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line. twitter. 梅雨鋒面30日一天為全臺帶來可觀降雨。 (圖片提供/中央氣象局) 近日梅雨鋒面為全臺各地帶來顯著降雨但許多水庫蓄水量僅上升1%至2%截至今31日上午包括寶山寶二鯉魚潭德基白河曾文等水庫蓄水量都還不滿10%降雨是否有助舒緩農業水情? 農委會農田水利署表示,觀察主要水庫集水區都有降雨,但集水區愈大、需要的逕流時間愈長,水庫實際入帳多少,須後續觀察。

    • 讓帳面數字回到統計的源頭
    • 正視水資源的空間特性及局限
    • 農業用水與工業用水 高估還是低估?
    • 農業用水的多功能與社會價值
    • 臺灣水資源治理的科學基礎仍有待拓荒

    以經濟部水利署2018年各標的用水統計年報的用水量數據來看,臺灣全年總用水量是167.1億噸,其中農業用水118.9億噸、生活用水31.6億噸、工業用水16.7億噸,這樣的數據大略占總量的71.1%、18.9%、10.0%,似乎我們得想辦法減少農業用水的量體。但細究灌溉用水的來源,依據農委會《2015農業灌溉白皮書》,分別為河川直接引水(60%)、河川壩堰取水(20%)、水庫放水(10%)、區域排水回歸再利用(6%)、水利會抽取地下水(4%)。 其中「河川直接引水」的數據,2019年農田水利處之數字看板特別註明「河川引水量計算方式為灌溉用水量扣除地下水取水量及水庫壩堰供水量」,但為什麼這個數據是這樣的推估值呢?因為過往的農田水利會並無在河川引水道裝設任何水量監測裝置,也沒有任何工作人員在現場...

    其次,應注意到各區域用水目的不同,以花蓮、臺東地區的水資源為例,歷年95%以上的用水標的都是農業用水,但該區域農業用水如果不做農業使用,又該挪作哪些用途?除此之外,我們得仔細分析各區域的差別,依據經濟部水利署2018年各標的用水統計年報的統計資料,東部地區一期稻作每公頃的灌溉水量為5萬482公噸,相較於南部地區二期稻作每公頃灌溉水量6,436公噸,其實有近8倍的差距,這是因為東部的農業用水不受競合影響,而得以讓溪流、湧泉水不斷重複流過田區,但這無疑也膨脹對農業用水的總量推估(表一)。 實質發生農業缺水的西部地區,個別水資源的分配概況又是如何?以北部的用水量來做分析,根據2018年各標的用水統計年報,北部農業用水使用北部總用水量高達46.50%,但如前所述,農業用水高達80%來自河川直接引水,...

    臺灣農業用水為何會在結構上不斷高估?細究其因來自於1990年代水租改由政府買單,農田水利會的收入不再仰賴農民繳交水租,而都市、工業的發展卻未實質處理相關課題,僅是簡易地被自來水公司及工廠以農業用水餘水,以調撥、購買名義,將帳面屬農業用水資源,實際移轉給其他用水標的。 不僅農業用水的帳面數據聞風不動,工業用水同樣也是,農業用水是不合理的高,工業用水卻是不合理穩定的低。臺灣工業用水的數字,歷年數值看來總是穩定低檔,但如果細究其估算的邏輯,仍舊使用1984年經濟部水資源統一規劃委員會的行業別水量估算,再乘以工業面積,估算出工業用水量。依據2018年經濟部統計處工廠校正及營運調查,臺灣握有工廠登記證的工廠是8萬8,784家,但自來水公司的用水度數分段統計表來看,登記為工業用水的家數卻僅3萬6,369...

    常不易進行產業升級,因為現行的灌溉系統是水稻本位,也就是以水稻栽種、雜糧種植交錯的地景出發,嘉南大圳在系統設計上,因為總體水量不足,畫分出三年一期、三年二期水稻田區;但蔬菜種植需要的是噴灌系統,也就是需要小區塊的水資源儲存,透過沙濾等過濾方式,將水資源長時間低量有效運用。簡單來說,臺灣農業的經營模式是一套適應臺灣乾季、雨季差異過程的策略,臺灣的水稻產業有效運用短雨季、強降雨量的特性,達到降低洪泛威脅。同時,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灣水田公益機能評估與實例探討計畫」,劉振宇教授的研究成果顯示,水稻產業的田區因為有阻水下滲的牛踏層,反而製造長期蓄水、穩定入滲補注的效果,每年提供至少6座翡翠水庫的地下水補充量。 目前農業用水排水一直扮演著中下游取水口稀釋汙染風險的重要水資源,以農業的經營模式來看,...

