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9日 · 台灣再出現餐廳懷疑食物中毒事件,台北市衛生局昨日(8日)接獲通報,4位民眾到台北市北投區公館路的「八方雲集」購買粟米濃湯和鍋貼後 ...

  2. 2024年1月4日 · 去年12月底有9名市民先後進食到會公司「到會熱點」的食物後,出現腹痛及腹瀉病徵,懷疑由產氣莢膜梭狀芽孢桿菌或副溶血性弧菌等的細菌感染 ...

  3. 2021年9月28日 · 食物中毒|細菌導致最常見. 比較常見的是由細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例如沙門氏菌、金黃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產氣莢膜梭狀芽胞桿菌等,若 ...

  4. 2024年4月11日 · 台灣食安風波停不了,繼寶林茶室及八方雲集後,藏壽司10天內連續有2間新北市分店通報疑似食物中毒個案,共11人用餐後出現不適,新北市衛生局 ...

  5. 2024年5月27日 · 食物中毒竟是因副溶血弧菌. 分享: 海鮮當中常見的細菌性食物中毒,在食品中毒案件中,屬副溶血弧菌造成的佔比相當高,可是究竟副溶血弧菌是何方神聖? 又該如何預防? 台灣食藥署來為大家解答。 小心副溶血弧菌 引起食物中毒.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主要生長於溫暖的海域,多分布於近海或出海口水域,容易棲息在底泥、懸浮物、浮游生物及魚貝類中。 這些海鮮要注意: 魚、蝦、蟹、貝類等常見的近海海鮮都容易帶有副溶血弧菌,甚至接觸過這些海鮮的刀具、器皿,都可能會交叉污染引起食品中毒。 這些症狀要注意:

  6. 2023年1月3日 · 衞生防護中心指,上月18日3名年齡介乎24至25歲的男子,在該食肆享用晚餐,約38.5至44.5小時後出現腹痛、噁心、嘔吐和腹瀉等病徵。. 約一星期後 ...

  7. 2023年9月4日 ·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今日 (四日)表示,正調查一宗懷疑進食牛肝菌後食物中毒的個案。 個案涉及兩名分別37及52歲的女病人,她們昨日 (三日)在家中午膳,烹煮並進食早前購自內地的牛肝菌。 她們約一至兩小時後出現腹痛、腹瀉、暈眩、出汗、噁心及嘔吐等徵狀;兩人同日到伊利沙伯醫院急症室求醫,情況穩定,其後自行出院。 衞生防護中心調查仍在繼續。 菇類食物中毒病徵常有噁心、嘔吐和腹痛等腸道徵狀. 衞生防護中心發言人表示,進食菇類引致的食物中毒一般為急性。 病徵通常包括短時間內出現噁心、嘔吐和腹痛等腸道徵狀;因應不同的菇種,病人亦可能出現如大量流汗、幻覺、昏迷或其他神經系統病徵和肝衰竭,嚴重者更可能引致死亡。 烹煮不會破壞帶毒性菇類的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