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11月29日 · Tags. # 麵新聞. 上一 文章 台灣麵食發展歷史. 下一 文章 臺灣味老麵店時空分布圖. 全台各地除了一般常見白麵條、油麵、黃麵、陽春麵、拉麵、白麵線、蚵仔麵線(紅麵線)等之外,各地製麵廠發揮就地取材精神, 除了小麥麵粉、食鹽之外,額外加入製麵原料涵蓋當地特色農產、水產,製造出各式MIT 特色麵條,例如:香蕉麵、紅薏仁麵、藍藻麵等 (

  2. 2016年11月25日 · 據筆者所建置「臺灣飲食地圖資料庫」蒐集文獻紀錄中顯示,全各地臺灣味製麵廠超過一甲子店家(1955 年前)約30 家、50 年 歷史高達60 家,而成立30-40 年製麵廠暴增超過140 家(圖6)。

    • 油麵
    • 米類麵食
    • 在地麵食推廣

    油麵屬於鹼水麵,起源於福建與廣東一帶,後流傳到東南亞,華僑稱之為「福建麵」,臺灣則稱之為「切仔麵」。煮麵時,需用竹網篩「切仔」 在沸水中煮麵,加入調味料等即完成。臺南擔仔麵源自臺南,是將煮好的細條含鹼湯麵,加入特製肉臊、豆芽菜、青菜、與滷蛋,獨具其風格。

    源自福建的米粉、廣東客家的米苔目與粄條,都是以米為原料製成的麵條,在過去農業社會農忙之時,成為最受歡迎、補充體力的點心。 1949 年之後的白麵文化,包括一般家常麵、刀削麵、陽春麵等,近年來引領臺灣麵食風潮的牛肉麵便是使用家常麵來製作。上述曾提到麵食在漢人移墾時期多被視為點心類食物,但麵食在1960 年代之後逐漸成為臺灣人民的主食之一,可歸咎以下幾項因素(陳美慧,2013):

    電視媒體與廣播節目紛紛推出製作麵食之節目。農會體系的「家事改進班」在1950 年代亦推廣中式北方麵點,成功教導農村婦女學習中式麵點。此外,二次戰後的學童營養午餐與軍隊團膳多以外援麵粉供應營養午餐當中的主食,包括饅頭、包子、麵條、麵包等,這類麵點逐漸深入臺灣人民日常飲食生活。 近幾年來,義大利麵、日本拉麵、烏龍麵等席捲臺灣餐飲市場,造成另一波的麵食文化交流與衝擊,韓國的「辛」拉麵更是硬生生搶奪臺灣泡麵王國的市場。不過,從整個臺灣麵食發展史,卻能清晰見到臺灣麵食發展的多元、多樣、與國際化風貌。 1. 拔林(2014)。台麵魂。新北市:幸福文化。 2. 林怡潔(2013)。小麥練習曲 — 與臺灣人共同練習糧食自主的序曲,料理‧ 台灣,9,102-107。 3. 陳美慧(2013)。政治環境異動下的...

  3. 2016年12月9日 · 阿嬤的大滷麵配方. 食譜設計:江麗卿. 民國50-70年代南投霧社「民生食堂」煮大滷麵是用乾麵條,因湯鮮、味美、料又實在,山嵐霧氣嚐到一碗熱氣蒸騰的阿嬤大滷麵,可是當時霧社人的一大享受呢!也促成日後林家「三風麵館」王國的發展,也是三風麵館的 ...

  4. 2016年12月1日 · 「麵食」已是臺灣人除了米飯之外最常見的主食消費,本文「臺灣味特色麵食」是指臺灣地區正在銷售展演的「中式麵食」,包含:炒麵、湯麵、乾麵、涼麵、羹麵等(圖9)。 臺灣各地麵攤的煮麵人運用巧思秉持「適材適用」原則、實踐「就地取材」之精髓,憑藉著智慧與創意,善用各地生產特色麵條,選搭烹調方法、配料與調味等,誕生琳瑯滿目各式各樣的臺灣味特色麵食品項,以供顧客選擇品嚐。 本文在建置「臺灣味特色麵食地圖」資料庫過程中,發現部分麵食已成功跨界於臺灣各地開枝散葉,但也部分麵食受限於原物料取材、食俗等,而形成膾炙人口的各地特色麵食。

  5. 2024年4月11日 · 幸而,位居台中大雅的三風製麵聽見了消費者的心聲,研發出一款 低脂肪非油炸 、 配方單純、可沖泡快速上桌的乾拌麵 ,為消費者帶來了全新的選擇。 而在這次2024台北國際烘焙暨設備展中,三風製麵展示了這款創新產品的非凡之處。 贊助:惜福麻辣臭豆腐買2送1. 三風製麵於2024年3月14日至3月17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1館4樓舉行主打商品【風神拌麵】活動展示。 此次展示為全首創的 非油炸沖泡乾拌麵體 ,吸引了眾多參展者的目光。 工作人員親切的與現場民眾互動,讓有興趣的民眾體驗風神乾拌麵的便利性,使參展者對風神乾拌麵有更深度的了解。

  6. 2017年7月9日 · 因此,臺灣的牛肉麵歷史並不長,係由二次大戰後移居臺灣的外省居民所創,現在台灣牛肉麵已發展成台灣特色的食品,一般區分為「清燉牛肉麵」和「紅燒牛肉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