    近期的休耕爭議,其實並不只是單純的氣候變遷影響,更牽涉公部門改制過程的科學決策。其實在2017年後,許多農田水利會也開始推動智慧灌溉,導入當代的水利、GIS系統,透過更多的數近期的休耕爭議,其實並不只是單純的氣候變遷影響,更牽涉公部門改制過程的科學決策。其實在2017年後,許多農田水利會也開始推動智慧灌溉,導入當代的水利、GIS系統,透過更多的數據掌握,做出更合適的判斷,這件事情不單要繼續做,更要擴大地做,同時讓臺灣水利學界能夠協助全面掌握,健全各產業的水資源帳。 農業用水實質上到底有多少水資源是與自來水系統競合,這件事情也是需要細緻釐清,目前農業用水是10%以內來自水庫,而取用自壩堰的農業用水則是20%,應通盤了解這些壩堰有多少與自來水系統連通,是否容易發生競合關係。至於區域排水回歸再利用...

  3. 臺灣已進入乾季但截至今10南部曾文水庫蓄水率99.7%南化水庫97.8%中部德基水庫97.5%日月潭水庫98.3%均接近滿水位。. 農業部農糧署今日宣布稻作大區輪作政策113年暫停實施一年未來視國內水情狀況機動調整,「四選三政策本由農民 ...

  4. 農糧署副署長蘇茂祥表示此次停灌1.9萬公頃中以水稻1.4萬公頃最多其餘為果樹蔬菜及雜糧等稻作若以每公頃產量7公噸計算停灌大約減少9.8萬公噸稻米產量因目前公糧庫存仍有70萬公噸民間達60萬公噸預估仍可供應全臺民眾食用超過1年糧食供應無虞。 標籤. 一期作. 停灌補償. 農水署. 嘉南. 曾文─烏山頭水庫. facebook. line. twitter.

  5. 農業用水約占全國總用水量七成每逢乾旱水庫蓄水量不足就成為主要被檢討的對象水庫灌區被要求停灌將水資源移給民生工業使用不過根據農田水利署統計農業灌溉用水的水源只有10%來自水庫只有使用水庫水源供灌的田區才會與民生工業產生水資源競用水資源競用地區僅限石門水庫寶山寶二水庫永和山水庫明德水庫鯉魚潭水庫及曾文烏山頭水庫等水庫灌區。 其他水源以河川直接引水占59%最多,壩堰取水占21%次之,另有6%為區域排水回歸利用、4%來自抽地下水;取用河川水源占65%(河川直接引水加回歸水)最多,若非農業灌溉引水,水資源也是流入海裡。 西部缺水部份停灌 東部也拉警報. 但若停灌、沒水可用,卻會直接對稻作產業產生衝擊。

  6. 農傳媒. 20180412. 去年8月至今南部降雨量不佳曾文水庫有效蓄水容量比降至12%烏山頭水庫則有65%為了穩定供應各區灌溉水嘉南農田水利會今年一期稻從原先的供水九天斷水七天改成供八停八但兩週後南部陸續進入需水量高的抽穗乳熟期有農民擔憂若到時仍維持供八停八稻穀恐減產嘉南水利會則回應若有降雨或水源調度允許會調整供斷水期農民如有需求可以跟各工作站反映調整。 水稻生長將進入用水高峰,斷水期長農民憂. 中華民國稻米協進會常務監事兼芳榮稻米產銷專業區執行長黃麗琴表示,水稻種植後約50天進入關鍵抽穗成長期,今年臺南地區的水稻抽穗期大概從4月底持續至5月中旬,抽穗期開始,稻田需水量增,稻作灌溉用水將進入高峰。 「到時候還是供應8天停8天的話,怕稻子撐不了那麼久。

  7. 就經驗而言總部分配的計畫用水量通常不會照著原定預算來到可能是因為水庫水量不足氣候變化或者其他臨時整體評估而打折但如果分配水量太少對工作站而言無法供給足夠的水對農民可就不好交代了因此工作站也必須向上反映爭取水量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