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9月25日 · 紅樓夢的兩個世界>,余英時首次提出他理解紅樓夢的範式即所謂兩個世界說」。. 大觀園的世界 余氏說: 曹雪芹在《紅樓夢》裡創造了兩個鮮明而對比的世界。. 這兩個世界,我想分別叫它們作「烏托邦的世界」和「現實的世界」。. 這兩 ...

  2. 2023年3月5日 · 已逝的余英時教授是典型的中國知識人他不喜歡把人看成某一種分子」,所以改稱 「知識分子」為「知識人」 ),除了專注於本業的歷史研究之外也關心政治的發展生前稱讚台灣的民主政治支持香港的雨傘革命反送中運動堅持五四以來追求民主自由科學的立場一路走來始終如一。 《余英時回憶錄與一般的自傳不同它的重點放在歷經中國抗日戰爭國共內戰等世局變動中余教授是如何在自由香港與美國及不自由中國的土地上獲得養分經由反覆思考與辯證來完成他的一家之言。 基本上這本《余英時回憶錄》雖然只有短短231頁,但是含金量滿滿,要認真研讀所提到的幾位大師的作品,恐怕一輩子都讀不完。

  3. 2021年7月16日 · 此篇摘析對象:《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一書為余英時所作當中集合四篇獨立論文跨時幅度從春秋戰國至魏晉南北朝。 余先生側重知識份子之自覺,對照當今仍閃爍光輝。

  4. 2021年9月12日 · 余英時教授可說是繼胡適錢穆之後最具影響力的當代中國思想史學者但是說來慚愧我雖然喜歡歷史但是卻一直怕讀不懂而不敢碰余教授的著作。 隨著余教授於今年八月辭世,在傳統蓋棺論定的習慣下,讚揚他的人、以及咒罵他的人紛紛冒出頭來,讀了幾篇網路文章之後,心得如下: 許多讚揚他的人以及咒罵他的人都不曾認真的去讀他費盡心思完成的著作,大家只是根據自己的政治立場、不知道從哪裏來的偏見,跟風式的發表制式的評論(請參考綠藍紅媒立場顯明的報導) 。 為了更清楚的了解余教授的學思歷程,我決定好好的讀一本余教授的著作來紀念這位當代大儒,首選就是這本的「歷史與思想」。 余教授在自序中這樣說: 為了照顧到一般讀者的興趣,選在這部集子裡面的文字大體上都屬於通論的性質,凡屬專門性、考證性的東西都沒有收進去。

  5. 2021年8月5日 · 發佈於 書史小齋. 2021/08/05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史學家余英時去世預計坊間會有不少評論及悼念文章我只想談談曾經讀過的余英時還記得十年前大學畢業對宋明理學頗感興趣尤其關注明清易代之際的思想轉變當時讀到《論戴震與章學誠》,其中一段委實深刻。 余氏指出,清代「經學即理學」的思想,實始於明代朱子學者羅欽順。 羅欽順說:「學而不取證於經書,一切師心自用,未有不自誤者也」,以取證經書解決思想上的爭拗。 顧炎武、戴震沿此走下去,遂成就「訓詁明而後義理明」的新思想範式,余氏稱之為「智識主義」的興起。 後來章學誠雖以史學代經學,但「史學即理學」仍是「智識主義」的變種,與宋明儒有相當距離,而近於顧炎武、戴震。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6. 2020年4月10日 · 發佈於 飛火與劍. 2020/04/10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 余英時,史學大師中研院院士本書是他的回憶錄不稱為自傳是作者並無以自身觀點出發做完整記錄的打算僅是將從小到大所見所聞重點回憶並且偏在學術歷程讀者可以以輕鬆的角度閱讀本書了解那段歷史的流變作者生長於民國早期,是一個與戰亂比鄰的年代,也是一個西學東漸,有志於學者可以盡情孺慕大師風采的年代。 帝制方瓦解未久,中國社會正需要各種多彩的學說,填補帝國所留下的斷垣殘壁。 民主、科學、自由主義、共產主義等等,多方論戰,似乎可以靠言論自由的市場,為中國找出一條新的生路,那個時候的知識份子,或許都是這麼想的…

  7. 2021年8月8日 · 余英時博士在當時正處於上述兩種史學寫作的典範之間一方面他既是專精研究古代儒家的經典文本另一方面卻又不斷追問著歷史與他所處的時代之間的關聯也就是實踐倫理上的問題這點在他的著名論文反智論與中國政治傳統中體現的最明顯。 這樣一種夾雜在兩種典範間的歷史寫作也鼓舞了好幾個世代的學人,尤其在那個被中國國民黨獨裁專制的時代,台灣的學者多半在歐美等地留學後,就心心念念著要把西方古今帶有民主或啟蒙色彩的文本引進台灣學術界,乃至大眾政治的領域之中。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