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1月11日 · 全台不分區及僑選立法委員則有16個政黨共178位候選人登記參選符合規定者177位。 誰能投票怎麼投? 根據台灣法律規定具台灣公民身分年滿20歲以上以及在投票地居住達4個月以上就可以投立委票及政黨票居住達6個月以上可以投總統及副總統票立委票及政黨票台灣法律目前並未開放境外與通信投票唯旅居海外的台灣人亦可申請返回台灣行使選舉權申請人需在去年12月4日前向其原戶籍地的戶政事務所辦理返台投票。 投票期間,受監護者(比如重大刑案犯人或重度精神疾病患者等)不能投票。 + 2. 據台灣中央選舉委員會說明, 選民參加投票當天,應攜帶國民身分證、印章、投票通知單等投票「三寶」至戶籍地指定投票所投票。

    • 政黨目的是席次的最大化
    • 「棄保」與「配票」是什麼
    • 藍綠兩黨為何都有提名糾紛
    • 台灣選制改革能否根除派系

    王業立指出,由於台灣的縣市議員等基層選舉,採「複數選區單記非讓渡投票制」(SNTV),故不僅同黨候選人間高度競爭,政黨的提名策略也需仔細斟酌,也就是要在提名額度、人選搭配上下功夫,才能求得席次的最大化。 王業立舉例,台北市的大安文山區共有13席市議員,那麼國民黨該提几席?民進黨又該提几席?首先不能提名太多,如果其政黨能量能穩上5席,卻提了6席,便可能導致選票分散,讓當選人數減為3席或4席;但若提名少了,能上的席次自然也就少了。而這往往是兩黨的地方黨部最傷腦筋的事情,就是如何適當決定提名額度。 王業立接着分析,決定提名席次數後,「人選搭配」就是下一階段的問題。例如大安文山區13席市議員中,某一政黨決定提名5席,便要避免出現5個博士,或是5個律師的提名結果,因為這會導致候選人的同質性過高,選民可...

    至於選制對台灣民眾投票行為的影響,王業立也提出分析。 首先,在總統、縣市首長等「相對多數決制」選舉下,「棄保」(Strategic Voting,即策略性投票)現象非常明顯。例如趙少康在1994年台北市長選舉時,便喊出「泛綠已經操作棄黃(黃大洲)保陳(陳水扁),因此泛藍必須棄黃保趙。」台灣的縣市首長選舉但凡出現3個以上的候選人,便容易出現棄保現象。 王業立再舉例,馬英九也在1998年喊出了「尊王(王建煊)保馬」,最後成功當選台北市長,只贏陳水扁不到5%,如果當年新黨選民不棄保王建煊,馬英九或許不會當選,而陳水扁也不一定會在2000年參選總統。如今台北市長人選雖還未定,國民黨的蔣萬安與民眾黨的黃珊珊間,也已喊出「棄保」話語,不論是「棄蔣保黃」,還是「棄黃保蔣」。 但如果在複數選區制下,王業立指...

    演講結束後,有聽眾提問藍綠兩黨的黨內提名紛爭,包括國民黨的羅智強是否能在桃園「空降成功」等,會否影響民眾的投票行為? 王業立指出,藍綠兩黨的提名策略,在過去幾年改變非常多。民進黨早期是除了民調外,還有黨員調查等意見評估,近年則改成了100%全民調;國民黨也逐漸走向全民調,可以說是兩黨殊途同歸。但若認真閲讀兩黨的提名機制,其實都有寫一條,就是「以協調為原則」,如果協調不成,再辦初選,初選則以民調為主。故兩大黨目前,其實都還是以協調為主,不成功的話才會走到初選那一步。由此視角來看,其實目前的藍綠兩黨雖在桃園、屏東出現提名紛爭,卻都沒有違背黨內機制,且全世界各政黨其實都以協調為主,很少像台灣這樣,還辦黨內初選。 王業立表示,藍綠兩黨如今的黨內初選,其實就是比拼所謂的「動員能量」,也就是不只比民調,...

