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1.29 最後更新. 2022年8月,中央研究院台灣精準醫療計畫(Taiwan Precision Medicine Initiative,簡稱TPMI)與台大、榮總、和信、北醫、嘉基等國內16個醫療體系合作伙伴,風光盛大宣告,收案達到50萬人里程碑,這項全球華人最大的基因資料庫及精準醫療研究計畫,與 ...

  2. 2024年1月29日 · 從重症研究到全民基因蒐集:商業與公益界線上的第二波精準醫療「國際賽」. 台灣以「精準醫療計畫」(TPMI)加入精準醫療的醫學科技競賽,遭遇的困境與國際借鏡為何?. (攝影/Phanie via AFP/VOISIN). Genomics England在2022年舉辦的研究高峰會上,計畫執行長Chris ...

  3. 2019年12月11日 · 軍公教的「18趴」一直是年金改革中的頭號爭議點。俗稱的「18趴」,是指公務人員按照服務年資,經公式計算後,能有一定額度存款在台灣銀行享有18%優惠存款利率的制度。但為什麼台灣會有「18趴」的政策?年改之後的現況如何?

  4. 2020年10月6日 · 國內生產毛額(gross domestic product)指的是一國境內的人民,在一段時間內,生產出來的最終財貨跟勞務的市場價值總和,簡稱GDP。 各國的經濟規模、人口都不一樣,如果我們要衡量某樣支出對各國的重要性或它為各國所造成的負擔時,該項支出佔GDP的百分比,是一個能讓各國並列比較的適當指標。 以「經常性醫療保健支出占GDP百分比」比較,台灣2018年經常性醫療保健支出占GDP的6.1%,這個比例不僅低於鄰近的韓國(8.1%)或大部分人均GDP更的國家,也低於人均GDP與台灣相當的捷克(7.5%)、葡萄牙(9.1%)、斯洛維尼亞(7.9%)。

  5. 2023年12月24日 · 衛福部主管的「特管法」將於明年(2024)2月9日全面上路,卻因為部內的醫事司和國健署互踢皮球,使SMA基因檢測落在三不管地帶,恐將導致新生兒SMA篩檢停擺、健保給付的新藥無病患可用。. (攝影/陳曉威). 今年(2023)8月,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 ...

  6. 2020年8月11日 · 352項自費差額醫材訂價混亂,健保署介入管理. 健保差額給付醫材中共有370項,健保署費6月8日宣布,欲針對其中352項醫材進行管理,訂出價格上限,梳理混亂的自費差額醫材市場,替民眾的荷包把關。 但醫界擔心此舉會造成高價醫材退出市場,並質疑健保署先前共擬會議代表性與透明性不足。 健保署與各科醫學會代表溝通、訂出新的自費差額醫材分類及合理上限。 新制7月24日公告,8月1日正式上路,針對極端值做管控,但我們8月後再上醫材比價網查詢,高價差品項依然存在。 (延伸閱讀: 〈醫材風暴掀開的健保國王新衣──不能說破的定價祕密〉 ) 8月1日起,納入價格管理的352項中,主要使用科別為眼科(117項)、心臟科(89項)、骨科(131項)三大科。 8大類醫材以眼科人工水晶體為大宗,一年9萬人次使用.

  7. 《報導者》9月7日刊登的 〈演戲開戶當人頭、貢獻信用擔風險,線上博弈員工變「洗錢工具」〉 一文從博弈產業觀察洗錢犯罪現象,但「博弈」產業只是洗錢犯罪的一部分,目前台灣的地下市場更多的不是「奕智博」這樣樹大招風的博弈產業,而是以賭博網站、投資網站綜合包裝的詐騙網站,過去靠傳統的電話詐騙犯罪生存或靠聚眾鬥毆、暴力討債賺錢生存的團體,開始改作免洗網址一換再換、檢警稱之為「賭博詐欺」的投資詐騙,並發展出完整產業鏈,吸引一般大眾「應徵」。 投資詐欺,名校會計系畢業生也參與. 「賭博詐欺」的投資詐騙,是透過私人傳送LINE訊息拉客人,告訴客人公司有厲害的老師可以操盤投資,獲利快速又高額的詐騙手法,表面上公司說是賭博或者虛擬幣、外匯、股票等投資,但事實上公司的設定就是客人不可能拿回任何投資款項。