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1月29日 · 如部分無固定雇主的受僱者於職業工會進行投保,其所領取的薪資所得被認定為兼職所得排除補助保費的課徵;但是第六類地區人口在一般保險費是以平均保費計算,若另有股利所得、利息所得還是要另課補充保費。

  2. 2020年10月26日 · 2013年,二代健保修法後開徵補充保費,將費基擴充至非薪資所得,針對高額獎金、兼職所得、執行業務收入、股利所得、利息所得及租金收入等項目,在一定金額以上採就源扣繳方式,計費上限統一為單筆給付金額1,000萬元、計費下限部分,高額獎金為 ...

  3. 3 天前 · 台灣在2017年,先以10,000美元(約新台幣30.5萬元)的價格小規模試辦給付,再3年後,議價到5,000美元(約新台幣14.5萬元),政府才願意拿出預算。 為什麼不是直接納入健給付? 因為這筆預算太大,1年要超過100億,所以全民健康保險會認為,應該先估計C肝新療法實施後,因為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大幅減少之後可以省下多少錢再來討論。 「預防重於治療(初級預防)或早期診斷及時治療(次級預防)」 除了救命並因此延長壽命,還希望可以省錢,是台灣社會特有的文化,簡單的說就是錢比健康重要。 那段期間(2014~2020年)如果我們願意提出韓國的價錢,可以提早6年把這個「救命藥」引進並全面給付,這樣可以拯救多少生命? 我沒有答案。

  4. 2020年9月27日 · 葉金川試算,家戶總所得制度下,一家四口,「保費的比例是民眾出3成、雇主6成、政府1成,所以保險費率乘上人數再乘以30%,4.69x4x0.3,算出來不到6%,6%的薪資作為一家四口的保費,這樣夠嗎?

    • 兼職所得 補充保費1
    • 兼職所得 補充保費2
    • 兼職所得 補充保費3
    • 兼職所得 補充保費4
    • 兼職所得 補充保費5
  5. 2020年12月2日 · 在6%的經濟成長率之下,有薪階級支持的健,消除了貧窮者就醫障礙,生病的人都看得起病、醫師也能快速累積經驗、磨練出一流技術,甚至發展出獨步全球的創新治療。 但25年前算不到,如今台灣經濟成長率腰斬、薪資成長停滯,醫療高需求的高齡人口激增;醫療高價科技、昂貴藥品更是推陳出新。 繳保費的人口愈來愈少,看病的人口愈來愈多,醫療價金更是愈來愈高。 25年後,一度被譽為世界最佳的台灣健,面臨的是財務即將見底,長年壓縮醫療人員專業給付,讓「 多開藥」、「多做檢驗」變成生存王道,民眾荷包失血、醫師痛苦指數增加。 健保費率已走到不調漲、就可能破產的關卡;但僅靠調漲率,也救不了過時且逐漸崩塌的體制。 即將突破8千億總額大關的全民健,與每個人民息息相關。

    • 兼職所得 補充保費1
    • 兼職所得 補充保費2
    • 兼職所得 補充保費3
    • 兼職所得 補充保費4
    • 兼職所得 補充保費5
  6. 2020年3月11日 · 根據2011年修法後現行《全民健康保險法》(簡稱《健法》) 的規定,我國國民健強制納的對象為「國籍+戶籍」,除現在已經於國內居住並持續設籍滿6個月之國民外,「國籍+戶籍」的前提是「最近2年內曾有參加本保險紀錄且在台灣地區設有戶籍」者。 換言之,2年內沒有在台設有戶籍且有投保紀錄之國民,並未在強制納對象內,這些對象多為長期旅居國外者,按現行《健法》,這些海外國民若要納入健,須返國後在台灣設有戶籍且持續居住滿6個月,才能加入全民健;返國未滿設籍與居住6個月者,皆不在健的強制納對象中。 至於修法當時為什麼把強制納排外門檻設在「最近2年內」? 有其社會背景。

  7. 整體社會的納稅人共同支持分擔了勞保年度總保費收入的五分之一,如果再加上明年政府額外撥補的220億元,等於所有納稅人共同分擔了勞保保費收入的四分之一。 2009年開始實施的勞保年金,才讓勞保作為社會保險「世代互助」的本質凸顯出來。 (攝影/蘇威銘) 勞保危機的解除,當然不是國家負擔最後支付責任一句話就能解決的,因為國家、政府就是你我的;國家負擔,就是所有納稅人負擔,大家都無法逃脫,都在這個社會共同體當中要共同面對,進而解決危機,讓勞保永續運作。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 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