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1月22日 · 慢性處方箋. 醫療分級. 醫院評鑑. 疫情期間,基層藥局推送藥到府、慢性處方箋領藥服務,逐漸改變民眾習慣,近三年社區藥局增加一千家,不少醫院藥師流往社區,藥師執業結構轉型對民眾會帶來什麼影響?

  2. 2020年10月7日 · 乳癌的診斷與治療有幾種途徑,例如治療的主要方法有外科手術(又分為保留乳房與全切手術)、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三種,視病患狀況與期別有不同組合。

  3. 2023年10月16日 · 幫助阿生伯重建生活與自信、勇敢面對人生低谷。 遊民阿生伯因血便來到醫院就醫。 被診斷為直腸癌第三期,使原本經濟狀況就不佳的他感到絕望,甚至一度想放棄治療…

  4. 2023年9月27日 · 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說,台灣因醫療支出不足,許多醫療數字相較先進國家敬陪末座,以日本為例,平均60天內就可將癌症新藥納入健保給付,但台灣通常要耗時500天以上,且台灣因為經費有限,僅三分之一的適應症可被納入。

    • 曾經,它等於醫療失敗、不孝
    • 伴患者平靜走完最後一程
    • 隨時準備遞出「愛心柺杖」

    善終概念目前已被台灣醫界與大眾普遍接受,全台共有74家醫院設有安寧病房,不少末期患者能真正達到「壽終正寢」,而不是在CPR急救、插管治療的一片慌亂中匆匆離世。但在90年代,「安寧照護」被視為醫療的失敗,是陳榮基多年來帶領蓮花基金會持續與社會溝通,才逐漸去掉這項概念的負面標籤。 安寧一詞源於《聖經》,原本指在教堂裡設置一個房間,提供去朝聖的人休息,1990年馬偕醫院借用此義,引申為照顧癌症臨終病人設施的名稱,成立全國第一間安寧病房,並推廣安寧醫療觀念,但在當時的台灣沒有引起太多回響。 陳榮基也是在1994年,接獲馬偕醫院安寧照顧基金會邀請,到日本參觀安寧照顧機構,才初次接觸安寧醫療概念。 「我們去國立癌症研究中心東病院,看到他們竟然在綠地上蓋了一層樓,總共有36床,每個病房的落地窗都可以看到花...

    除了安寧病房的設置外,培訓負責陪伴臨終患者走完最後一段路的宗教師,也是蓮花基金會一直以來的重要任務。陳榮基說,臨終患者在死亡接近時,會因為不清楚死後的靈要去哪而恐懼,強調靈性照護的宗教師,此時就能透過陪伴病患,讓他們學會超越生死的態度。全台有39位臨床佛教宗教師,他相信,就算患者沒有信仰,患者也能因宗教師的陪伴更平靜地面對死亡。 從事安寧療護工作14年的宗教師普安法師回憶,她曾在安寧病房陪伴一位才40歲、被她稱為「年輕人」的大腸癌患者,癌細胞頑固地霸占他全身器官,積極治療三年仍不見成效,癌無情地多處轉移,療程痛苦得讓他難以忍受,選擇轉入安寧病房接受支持性療法,雖無法解除身體上的病痛,至少能以更從容的姿態面對臨終。 在安寧病房期間,年輕病患優雅地與世界告別,他舉辦生前告別式,並花了很多時間與1...

    陳榮基不是不認老,只是在還沒有達成他的目標之前,他一刻也閒不下來。訪談尾聲,他笑說自己走不動了,現在去哪都要帶柺杖,幾年前搭飛機要安檢,他把柺杖放上掃描儀,一旁的機場人員見他晃了下,馬上遞另一根柺杖給他。 「我深受感動,我後來都告訴我的學生,心裡要隨時帶著一根愛心柺杖,注意身邊的人,當他們需要,要把柺杖遞上去。」陳榮基笑說,現在的他不只拄柺杖,也隨時準備遞出愛心柺杖。

  5. 「去大醫院動輒半小時車程,獨居長輩常因爲交通或身體不方便,慢性病放著放著,到醫院時就很嚴重了。 就2020年內政部統計之平均壽命來看,台東縣不只位居最後,相比全台最長壽的台北市,平均壽命就相差了近8歲。

  6. 2024年3月17日 · 慈濟醫療財團法人林俊龍執行長在宣示中表示,證嚴上人蓋醫院是為了「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要愛鄉親,更要愛地球。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