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 天前 · 環狀線第一階段通車後 [參8] [參9],乘客可利用該線直接往返新店中和板橋新莊等臺北都會區較外圍之城區不必再經過台北市中心縮短乘車距離並分散運量此外亦串聯松山新店線中和新蘆線板南線及桃園機場捷運另可於板橋站轉乘臺鐵與高鐵

  2. 2 天前 · 萬大中和樹林線 ,簡稱 萬大樹林線 ,為 臺北捷運 一條中運量系統路線,第一期簡稱 萬大線 、 萬大中和線 ,正在興建中 [4] ;第二期簡稱 樹林線 、 新北樹林線 ,已完成細部設計,正在興建中。 臺北市政府 規劃萬大線並延伸服務 雙和 地區、 新北市政府 規劃 樹林 捷運建設計畫,兩條獨立路線規劃成果分別提送審查,經 中華民國交通部 發函指示 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將樹林捷運併入萬大線辦理,合稱萬大-中和-樹林線,將之串連以提供萬大-土城-樹林間的捷運服務。

    • 歷史
    • 地理
    • 政治
    • 經濟
    • 交通
    • 教育
    • 觀光
    • 政府機關
    • 社福

    中和區有兩處史前遺跡,分別是東側秀山區的尖山及西側員山區的員山子兩處,根據推測前者應是屬於圓山前期文化的系統,距今約3000-4200年間;後者文化橫跨繩紋陶系統,距今約2000-4200年間。由此兩處史前文化遺址可得知,中和遠從遠古時期即有人在此定居。 文字記載中和區早期為原住民族雷朗族(屬平埔族)所居住,分為「擺接」及「秀朗」(繡朗)兩社。據考證,擺接社即今板橋區一帶及本區枋寮的西北地區;秀朗社即今秀朗、秀山兩里附近地區。至1642年(明崇禎十五年)荷蘭人所製的戶口名冊,始有Chiron(秀朗)之記載,是為中和最早見諸文字的紀錄,但如何由圓山文化與繩紋陶文化的人種族群演變到凱達格蘭人則因資料不足而難以得知。 1661年(南明永曆十五年,清順治十八年),鄭成功佔領台灣後規置郡縣,北部台灣皆...

    地形

    中和區位於臺北市的西南方,東北與永和區交界;西北與板橋區接攘;北隔新店溪與臺北市萬華區相望,東南依新店溪及鹿寮山地與新店區為界;西與土城區相鄰;面積為20.294平方公里 。 地形輪廓呈南尖北寬之形狀。南端地勢較高,然高度最高僅海拔二百餘公尺,為丘陵及礫石台地地形。而北部地形則為台北盆地的沖積平原,海拔高度即降於不到十餘公尺。

    水文

    新店溪為東端與北端界河,也是淡水河水系的最大支流,其上游地區雨量豐沛且季節分配均勻,故終年流量大穩定。雖然名稱為「溪」,但實際上具「河」的型態。早年頗富航運之利,往上游可達景尾、新店等港口,往下游可達淡水河的艋舺、大稻埕等港口。後來因泥沙汙積、河川污染及陸運發達等因素之衝擊,航運早已終止。 南勢角溪又名南山溝,為新店溪的支流,也是一條貫穿中和的細長河川,發源於橫路里山區,全長約8公里。二八張溝是南勢角溪西側支流,在勝利橋附近匯入南勢角溪。瓦磘溝又名潭墘溝,為南勢角溪的主要支流之一,其中、下游及上游一小段為本區與永和區的界河。早年南勢角溪、瓦磘溝下游均可通行小舟,現已都被整治成為典型的大排水溝,其中二八張溝下游因水患工程整治為排水路主線,改由中和抽水站直接排入新店溪。 中原溝也是新店溪的支流,流經中原里,現為工業排水溝,由中原抽水站排入新店溪。 中和區沒有大型湖泊,在中和國中附近曾有一大型灌溉水塘,名為南勢角大陂,今已填平。在灰磘里的軍營則尚存一埤塘,湖面面積約0.5公頃,地主亦已將水放乾。