    另外也有聽眾提問,台灣的選制改革能否根除派系政治?對此王業立分成兩個層次來答覆。 首先,在立委選舉上,台灣已經採取並立式單一選區兩票制。民眾黨曾提案,希望把「並立制」改成「聯立制」,也就是以政黨得票率分配總席次,扣除當選的區域席次後,才是不分區的席次數。但若採用「聯立制」,王業立表示,看德國經驗就知道,台灣勢必走向多黨制,也就是要組成聯合政府,德國在二戰後便從來沒有一次單一政府過半,全是聯合政府,這或許就是為何民眾黨要提出這個改革的原因,因為這樣有利小黨生存與發揮影響力。 但王業立接着分析,台灣現在是逐漸走向總統制的半總統制,若要改成聯立制,便可能導致立法院沒有任何政黨能過半,也就是會出現強勢總統,配上多黨林立、無法制衡總統的議會,其實與許多拉丁美洲國家的案例類似。如此制度搭配是否合適,值得...

  2. 2020年1月12日 · 區域立委採用多數決」,即票數最多的當選不分區立委則是採用比例代表制」,若政黨的得票超過5%將按選票比例轉換成席位最終民進黨區域立委席次得到48席不分區立委得到13席共計61席佔總席次的54%達成完全執政的目標

  3. 2024年1月14日 · 2024年台灣總統立委大選即將落幕其中不分區立委依政黨票比例獲得席次本屆有16個政黨角逐34席不分區立委值得關注的是2019年成立政黨首次投入立委選戰的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小歐盟),截至晚間8點半為止已拿下超過10萬票獲得0.93%得票率雖然無法獲得席位但在此次不分區立委選戰中正式成為台灣第五大黨。 台灣大選|國民黨重奪台灣立法院最大黨 民眾黨成關鍵少數. 2018年與2022年,小歐盟曾推出候選人參與議員選舉,可惜無人當選。 根據中選會網站,「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在本屆大選政黨票獲得12萬8594票,得票率0.93%,雖然未達不分區立委5%門檻,無法獲得席次,但初次參選便擠掉台灣基進,僅次於民進黨、國民黨、民眾黨、時代力量,排名第五,表現亮眼。

  4. 2020年1月9日 · 關於選舉補助款,《總統副總統選罷法規定各組候選人選舉得票數達當選票數3分之1以上者補貼其競選費用每票30元新台幣下同約8港元),最高額不得超過競選經費最高金額不過政黨推薦的候選人其補貼費用由推薦的政黨領取此外立法院在2017年三讀通過政黨法」,將不分區政黨補助金的門檻從得票率3.5%降至3%。 只要政黨票得票率達3%以上,該黨就能獲得每年每票50元的政黨補助金,直到該屆立委任期結束。 舉例來說,上屆立委選舉中,有5個政黨跨過補助款門檻。 在立委4年任內,民進黨可年領2億6,854萬元(約7000萬港元);國民黨1億6,404萬元(約4200萬港元);親民黨3,974萬元(約1050萬港元);時代力量3,721萬元(約980萬港元),新黨2,550萬元。

  5. 2019年12月31日 · 台灣新聞. 【台灣大選民進黨選情過度樂觀不分區席次下修2席. 撰文:林仕祥. 出版: 2019-12-31 15:41 更新:2019-12-31 15:42. 民進黨秘書長羅文嘉12月31日向媒體評估選情總統選情部分蔡英文維持穩定領先區域立委選情方面席次目前明顯上升但在政黨票部分民進黨從原本預估的14席下修到12席坦言政黨票是民進黨能否在下屆國會取得過半席次的關鍵。 香港01台灣大選專頁. https://taiwan2020.hk01.com/ 羅文嘉趕在民調封關前夕向媒體說明,評估總統選情自2019年6月以來,民進黨逐漸上升,民進黨內目前最新做出來的民調顯示,蔡英文跟韓國瑜的差距,始終穩定領先。

  6. 2019年12月19日 · 」,王業立表示小黨現在唯一的希望就是政黨票得票能超過5%分到不分區的席次。 「所以立委選舉制度的改變和剛剛提到地方議員的複數選區制度是讓小黨生存的最主要關鍵。 」王業立提到隨著年輕世代崛起過去的人際關係網絡不再那麼牢固的話各政黨會逐漸強調網路的作戰空軍所扮演的比例當然會越來越重要。 韓國瑜在空戰方面未能成功複製2018年的成功。 (楊騰凱攝) 從2019香港區域選舉看陸空戰. 對於這次香港2019區選,由泛民陣營拿下385席,建制陣營僅取得59席,其中不乏許多素人擊敗在地方深耕多年的區域議員,是不是也是彰顯空戰取代陸戰的例子,深耕地方與否相對不再那麼重要的例子? 對此,王業立表示,自己的看法相對保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