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7月13日 · 現行的網路安全教材與學生常遇到的詐騙樣態無關隨著時代變化兒少現在常遇到的詐騙方式如網戀騙感情騙私密照或演唱會黃牛詐騙騙個資等但兒少代表 Roy 指出現在的防詐騙宣導仍在宣傳如何防止 ATM 詐騙實在老掉牙」,使他們難以

  2. 2024年4月26日 · 這次家扶調查特別將常見的網路詐騙手法以情境測驗方式進行發現有近 3 27.5%兒少可能會落入網路詐騙陷阱其中以陷入網路購物的詐騙風險比例最高18.1%)。 而在情境題調查發現沒有網路詐騙風險的兒少實際被詐騙比例也較低15.8%),如能提升對網路詐騙的辨識將有助降低受詐的風險網路詐騙情境測驗-分類n=15023) 註:調查將6種網路詐騙手法設計成情境題,詢問兒少情境中行為的抉擇,若兒少在情境題中選擇容易被詐騙的行為,視為有被詐騙風險。 家扶推出「428 兒保特攻隊反網路詐騙」遊戲,民眾可透過 IG、FB 與孩子一起挑戰,辨識詐騙、阻斷風險。

  3. 2024年5月14日 · 出現負面情緒危機應開口求助並治療緩解. 施姸安說明在發現被騙時往往會面臨情緒 5 個階段,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沮喪、接受。 詐騙後出現的情緒階段會反反覆覆,沒有一定的順序,在這過程中可能出現適應障礙症合併憂鬱、焦慮、莫名哭泣、失眠,嚴重時影響日常生活,甚至出現自傷的傾向。 治療方面,施姸安提到,一般會採藥物治療與心理治療同時進行,藥物會視病情需要調整種類及劑量,主要是用於緩解症狀,通常要服用一段時間後才會看到效果;心理治療要讓個案了解被騙不可恥,擺脫自責的情緒,同時增加對自我的認識,提高對突發事件或對生活變化的應對及適應能力。 最後施姸安提醒,多數人在發覺自己被騙時,往往不願意被人發現,獨自讓自己陷入困境中,平時多留意身邊親友,在情緒、行為上是否有異樣,及時拉一把,協助就醫。

  4. 2019年9月7日 · 疾病家屬劉慧芳表示10多年前她的先生開始出現怪異的行為個性大幅改變易怒甚至被拐騙離家被詐騙組織移轉了上億元的資產讓劉慧芳更害怕的是詐騙組織不斷的恐嚇半夜的無聲電話讓她的生活飽受煎熬到現在還在看精神科醫師

  5. 2021年2月21日 · 諮商心理師全聯會衛生醫療事務委員會委員蔡曉雯說:「根據腦神經科學的研究顯示,我們的感性跟理性在大腦中屬於不同的兩個區塊,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是理性的,但當我們掉入創傷記憶,大腦經常會變成感性在主導,理性經常無法好好管理感性。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會經歷各種大大小小的創傷,從怕毛毛蟲這種較小的事件,到霸凌、性侵等較嚴重的案例,都算是創傷。 有時候沒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診斷是因為沒有去看醫生,但儘管沒有診斷,有些創傷其實是很嚴重的。 創傷的 4 個特徵. 當創傷來臨時,我們整個人會很像凍結在過去一樣,當下可能會出現以下這些反應。 腦中會有畫面: 浮現創傷經驗的畫面,類似一直做噩夢的感覺,例如,同學包圍住、謾罵的霸凌畫面。

  6. 2023年5月17日 · 除了適當求助資源以外,家長們也可以學習教導失控青少年自控的方法。 柯慧貞在手機成癮的孩子中,看見家庭大多有以下 3 種特質,因此若父母想導正使用手機到失控程度的孩子,建議先察覺家庭狀態,再滿足孩子愛與歸屬感、自尊及自主權,下一步才是討論手機使用的規範。 家裡從未建立過使用網路的規範,家長也沒以身作則地少用。 孩子在家庭中感受不到愛與關心,因此常感到寂寞、不理解,遇到煩惱時,父母也不會是首要的求助對象,反而向網友訴苦,或選擇沉迷網路遊戲中。 父母不常稱讚、肯定或認同孩子的想法,於是選擇從網路遊戲排行榜,或社群裡的按讚人數獲得自我認同感。 第一步:滿足孩子的愛與歸屬感、自尊及自主權. 孩子容易在網路遊戲中透過能獲得自我認同。

  7. 2023年2月24日 · 提供正確的情緒觀念. 難過的時候,有些人會習慣逞強憋著情緒,蔡曉雯心理師指出,安慰他人時提供對方正確的情緒觀念也很重要,例如「情緒需要抒發,而不是壓抑」。 而當發現對方在訴說時眼匡已經緩緩泛紅,可試著說「你可以哭、生氣、害怕…,想哭就哭,這些都是正常的情緒反應。 」讓對方的情緒更能自然流露。 提供個別化想法. 最後,等到對方情緒較舒緩後,我們再來提供一些個別化的想法,和對方說「你已經做得很好」、「還有我們在身邊陪你」、「有些事我們沒辦法控制,盡人事聽天命」、「其實你很棒」等等的語句,或是給予一些個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