    氣候

    中和區氣候基本上與台北盆地相似。台北盆地每年平均降雨量為2111毫米,平均溫度為攝氏21.7度。但本區位置較偏於山地邊緣,所以山地降雨量較盆地之平原中心略高。

    歷任首長

    1. 1945年:游火金(政府任命) 間接選舉鄉長 1. 1946年:游火金(第一屆) 2. 1948年:游建池(第二屆) 3. 1949年:游建池(第三屆) 直接民選鄉長 1. 1950年:蕭昌銅(第一屆) 2. 1953年:蕭昌銅(第二屆) 3. 1956年:蕭昌銅(第三屆) 4. 1959年:第四屆選舉原由張鞏當選,但因當選票數受質疑,就任後被台北地方法院判決當選無效。 5. 1960年:江貴元(第四屆重選) 6. 1964年:江貴元(第五屆) 7. 1968年:林德喜(第六屆) 8. 1973年:林德喜(第七屆) 9. 1977年:呂芳海(第八屆) 直接民選市長 1. 1979年:呂芳海(改制為市,直接改任第一屆市長) 2. 1985年:江上清(第二屆) 3. 1986年:江上清(第三屆) 4. 1990年:童永雄(第四屆) 5. 1994年:童永雄(第五屆) 6. 1998年:呂芳煙(第六屆) 7. 2002年:呂芳煙(第七屆) 8. 2006年:邱垂益(第八屆) 新北市派任區長 1. 2010年:邱垂益(改為市轄區,改任第一屆區長) 2. 2014年:諶錫輝(第二屆區...

    區域立法委員

    中和區由於人口眾多,故被拆成兩個選區。其中東端秀安地區十七里與永和區合併成新北市第九選區,其餘各地為新北市第八選區。 1. 新北市第八選區:張智倫 2. 新北市第九選區:林德福

    區政組織

    中和區公所是新北市政府在中和區的派出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市政府綜理區政的執行機關,上級業務監督機關為新北市政府。區長由市長任命,其任期為無任期保障。在區長、副區長及主任秘書之下,設有6課4室等10個內部單位。經過2021年9月21日調整市議員選區後,中和區為新北市議會第六選區,在市議會的66席市議員中,中和區共選出6席區域市議員(不含平地原住民與山地原住民議員)。

    中和區早期以農業、礦業為主。1961年左右,開始發展工商業,以紡織與印刷為主。近期由於一些科技園區的陸續興建,再次轉型為發展高科技產業,主要以國道三號中和交流道附近為主要聚集地。著名的高科技公司如電腦主機板製造商微星科技、顯示卡製造商麗台科技等均在此地設廠,記憶體製造商威剛科技與軟體業如大宇資訊、遊戲橘子、宇峻奧汀等企業亦在此設立總部。附近也因工商企業聚集而有31家銀行(共61家分行)及其他多家金融業在此設立分行據點。(大宇資訊總部轉移至台北市信義區、遊戲橘子總部轉移至台北市內湖區)

    捷運

    台北捷運 1. 中和新蘆線(中和線):永安市場站 - 景安站 - 南勢角站 新北捷運 1. 環狀線:中原站 - 橋和站 - 中和站 - 景安站 - 景平站 - 秀朗橋站。

    大專院校

    1.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華夏校區) 2. 臺北醫學大學(雙和校區)

    高級中等學校

    1. 新北市立中和高級中學 2. 新北市立錦和高級中學(完全中學)─設有國中部、高中部、進修部。管樂團 3. 新北市私立南山高級中學(完全中學)─設有幼兒園、國中部、高中部、高職部 4. 新北市私立竹林高級中學(完全中學)─設有幼兒園、國小部、國中部、高中部、高職部

    國民中學

    1. 新北市立中和國民中學─設有幼兒園 2. 新北市立自強國民中學─設有幼稚園 3. 新北市立漳和國民中學─設有音樂班 4. 新北市立積穗國民中學─設有數理資優班和體育班

    昔日中和八景

    1. 尖山晚渡 2. 璧湖石怪 3. 潭墘甘泉 4. 石門灘音 5. 福和鐘聲 6. 員山遠眺 7. 網溪泛月 8. 永和暮潮

    中和新八景

    鑒於昔日八景至今, 已有不短的時間,許多景點已經消失或因行政區改變(永和區從中和分出獨立),故中和區公所於2016年舉辦中和新八景票選活動,選出新八景如下: 1. 中和國民運動中心 2. 圓通寺 3. 白馬寺 4. 南山福德宮 5. 山本氏紀念碑 6. 國立台灣圖書館 7. 左岸光雕橋 8. 福和宮

