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9月8日 · 台灣新聞. 雨量已超越海葵 台灣兩水庫蓄水量一舉破5億噸」:夠用一整年. 撰文:聯合新聞網. 出版: 2023-09-08 11:00 更新:2023-09-10 03:23. 接連颱風來襲平地大雨連連南部主要水庫集水區卻細雨綿綿7日嘉南平原平地大雨持續至今受惠低壓帶對流雲系聚集台灣第一大曾文水庫與烏山頭集水區終於也雨勢不斷連兩天雨量比海葵登陸時還大。 今(8日)蓄水量終於一舉突破五億立方公尺。 明年汛期前民生灌溉用水危機完全解除。 【相關圖輯】黑色暴雨警告生效時間及雨量同破紀錄 香港天文台:自1884年以來最高(點圖放大瀏覽): + 35.

  2. 2021年3月21日 · 中國. 藝文中國. 台灣缺水史戰後水利大躍進 曾文水庫如何成為台灣之最. 撰文:許陳品. 出版: 2021-03-21 19:04 更新:2021-03-21 19:04. 1. 據台灣水利署公布的資料顯示台灣平均年雨量在2,500公釐左右儘管高於世界平均973公釐但事實上每人每年分配的雨水量只有3,916立方公尺不及世界平均21,796立方公尺的五分之一在全世界缺水的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18! 自1949年迄今,台灣共發生四次嚴重的旱情,不僅豐、枯水年的差距擴大近一倍,旱澇交替發生的頻率也愈加密集。 面對這般艱困的自然條件,戰後至今的台灣政府又是怎麼解決旱象的呢?

  3. 2021年3月5日 · 台灣新聞. 台灣缺水嚴重 高雄停止支援送水台南 寶山水庫乾到見底露遺跡. 撰文:彭琤琳. 出版: 2021-03-05 12:00 更新:2021-03-05 12:35. 綜合聯合報等台媒報道高雄周四4日凌晨零時起停止送水台南南區水資源局副局長鄒漢貴表示代表水情更嚴峻南化水庫必須增加出水量全民要更嚴加節省用水現有水庫蓄水量要撐到今年7月。 新竹水情也拉響警報,主要供水的寶山及寶二水庫蓄水量每天都在往下降,屢創歷史新低,其中寶山水庫的河床邊更露出早年民宅遺跡。 高屏溪川流水再下降。 (南水局供圖)

    • 甘蔗阻撓了水利開發?
    • 增加稻米產量 興水利勢在必行
    • 台灣西南易發水旱災的主因

    自17世紀荷蘭人東來、殖民統治台灣南部起,發現原住民的經濟活動以狩獵和採集為主,生產工具粗糙、缺乏耕牛,亦無水利設施進行人為灌溉,所以從閩南招募大量漢人入台開墾、給予耕牛農具之餘,還修築埤塘。康熙年間巡台御史黃叔璥着有《台海使槎錄》,留下了荷蘭統治時期的漢文紀錄: 這些「陂塘堤圳」為水利設施的統稱,多集中在荷蘭人殖民的台南至彰化一帶,迄今仍留下「紅毛井(埤)」、「荷蘭井(埤)」等稱呼,例如《彰化縣誌》有載:「紅毛井:在東門外半里許。泉有數穴,味亦清甘,但吝於出。汲者每環井以俟其出。故老相傳:以為紅夷故井雲。」 到了鄭成功驅逐荷蘭人後,鄭氏政權在台灣西部展開大規模軍屯,以確保20萬軍民的糧食供應,並修築為數眾多的小型陂。學者指出,鄭氏政權時期台灣少有大型水利設施,乃是因為材料和技術落後,而台灣...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清廷設台灣府,經過不到40年的時間,於康熙六十年(1721)因朱一貴事件赴台參與戎幕、出謀劃策的藍鼎元(1680—1733年),在《東征集》稱頌台灣的繁榮:「國家初設郡縣,管轄不過百餘里,距今未四十年,而開墾流移之眾,延袤二千餘里,糧谷之利甲天下,過此再四、五十年,連內山野番不到之境,皆將為良田美宅,萬萬不可遏抑。」藍鼎元的記載雖有誇大溢美之詞,但也反映經過清代治理,台灣的農業耕作已有長足進展,背後自然少不了水利設施。 台灣府諸羅縣知縣周鍾瑄(1714—1719年在任)赴台任職,觀察到除了「築堤瀦水灌田」的陂,「不用築堤,疏鑿溪泉以灌田」的圳,「地形深奧,源泉四出,用資灌溉」的湖(潭)之外,還有一種是隻能找地勢低下之處,築堤以積雨水的「涸死陂」,又被農民戲稱為「雷...

