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8月1日 · 根據康健》「台灣上班族健康大調查發現七成的人會加班其中13.6的人一週工作5160小時甚至有7.6的人超過60小時違反勞基法規定見表2-12-2)。

    • 危機1:工時過長是普遍現象
    • 危機2:因工作排擠健康
    • 危機3:慢性病意識低、掌控不足

    先賣肝幾年再追求好生活 「怎麼還沒下班?晚餐不回來吃嗎?」「工作做不完,你們不用等我……」 有多少個夜晚,你獨自埋頭在公司加班,錯過了朋友約會、家人聚餐、還有自己的休息時間?根據《康健》「台灣上班族健康大調查」發現,七成的人會加班,其中有13.6%的人一週工作高於50小時;甚至有7.6%的人超過60小時,違反《勞基法》規定(見表2-1、2-2)。 而工時長並不代表做得好,除了過勞所致的身心問題影響工作效率,兼具臨床、企業界資歷的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林煜軒認為,許多員工是「瞎忙」,為了等主管下班才敢走,白白浪費公私時間和人力。 長年關注職場健康的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副教授陳叡瑜則指出,員工的工時長可能代表他不適任,或因雇主的決策造成員工得花更多時間才能完成工作,同樣會導致...

    長工時,身心健康都煎熬 調查發現,工時與生活品質呈現負相關。工時愈長,愈會為了工作犧牲其他活動,且不因世代、性別、職業有別(見表2-3)。 「這個數據令人震驚!」林煜軒分析,無論工作到哪個位階、是男是女,或從事何種職業,當工時長導致滿腦子只有工作,自然無法主動關注健康,也沒時間運動;此外,工時長,效率更低落,身心都疲憊。 •普遍運動不足 從數字上來說,也印證了工作確實會排擠健康。近三成的上班族完全沒運動,僅18%的人運動量足夠,調查中進一步詢問無法充足運動的主因,「工作太忙」拿下第一,佔41.5%(見表2-4)。對照2017年體育署統計,台灣規律人口比例僅33%,且又以30~59歲職場主力族群最低。國健署《工作人口健康促進現況調查》也發現,超過572萬上班族運動不足,顯示台灣人花大量時間工作...

    當心慢性病提早來敲門 慢性病以往被認為是老人專利,但事實是中壯年族群也不可忽視。 調查中發現,有近兩成的上班族有慢性病(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每10位有將近1人更不知道自己是否有罹患(見表2-7)。 除了沒有充足意識,在生活形態上控制度也不佳。調查中發現,即便知道自己有慢性病,運動量足夠的不到兩成,不利於控制(見表2-8)。 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王宗道表示,20~40歲的民眾,四分之一處於高血壓前期;10~15%已經罹患高血壓。而會進入到高血壓的人,九成以上是因為沒有控制好生活形態、飲食習慣,且多合併血脂、血糖問題。 「不健康的行為通常有群聚效應,」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許志成指出,根據一項護腎調查發現,愛喝水的人最愛運動;但有喝含糖飲料的人,近半數完全不運動,且六成的人...

  2. 2016年6月22日 · 加班有益身心?. 這裡有15項加班傷身心的證據. 昨日上午立法院進行縮短工時政策公聽會有位商總理事發言指加班對勞工身心和收入有幫助」。. 但從醫學證據來看加班對身心健康的壞處其實多得數不清。. 昨天,針對縮短工時、恢復原本被 ...

  3. 2007年7月1日 ·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調查全球50個國家的全年工時,台灣高居第三名(約2300小時,平均每週工作超過44小時),而日本為1900小時,法國只有1500小時。. 《Cheers雜誌的調查也發現將近30的受訪上班族每週工作62小時以上平均每天加班超過4小時。. 工時 ...

  4. 2023年6月12日 · 國民黨立委黃健豪提案修改勞基法希望能廢止一例一休全面推動週休二日事實上當台灣還在討論週休二日全面化」,包括比利時英國冰島等國都已開始試驗或實踐週休三日」,這在台灣會是天方夜譚嗎週休三日好處和壞處有哪些 ...

  5. 2009年12月1日 · 2009-12-01. .文 / 黃采薇. .出處 / Web only. .圖片來源 / xFrame. 字級. 收藏. 分享. 主講林瓊瀛資誠企業管理顧問公司執行董事無論對個人或是對企業而言員工長期加班都可能是許多潛在問題的警訊以個人觀點看來需要檢討工作效率是否有改善的空間時間管理是否得宜以企業內部管理者的角度思考則需要重新評估人力和各項資源配置是否有問題。 加班可分為兩種不同的情況:較常見的是由於業務量太大,正常時間無法完成預定進度,不得已下班之後還要留下來趕工,久而久之成為組織文化的一環。 這種超時工作累歸累,總還是有所為而忙,大抵說來問題還不太嚴重。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6. 2019年3月15日 · 若套用勞基法的工時規範現行主治 (主責)醫師制度就得改為排班方式住院病人每天由2~3班不同的醫師輪流診療長時間的手術間可能也要更換醫師如此一來醫療結果該由哪一班的醫師負責呢? 絕大多數受僱的主治醫師除了照顧住院病人之外,還有門診,以及教學或研究工作,如果都按勞基法計入一般工時,並設定上限,臨床醫師人數一定得大幅增加。 即便台灣可以培養足夠的醫師投入,但依照目前吃緊的健保財務,可能無法支撐增加的高額費用。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此外,基本上,醫師薪資是依診療服務量計算,而每位醫師的生活需求不同,有些希望以較長工時、較多診療,取得較高報酬,有些則以生活品質為重,希望工時有所節制;若主治醫師工時相同,領固定薪資,將抹煞醫師工作的自由與服務動機。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