    名勝

    1. 中和圓通寺:位於新北市中和區錦昌里山區的擺接山,海拔180公尺 建築風格為融合日本、西洋及台灣特色之廟宇建築,為北台灣著名之尼寺。 2. 中和慈雲寺:供奉觀世音菩薩,位於新北市中和區圓通路369巷66號,在圓通寺附近,是旅遊勝地。 3. 中和福和宮:創建於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主祀神農大帝,起初稱為「五穀廟」。每年農曆四月廿六日神農大帝聖誕是地方一大盛事。 4. 中和廣濟宮:創建於清乾隆廿二年(1757年),主祀開漳聖王。每年農曆二月十六日開漳聖王壽誕時,陳、林、呂、范、張、游、江等中和地方大姓會納獻歌仔戲或電影酬神,稱為「字姓戲」。 5. 烘爐地南山福德宮:又稱「烘爐地土地公廟」,位於新北市中和區內南里、烘爐塞山的土地祠,本為茶農所祭祀的小廟,後擴展成香火興盛的大廟,有一尊土地公巨像為地標。是呂家大姓長期興建,維持的信仰勝地。 6. 中和竟南宮:創立於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俗稱烘爐地仙公廟,主祀純陽真人,位於新北市中和區興南路二段399巷136號,在「烘爐地土地公廟」旁。 7. 霹靂宮:位於新北市中和區中原里、少見以五雷元帥為主祀的廟宇。霹靂宮廣受周邊(國...

    交通部公路總局板橋監理站
    交通部公路總局公路人員訓練所
    中和就業服務站
    快樂小舖(身心障礙者庇護工場;位於捷運南勢角站內)
    大同育幼院
  3. 4 天前 · 臺北捷運已經通車營運的路線有文湖線淡水信義線松山新店線中和新蘆線板南線環狀線共六條主線以及新北投支線 碧 潭支線共兩條支線和貓空纜車共一條纜車線

  4. 景安站 位於 台灣 新北市 中和區 台北捷運 中和新蘆線中和線 環狀線第一階段 的交會站。 [7] 車站概要 [ 編輯] 中和新蘆線車站位於景平/景安路口西北側環狀線車站位於景平/景安路口東側64線 快速高架道路上方)。 車站編號 的部分,中和新蘆線為 O02 ,環狀線為 Y11 。 車站構造 [ 編輯] 本站為高架與地下交會車站,高架站體將與地下站體共用出口。 地下六層車站,中和新蘆線月台採 側式疊式月台 ,開挖深度約30公尺,兩 側式月台 分別位於第四層及第六層,上下平行重疊,設有 半高式月台門 。 環狀線則設有兩座 側式月台 ,站體高度30.6公尺,月台位於地上五樓,並設有 全高式月台門 。 車站樓層 [ 編輯] 中和新蘆線月台.

  5. 2 天前 · 概要. 歷史. 木柵時期. 木柵內湖時期. 文湖時期. 營運時間與班距. 車站. 月台配置. 紀念章. 註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相關. 文湖. 14 種語言. 條目. 臺灣正體. 工具. VAL256型位於當時的 中山國中 站軌道末端調度,現在已經通往松山機場與內湖方向。 路線通車初期就已經導入的VAL256型電聯車。 配合內湖的直通而導入的INNOVIA APM 256型電聯車。 INNOVIA APM 256電聯車頭端特寫. INNOVIA APM 256電聯車尾端特寫. 架設在內湖成功路 分隔島 上方的文湖軌道.

  6. 車站位於新莊中正路與思源路口新莊線之地下捷運站體位於新莊中正路上環狀線站體位於思源路上車站編號 的部分中和新蘆線為 O17 ,環狀線為 Y18 ,本站同景安站可進行站內轉乘。 本站站名源自當地地名 頭前 ,台灣清治末期至 日治 前期,頭前地區為一街庄,稱為「 頭前庄 」。 車站構造 [ 編輯] 為高架與地下交會車站,共計四座出口,有原中和新蘆線的三座地下出入口,及高架環狀線的一座出口。 本站之 中和新蘆線 地下車站另有設置民防設施 [5] 。 由於本站站體位於思源路東側,因此一併新建連接思源路西側的 人行地下道 ,並與捷運站連通。 車站樓層 [ 編輯] 車站出口 [ 編輯] 出口1、2位於車站南端,出口3、4位於車站北端,出口1設置坡道。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