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臨床辯證論治分為四大類型. 異位性皮膚炎藥膳. 1.〔濕熱證藥膳〕/〔苡仁綠豆赤豆粥〕:苡仁、綠豆、赤小豆,三藥水浸半日後共煮成粥。 2.〔脾濕證藥膳〕/〔冬瓜苡仁赤豆粥〕:苡仁、赤小豆,二藥水浸半日後,加上冬瓜同煮為粥。 3.〔脾腎兩虛證藥膳〕/〔四君藥棗粥〕:黨參、茯苓、白朮、甘草、山藥,五藥水煎取汁, 加入大棗、米同煮為粥。 4.〔血燥證藥膳〕/〔桑椹大棗粥〕:桑椹、大棗、米,三同煮為粥。 異位性皮膚炎針灸治療. 1.〔針刺療法〕取穴曲池、合谷、血海、風市等。 2.〔耳針療法〕取穴肺、脾、神門、腎上腺等。 3.〔艾灸療法〕以艾條薰灸濕疹局部患處。 異位性皮膚炎外用洗方. 〔外用洗方〕:蛇床子、地膚子、苦參、薄荷葉等,水煎取汁薰洗患處。 健康的叮嚀.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日常保健要注意:

  2. 本文包含下列主題:1.青春痘(痤瘡、粉刺) 2.異位性皮膚炎(濕瘡) 3.蕁麻疹(癮疹) 4.帶狀皰疹(蛇串瘡) 5.乾癬(白疕) 6.蜂窩組織炎(癰疽、瘡瘍) 7.肝斑(黃褐斑) 8.脂漏性皮膚炎《白屑風》. Dr.Yang常用臨床參考方劑. 皮膚科疾病中醫療法. 1.青春痘 ...

  3. 醫師的叮嚀. 引發蕁麻疹的原因很多,必須先找出過敏原,例如: 1飲食方面:如有殼海鮮、魚蝦蟹、防腐劑添加物、醃漬薰製食品、芒果、香菇、筍子、牛奶、蛋、酒等有過敏例子。 2對塵璊、地毯、動物皮毛等過敏。 3有過敏體質者對相關較易引起過敏的物質應少接觸或食用。 4多喝開水加速新陳代謝,以排除體內毒素。 5.慢性蕁麻疹治療較棘手,療程長,需較長時間的服用中藥來減緩過敏反應,亦可用針灸、耳針療法等藉由神經體液的傳導,增加免疫力,改善精神因素,而達到治癒的效果。 本文的引用網址 http://www.doctoryang.info/health_detail.php?id=441. 本文的作者: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楊麗姝醫師.

  4. 穴位敷貼療法: 〔穴位敷貼藥餅〕是將白芥、細辛、元胡等辛溫、逐痰、溫陽、通絡的藥物,研成細末,用生薑汁調製成藥餅,敷貼於背部俞穴上(肺俞、心俞、膈俞、脾俞、腎俞等),用膠布固定,每次貼一至四小時。 夏季過敏者貼於三九天;冬季過敏者,貼於三伏天;若不分季節而過敏者,有鼻過敏發作,可以每星期敷貼一次,直到過敏緩解。 背部穴位敷貼療法,用於兒童,可以取代針灸療法,穴位敷貼療法其療程需3個月。 針灸療法: 毫針取穴位—迎香、印堂、鼻通、合谷、足三里等穴道。 【過敏性鼻炎針灸穴道-按摩DIY】: 1.

  5. 顏面神經麻痺是急性發作以單側面部麻木、口眼歪斜為主要症狀的疾病,又稱為面神經炎,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以20-40歲最為常見,男女機會相等,絕大多數為單側性,雙側者少見,沒有明顯季節性變化。 根據統計每年在10萬人中就有15至40個病例,臨床上有嘴歪(歪向健側),額頭皺紋無法上舉,眼睛無法閉合,或兼有顏面腫脹,淚液減少,耳朵疼痛,耳鳴耳塞,味覺消失,頭痛等症狀。 顏面神經麻痺須辨別診斷2種病因. 顏面神經麻痺可區分為兩種,中樞性顏面神經麻痺及周圍性顏面神經麻痺。 兩者在診斷上的區別如下: 一、【中樞性顏面神經麻痺】常見於腦出血、腦血管栓塞、腦腫瘤等疾病,麻痺只是附帶症狀,應治療腦疾病而非治療麻痺。 其臨床表現(1)額部皺紋正常,能閉眼(2)皺眉、面部反射仍存在(3)下眼瞼下垂。

  6. 功效:清虛熱,涼血。. Dr.Yang藥材養生事典. 【地骨】 Lycii Radicis Cortex. 別名:. 分類: 二、清熱藥. 功能: 清熱涼血. 來源: 本品為茄科植物枸杞之乾燥根. 性味歸經: 甘微苦寒。. 入肺,肝,腎經。.

  7. 方中柴胡、生薑疏解表裏﹔獨活、防風、茯苓逐風去 桔梗川芎清利排膿荊芥櫻皮解百瘡毒甘草則為和 協調諸藥以上諸藥均有解毒作用此外常有加味連翹使 用,因其為有力的解毒藥﹔若加配薏苡仁用於滋潤皮膚、排膿 、硬結等,效果更佳。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