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夏至 ,是 二十四節氣 之一。 每年6月21日前後(20日~22日),斗指 午 , 太陽 到達 黃經 90°時開始。 是最早被確定的一個 節氣 。 西元前7世紀,古人用 土圭 量日影,夏至這一天日影最短,因此把這一天稱作「夏至」。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五月中……夏,假也,至,極也,萬物於此皆假大而至極也。 《漢學堂經解》( ISBN 9787806940235 )所集崔靈恩《三禮義宗》:「夏至為中者,至有三義:一以明陽氣之至極,二以明陰氣之始至,三以明日行之北至。 故謂之至。 夏至日太陽直射點.

  2. 節氣 指二十四時節和 氣候 ,是 中國 古代用來指導 農業 之 曆法 曆注 [1] 。. 中國傳統夏曆( 農曆 )是一種「 陰陽曆 」,同時根據日、月運行制定,「陰」是以 朔望月 為基準確定,「陽」是以地球自冬至繞太陽公轉一圈為基準確定歲實,每 回歸年 約365.2422 ...

  3. 天主教 和 東正教 教會並不以禮儀慶祝,而是屬於信徒的民間活動; 基督新教 則無論教會或信徒,一般並不慶祝這個節日。. 舉辦細節(如:時間)視乎各國 風俗 而異,主要慶祝集中於 二 、 三月 ,但通常在 大齋期 (四旬節)的首日─ 大齋首日 (聖灰 ...

  4. 仲夏節 是 夏至 來臨時的慶祝活動,在 北歐 是一個重要的節日。. 仲夏節在 挪威 、 丹麥 [1] 、 芬蘭 及 瑞典 都是公眾假期。. 仲夏節是 歐洲 北部地區居民的重要傳統節慶活動,在 東歐 、 中歐 、 英國 、 愛爾蘭 、 冰島 等地也有慶祝仲夏節,但北歐與英國 ...

  5. 該 節氣 在歷史上原本被稱為「啟蟄」,本意為蟄蟲開始活動。. 《夏小正》曰:「正月啟蟄」。. 在現在的 漢字文化圈 中,日本仍然使用「啟蟄」這個名稱。. 漢朝 第六代皇帝 漢景帝 的諱為「啟」,為了 避諱 而將「啟」改為當時發音不同但略近的「驚」字 ...

  6. 夏至 ,是 二十四节气 之一。. 每年6月21日前后(20日~22日),斗指 午 , 太阳 到达 黄经 90°时开始。. 是最早被确定的一个 节气 。. 西元前7世纪,古人用 土圭 量日影,夏至这一天日影最短,因此把这一天称作“夏至”。.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五月中 ...

  7. 是 農曆 中夏季長達30天或40天的一個時段,是初伏、中伏、末伏的統稱。 三伏開始日大約在 公曆 的7月10至20日之間,結束日大約在8月8至18日之間(7月中 旬 到8月中旬),是北半球每年炎熱 天氣 中的一段。 一 年 中初伏、末伏各10天,中伏在不同的年份為10或20天。 「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地下。 三伏日為初伏、中伏和後伏的首日,是起自秦漢的傳統節日,在唐人的社會中具有重要地位,除了會放假一日,還保有在伏日食 湯餅 (湯煮的麵食,似今日之湯麵),以去瘴氣、除惡病的習俗。 三伏日在 小暑 與 處暑 之間,正值夏、秋之交,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其日期需要通過 節氣 和 干支 來推算。 按 五行 之理,夏爲火,秋爲金,夏、秋之交,陰氣爲陽氣所迫,故金氣藏伏。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