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4月24日 · 2023年出现在发达经济体的金融风暴是否是货币金融环境收紧所引发的一次性事件还是预示着全球金融体系存在更多的系统性压力是下一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前奏或前夜? 本文基于结构和历史的视角,就全球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全球金融风险的影响,做了一些探讨。 有三点结论: 一、全球经济结构:去工业化、虚拟化、增长低速化和债务驱动。

  2. 2020年4月20日 · 摘要本轮全球金融动荡的触发因素是肺炎疫情全球扩展与原油价格大幅下跌深层次原因则包括美国企业大规模举债回购股票机构投资者加杠杆投资于被动投资型产品对冲基金的交易策略放大了金融市场脆弱性等本次全球金融动荡与2008年次贷危机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本次全球金融动荡在治理难度与对全球经济的冲击方面要比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更严重。 全球金融动荡将会导致中国面临短期资本外流加剧、出口行业外需萎缩、国际环境更加复杂等冲击,但也会增强中国经济的全球影响与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 中国政府应审慎应对金融动荡可能造成的短期冲击、保持中国经济平稳增长、加快国内结构性改革。 从2020年2月下旬起,全球金融市场出现了新一轮动荡。

  3. 影响经济增长抑制需求和就业固然是不幸之事但是赶上了这些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分析它爆发的深层原因及传导机制探讨各国政府和金融机构的救市措施的成效与影响也算是阅读了一本活生生的教材了我们今天研究12年前的金融危机关键是为今天全球由于新冠疫情引发的经济危机找到答案寻求出路这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找到有什么启示就是六个警惕”。 启示之一:警惕虚拟经济“过度化”和实体经济“空心化”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既建立在实体经济基础上,也有力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要使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出现良性互动,必须使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发展程度保持在一个合理范围内。 但主要以金融衍生品为主组成的虚拟经济,其扩张的速度和规模,并不是始终与实体经济的发展同步。

  4. 2022年5月17日 ·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2-05-17 13:35 发布于 广东 21世纪经济报道官方账号. +.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吴斌 上海报道 强势美元节节攀升的势头仍未结束全球正面临一场多年未见的货币风暴”,非美发达国家亦难逃此劫”,新兴市场则更加受伤”。 在华尔街今年遭遇股债双杀之际衡量美元兑一篮子六种主要货币强弱的ICE美元指数却大涨约8%过去的六周每周都在上涨多次刷新20年高点最高一度涨破105。 5月16日美元指数略有回落,但仍守在104关口上方。 在美元指数构成中,欧元权重为57.6%,日元13.6%,英镑11.9%,加拿大元9.1%,瑞典克朗4.2%,瑞士法郎3.6%。

  5. 2022年1月10日 · 本轮国际供应链瓶颈是新老因素叠加的结果新因素包括疫情对产能的冲击全球供需不平衡老因素包括贸易保护产业政策的持续作用以及以全球运力的周期性瓶颈。 二、国际金融风险。 1)海外央行整体迈向紧缩。 2022年美联储紧缩的后续过程难度较大,因Taper节奏较快、加息预期引导困难、以及其他央行行动更快。 英国、加拿大等央行比美联储更偏“鹰派”,欧央行更偏“鸽派”。 短端利率的上行是发达经济体金融环境趋紧的重要信号。 相当一部分新兴市场央行已经“抢跑”加息。 2)发达市场资产价格“高处不胜寒”。 我们进一步审视了美股、美债、大宗商品、美国地产等资产价格的合理性与调整风险。 在全球流动性趋紧之际,资产价格波动或难免,且资产价格与通胀可能产生互动。 3)新兴市场有新的韧性与脆弱性。

  6. 2024年1月22日 · 展望2024年地缘政治冲突持续全球经济依然处于恢复阶段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脆弱性凸显国际金融市场不确定性持续亟须对全球金融市场稳定进行研判。 世界金融论坛:2024年世界经济金融展望. 目录. 2024年世界经济金融展望. 第一章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与不确定性. 全球经济处于恢复阶段复苏进程缓慢. 全球经济增长依赖亚洲经济体区域分化显著. 全球通胀逐步降温但仍处高位. 四、全球贸易低迷前景有所好转,竞争格局悄然改变. 五、加息累积和滞后效应短期内继续抑制投资需求. 六、全球跨境投资并购活动趋冷,风险投资市场面临挑战. 第二章国际金融市场面临的困扰与发展趋势. 一、因美欧银行业危机而动摇的金融体系. 二、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在紧缩金融条件下的脆弱性.

  7. 2023年4月11日 · +. 从美国硅谷银行破产,到瑞士信贷被瑞银集团收购,近期海外金融风险频发。 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会给全球经济金融带来哪些影响? 对我国金融监管有哪些借鉴意义? 首席经济学家们在本次调研中给出了自己的分析。 上图中依次为招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丁安华(上左一),东方证券总裁助理、首席经济学家邵宇(上左二),兴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王涵(上左三),毕马威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康勇(上左四),环亚数字经济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李文龙(下左一),工银国际研究部主管、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程实(下左二),德勤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许思涛(下左三)。 主要观点: 首席经济学家们认为,新冠疫情暴发后,美欧等发达经济体采取了过度宽松的货币财政政策,导致通胀压力高企。 此后美联储快速加息,政策大幅转向,导致金融风险爆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