    然而,嘉南平原雖然號稱台灣穀倉,其地勢平坦、氣候温暖利於作物生長,但80%的降雨集中在夏季(5月至9月),冬季乾燥期長(12月至翌年3月),不僅容易發生旱災,與作物生長期也不一致;其次,嘉南平原儘管河川眾多、水量豐沛,卻因河川長度短、流速湍急,豐水期多暴雨造成洪水,迅速流入海中,無法有效利用;再者,河川含沙量高,時間一久抬高河床,一但洪水爆發便氾濫成災,開墾出的沃土瞬時化為砂礫荒地。 據台灣歷史學家曹永和的研究指出,清代嘉南平原水災數量超過50次,佔全台水災三分之一以上;另位歷史學家徐泓也表示,不包括颱風帶來的災情在內,嘉南平原在清代水災就有63次之多,平均3年多就發一次大水。以旱災來說,清代該地大旱30次,佔整個清代台灣旱災紀錄的63%。為了將水旱災控制在一定範圍內,台灣史學者蔡志展統計,...

  4. 2021年3月15日 · 台灣新聞. 台灣缺水全台四分一農田休耕 台北每日輸出91萬噸水南送支援. 撰文:姜庚宇. 出版: 2021-03-15 11:23 更新:2021-03-15 12:04. 受連月持續乾旱影響台灣多地面臨缺水危機據中央社周日14日報道高雄市每天用水需求約150萬噸過去主要來自於高屏溪攔河堰川但如今該攔河堰每天取水量卻不足70萬噸不到需求量的一半。 不過,據聯合報報道,台北市長柯文哲同日受訪表示,「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大台北地區600萬人用水沒問題,要感謝李登輝當台北市長時蓋翡翠水庫,該水庫用水控制嚴格,水土保持好,才不致缺水。 柯文哲並在Facebook發文指,台北市擴大支援外縣市水情,每天向外輸送91萬噸水。

  5. 2021年3月9日 · 台灣新聞. 台灣缺水台中德基水庫乾涸見底 蓄水率不足一成或停止供水. 撰文:林芷瑩. 出版: 2021-03-09 20:30 更新:2021-03-09 20:30. 9. 台灣今年遭遇氣候異常自1964來以來首次汛期沒有颱風各地供水也趨緊張其中位於台中的德基水庫蓄水率不足1成創下半世紀以來新低水庫更乾涸見底。 台灣經濟部水利署宣布,自3月3日起,新竹、苗栗及台中地區全日實施自來水減壓供水。 當局強調水情嚴峻,呼籲全民嚴加節省用水。 德基水庫蓄水率不足1成。 (中央社) 德基水庫主要供應大台中地區民生、工業用水,現以每秒11立方米的出水量,日供給石岡壩水庫,後續的出水量將視水情調控。

  6. 2021年3月21日 · 台灣新聞. 台灣缺水史日本大興水利 為何仍解不了台灣人的渴. 撰文:塗柏鏗. 出版: 2021-03-21 00:04 更新:2021-03-21 18:19. 台灣與貴州雖位置相隔遼遠,但都因地形之故,同屬降雨量大卻缺水的環境,因此自清朝將台灣納入版圖後,歷任官憲仕紳無不戮力修建埤塘水圳以溉農田。 迨1894年清朝於甲午戰爭戰敗被迫割台後,日本殖民者亦得面對缺水的難題。 由於挾著較先進的工程技術與資金,日本在台灣留下不少大型水利建設,這既是為了生存紮根所需,更是為了確保「工業日本、農業台灣」的殖民政策,才需要更多水庫水圳以榨取農業生產,好繼續支持日本軍國主義的壯大。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