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0月22日 · 國防部與外交部在今日( 22 日)一早同步發布新聞稿 表示,已正式接到美國政府對台軍售案的通知。. 此外,國防部在文中提到,相關裝備有助於台灣建立自我防衛的可恃戰力,強化不對稱戰力發展,對美國表達「誠摯的感謝」。. 此回的軍售案會引起 ...

    • 最早的阿利亞運動
    • 極端迫害下的逃離
    • 應許之地在哪裡
    • 沒有外來移民,就沒有以色列
    • 推薦閱讀

    猶太人回歸以色列地的運動被稱作「阿利亞」(希伯來語:Aliyah,根母之意為上升),在19世紀末猶太復國主義運動興起後,「阿利亞」才逐步開展的。 1882年,當時的俄羅斯帝國治下的基希訥烏(今摩爾多瓦首都)發生了排猶暴動,且愈演愈烈,有遍及全國的勢頭。許多受迫害的俄國猶太人選擇直接回到《聖經》中猶太人的老家——以色列地定居。 而此時的以色列地即是巴勒斯坦,尚處在奧斯曼帝國的統治之下。至1903年,共有35000名來自俄羅斯與羅馬尼亞的猶太人移至巴勒斯坦。 此後的1904年至1914年間,同樣也是由於俄國國內反猶主義情緒高漲,針對猶太人的襲擊花樣百出,又有4萬名俄國猶太人細軟跑,移至巴勒斯坦定居。 這批猶太人不僅篤信上帝,也是深受社會主義思想浸潤的「好同志」,他們於1909年在巴勒斯坦北部的德...

    1929 年,大蕭條席捲整個西方世界,各國經濟出現嚴重的衰退,這給了篤信猶太人暗中操縱世界經濟的極右翼勢力以崛起的機會,其中就包括要一心弄死猶太人的希特勒。 1933 年,這位元首上台後,納粹發動的反猶浪潮一波接一波,德國、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乃至波蘭等國的猶太人的財產乃至生命安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脅。 他們被迫出走,巴勒斯坦托管地由是迎來了25 萬名猶太移民,這其中許多人是各行各業的專家,如醫生、教授與律師等。他們前來定居後,巴勒斯坦的醫療、教育乃至重工業的發展明顯上了一個台階。 但由於巴勒斯坦托管地資源有限,猶太移民人口陡增後,開始不可避免地與巴勒斯坦當地的阿拉伯人爭奪土地與礦產等資源,雙方矛盾日益激化,多次爆發武裝衝突。 作為巴勒斯坦托管地的統治者,英國自然不想看到自己的殖民地內部發生...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建國,這是阿拉伯人無法容忍的,次日阿拉伯發起攻擊,第一次中東戰爭旋即爆發。此後近十年內,戰爭陰影籠罩下的以色列不得不在民用生產方面採取了諸多節省開支的措施,以確保國防生產不受影響,這使得以色列民眾的生活一度相當艱苦。(但是和巴勒斯坦難民比一下呢?) 但這並沒有妨礙從大屠殺中幸存下來的歐洲各國猶太人擠破頭也要搭上開往以色列的郵船,離開歐洲這陰影之地,回到「應許之地」。在1948年至1951年的短短三年內,就有近69萬猶太人移民以色列,使其人口幾乎翻了個倍。(1948年以色列人口為80.6萬) 由於阿以衝突的緣故,許多定居在阿拉伯國家中的猶太人陸續躺槍,遭到不同程度的攻擊。以色列政府則開展行動,將多國的猶太社群以空運的方式整個搬到以色列。 如49年至50年的魔毯行動將...

    蘇聯解體後,原先因配額所限而難以離開本國的俄國猶太人開始大規模移民以色列。至今共有90萬俄國猶太人定居在以色列,佔目前以色列人口的約11%。如今880萬以色列公民絕大多數都是移民及其後代,可以說,若沒有外來移民,就沒有以色列。 70年間,猶太人的「回歸」使得以色列領土及其控制區內的人口情況發生了極大且不可逆轉的變化:1948年以色列剛建國時,其控制區與阿控區內的猶太人口(約65萬)遠少於阿拉伯人口(約95萬)。 但在多次中東戰爭之後,以色列控制區不斷擴大,原先佔多數地位的阿拉伯人大批地離開家園,巴勒斯坦難民出逃所留下的真空,大都由新來的猶太移民填補。這使得猶太人佔總人口的比例大幅提高。 如今,猶太人已佔到以色列人口(約880萬)的75%,成了新的絕對多數,而阿拉伯人只佔以色列人口的20%左右...

    我們看見了加薩的苦與難,不過以色列為什麼會輸出恐怖分子呢? 沒有所謂的「沒大沒小」,以色列的孩子就該「凡事都很有意見」 最殘忍的納粹劊子手可能根本不仇視猶太人——虐殺無數的動機是什麼? (本文經地球知識局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建國70年,人口翻10倍,以色列從哪找來的這麼多猶太人?〉 首圖來源: Ted Eytan,CC Liscened。)

  2. 2019年7月18日 · 以色列與敘利亞爭奪中東地區的「戈蘭高地」有 52 年之久,這場爭奪戰,終於在今年 3 月 26 日畫下句點。. 美國總統川普當天宣布,美國正式承認 以色列擁有戈蘭高地的主權 ;以色列總理甚至將戈蘭高地某處屯墾區,取名為 「川普高地」 以示感謝。. 但這份看 ...

  3. 2024年6月7日 · 根據《紐約時報》報導,去年以色列策劃並資助了一場影響活動,目標是針對美國國會議員和美國公眾進行支持以色列的宣傳,以爭取對以色列在加薩戰爭中的行動的支持。

  4. 2017年1月16日 · 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200萬人走上街頭,最大範圍傳達和平非暴力與人民團結,並促成獨立建國的珍貴歷史記錄。 包括隔年1990年2月,波羅的海三國各自舉行了第一次落實民主的選舉,支持獨立的當選人佔大多數。 1990年3月11日,亦即和平示威後的6個月內,立陶宛第一個打頭陣,宣告獨立。 8月20日和21日,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也相繼宣告獨立。 截至1991年底,西方大部分國家承認波羅的海三國的獨立。 2004年成為北約及歐盟的會員國。 紀錄這場示威活動的文件,在2009年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記憶名錄,以承認這場和平示威活動在紀錄歷史方面的價值。 年年悲憤823! 1989年823出頭天.

  5. 為了生存,以色列必須走向「腦力」發展。. 1948 年建國之初,一邊打獨立戰爭、一邊治國的以色列首任總理班古里安瞭解到,以色列要生存,除了靠強悍的國防,還需靠兩大支柱: 教育、研發 。. 班古里安認知到,以色列必須利用人力資本的累積、大量投入研 ...

  6. 2022年4月14日 · 蔡裕明指出,台灣的全民動員機制原仿效瑞士與以色列等國家,國防部曾多次派員前往相關國家進行考察,參考由瑞士聯邦民防局編發,人手一冊的《民防手冊》、瑞典在 2017 年發行的民防手冊《如果發生危機或戰爭》,以及拉脫維亞、立陶宛制發的民防手冊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