潔。 可使用無菌蒸餾水去除殘留之消毒溶液(此步驟依各醫院導尿管置放流程決定是否執行),每支棉籤使用一次即丟棄。 手持導尿管輕緩插入尿道至少5公分。 看到尿液流出,將無菌蒸餾水打入水囊內;輕緩抽出勿再回推。 (五) 女性導尿管應固定於大腿內側,且尿袋應固定在低於膀胱的位置,避免尿液回流。 (六) 尿袋上標記置放日期。 (七)填寫導尿管置放表單。 ※ 數位學習課程使用說明 ※.

  2. 治療 CAUTIs 主要根據醫院內部的流行病學與抗藥性情形來選擇適當抗生素, 降階治療與抗生素使用時間需特別注意。 預防 CAUTIs 的發生, 主要為避免導尿管的置入與及早拔除,膀胱組合式照護措施的介入有助於減少導尿管置入與縮短導尿管留置時間,進而降低 CAUTIs。 (感控雜誌 2016:26:107-117) 關鍵詞: 導管相關泌尿道感染、 無症狀的菌尿症、 組合式照護、抗生素. 前 言. 泌尿道感染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UTIs) 是最常見的醫療照護相關感染其中之一,約佔 40%。 大部分醫療照護相關感染 (約 70%) 和導尿管的使用相關,其中高達 95% 的加護病房泌尿道感染與導尿管的使用相關[1,2]。 約 20% 的病人在住.

  3. 侵入性醫療處置照護品質提升教學影片. 四、降低導尿管相關泌尿道感染組合式每日照護措施. 流程重點: (一) 執行組合式每日照護措施時,應依洗手5時機確實執行手部衛生。 (二) 每日執行評估是否可拔除導尿管。 (三) 每日檢視導尿管固定位置,並確認導尿引流系統維持密閉、無菌且暢通. 確保女性病人之導尿管應固定在大腿,男性病人應固定在下腹部或大腿。 集尿袋應維持在膀胱以下的位置,不可置於地面。 維持密閉、無菌且暢通的引流系統,避免管路扭曲或壓折,集尿袋不可超過八分滿。 (四) 尿道口清潔. 使用清水或肥皂和清水,進行尿道口清潔及清除導尿管積聚的分泌物。 應避免使用消毒劑進行尿道口周圍之清潔。 (五) 倒尿前後以酒精消毒尿袋口,倒尿時尿袋口勿碰觸到集尿桶。 (六) 紀錄.

  4. 其他人也問了

  5. 四、降低導尿管相關泌尿道感染組合式每日照護措施(文字說明).pdf file

  6. 在膀胱組合式照護介入前(第一期:2005 年1 月~2007 年12 月) 的措施如下:置放導尿管前,以2% chlorhexidine 消毒皮膚、不論是置入導尿管或是維持導尿管留置的護理,都遵循CDC 的指引、雖然導尿管並非例行性的置放,但移除導尿管只根據病人的醫師決定、而每年將由特定護士將有所謂併發症之情況,透過電子郵件回饋給加護病房。

  7. 念珠菌菌尿症 (candiuria) 是一常困惑著諸多醫師的臨床發現,它不同於細菌性菌尿症 (bactereuria),尚缺乏著一確定性的診斷標準。 雖然泌尿道感染症仍是以細菌類的病原菌為主,但現今由於醫療環境的改變導致尿液培養分離出念珠菌屬的比率已逐漸增加,因此更需去加以探討臨床處置的問題。 念珠菌菌尿症臨床上多屬於無症狀性的臨床發現,統計上院內感染型的念珠菌菌尿症比率大於社區型,在一些特殊族群像是年老女性、解剖構造異常、糖尿病、加護病房重症病人、和尤其是留置泌尿道導管的病患更是常見。 從尿液分離出的念珠菌菌種統計則是以白色念珠菌 (Candida albicans) 占最大宗。 當發現念珠菌菌尿症時,需仔細去評估臨床上是否造成相關的泌尿道感染診斷,之後才是考慮加以治療。

  8. 預防方面以三個面向來探討,分別是放置前:慎選適應症,減少不必要的導尿管放置」、「放置導尿管的過程」、「放置導尿管後如何預防」。 放置導尿管前:慎選適應症,減少不必要的導尿管放置. 慎選放置導尿管的適應症。 臨床上雖有很多無法抗拒的因素造成病人必須短期或長期使用導尿管,但不適當的導尿管放置比率高達20~50%不等。 因此,審慎評估放置導尿管的適應症是必要的。 住院病患經常置放導尿管,表一為長期放導尿管的適應症[7-10]。 醫療機構應制定「留置導尿管的適應症」列表,供醫護人員參考,並定期評估放置導尿管適應症的遵從性[11]。 放置導尿管時,應於病歷上註明放置的適應症及日期。 儘速拔除,才能有效降低導尿管相關之菌尿症及泌尿道感染[11]。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