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4日 · 根據印度經濟時報」 (Economic Times)今天 (4日)報導印度外交部長蘇杰生 (Subrahmanyam Jaishankar)拒絕接受美國總統拜登 (Joe Biden)指印度有著仇外心理的評論。 拜登並指仇外正在阻礙該國的經濟成長。 蘇杰生3日在該報主辦的一場圓桌會議上表示,印度經濟「並未停滯」成長,而且印度歷史上一直是一個非常開放的社會。 蘇杰生說:「這就是我們制定『公民身份修正案』 (Citizenship Amendment Act)的原因,這項法案的目的是在為陷入困境的人敞開大門…我認為我們應該向那些有需要來印度、有權申請到印度的人敞開大門。 」蘇杰生指的是印度近年制裁的這項法律,允許逃離鄰國被迫害的移民成為公民。

  2. 2024年5月2日 · 美國總統拜登 (Joe Biden)1日表示從中國到日本和印度的仇外心理正限制這些國家的成長在此同時他表明移民對美國的經濟帶來幫助。 拜登在華盛頓一場為他競選連任的募款活動上表示,「我們的經濟在成長的原因之一是因為你們和你們其他人。 為什麼? 因為我們歡迎移民。 」這場活動並標誌著亞裔美國人夏威夷原住民和太平洋島民 (Asian American, Native Hawaiian, and Pacific Islander, AANHPI)傳統月的展開。 他說,「為什麼中國經濟如此嚴重的停滯,為什麼日本遇到麻煩,為什麼俄羅斯也是,為什麼印度也是,因為他們仇外。 他們不想要移民。 移民是讓我們強大的原因。

  3. 2023年6月30日 · 拜登. 美印關係. 莫迪訪美. 時間:2023-06-30 23:00. 新聞引據:採訪、路透社、CNN. 撰稿編輯:鄭景懋. 美國總統拜登 ()6月22日在白宮熱情歡迎印度總理莫迪 ()首次對美國的國是訪問。 (路透社/達志影像) 印度總理莫迪 (Narendra Modi)日前訪問美國與美國總統拜登 (Joe Biden)會面,雙方並簽訂了一系列重大協議。 在中國威脅與日俱增的情況下,這趟訪問也被視為美印強化雙方關係的重要一步。 美國總統拜登總統6月22日在白宮熱情歡迎印度總理莫迪首次對美國的國是訪問,美印兩國並宣布在國防與半導體等領域達成合作協議,象徵著美印關係的重要進展。

  4. 2024年5月21日 · 中央社今天 (21日)報導總統賴清德與副總統蕭美琴20日就職一名在台工作的印度記者在印度媒體發表文章分享兩人對印度的熱愛並預見印度與台灣的友誼將會繼續蓬勃發展。 目前在台灣英語影音新聞平台TaiwanPlus服務的印度籍記者蘇旺 (Suvam Pal)20日在印度金融快報 (Financial Express)發表文章表示蕭美琴在美國上大學時愛唱印度歌曲賴清德去年在玉山論壇中發表演說時唯一提到的外國就是印度曾私下表達對寶萊塢電影的喜愛。 蘇旺寫道,印度總理莫迪 (Narendra Modi)及財政部長希塔拉曼 (Nirmala Sitharaman)在2014年以前都曾訪問台灣。

  5. 2023年5月11日 · 莫迪訪美. 時間:2023-05-11 07:33. 新聞引據:採訪、法新社. 撰稿編輯:吳寧康. 圖為美國總統拜登與印度總理莫迪2021年9月在華府雙邊會議。 (:莫迪推特) 法新社報導就在美國試圖拉攏印度來抗衡中國之際白宮10日宣佈美國總統拜登將在6月接待前來國是訪問的印度總理莫迪 (Narendra Modi)。 白宮表示,這場國事訪問將促進美國和印度「致力於自由、開放、繁榮與安全印太地區的共同承諾」。 儘管對這個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在莫迪的印度教民族主義領導下,人權和民主倒退日益感到憂心,但白宮仍邀請莫迪來訪。 華府長期以來尋求提升印度的影響力,以抗衡在亞洲日益獨斷的中國。 而擔心北京在邊界軍事集結的新德里 (New Delhi),也尋求與美國建立關係。

  6. 2018年4月10日 · 印度與美國原訂4月舉行2+2(外交與國防)部長級對話因美國國務卿被提名人蓬佩奧(Mike Pompeo)任命案尚待參議院通過而延後印度並拒絕印美國防部長先對話的建議。「印度快報」(The Indian Express)今天(10日)引述印度匿名官員指出由於蓬佩奧的任命案

  7. 2024年3月27日 · 印度外交部今天(27日)表示針對美國就逮捕主要反對派領袖印度國家首都轄區德里的首席部長克里瓦爾(Arvind Kejriwal)一事發表的評論印度表達強烈反對在此之前華盛頓25日表示正在密切關注克里瓦爾被捕的報導並敦促新德里對此採取公平的法律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